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主席著名诗篇《长征》的最后一句“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该当何解?小学语文参考书解释为红一、二、四方面军(录时未置三方面军)。笔者认为此解释不妥。“三军”的提法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国置军队为六军,而大的诸侯国置三军,一般称为上、中、下三军,三军中各置帅,称上军帅、中军帅、下军帅,其中以中军帅为大,如晋悼公时,晋国的军队即分为三军,赵武曾任中军帅。《长征》描写的主要是红一方面军。巧渡金沙江,勇过大渡河是红一方面军的事,按参考书的解释“三军”指的是红一、二、四方面军,与毛主席的诗所描写的事实不符。据此,…  相似文献   

2.
华师版七年级(上)《中国历史》第3课的配套练习第一小题有一处明显错误。该题如下: 周的起讫年代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标志周朝灭亡。周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春秋:  相似文献   

3.
筚路蓝缕b#l&-l1n l)【释义】筚路:指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伐木开山)。形容创业的艰辛。【小手提示】不宜写作“荜路蓝缕”。“筚”易误作“毕”。【出处】典出于《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成语故事】春秋时,郑国地处晋楚两大国之间。公元前597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庄王亲自统率三军,再加上左广、右广的精兵,声势十分浩大。楚军包围郑国三个多月,终于攻破了郑国的都城。郑襄公只得屈服求和。晋国得到楚国入侵郑国的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郑,目的是要把郑国争取过来,使它归附晋国。可是晋军还…  相似文献   

4.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齐国侵略鲁卫两国,两国向晋国求救,晋国派郤子率军救援.两军遭遇后并没有立即展开野蛮的厮杀.齐军的主帅,国君齐侯先派使者给郤子下战书,说:"您率领晋国军队光临敝国,我们齐军虽不雄厚,但也敢请贵军明早战场上见."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445年 魏文侯即位,任用李悝,实行变法 公元前403年 晋国赵、韩、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领地(三家分晋) 公元前386年 田氏代齐  相似文献   

6.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大国,也是当时最先进的诸侯国之一.随着晋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军事法律制度相继建立起来.在晋国中后期,官员的致仕制度也开始建立,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晋国致仕制度的初步形成有关晋国官员致仕的记载,《左使》和《国语·晋语》中就有十余处,致仕人数也有四位,即范武子士会、范文子士燮,还有祁黄羊祁奚和韩献子韩厥.见于文字记载的第一位致仕的晋国官员是士会.晋景公时,执政的士会看到 氏势发展迅速,“共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氏家族在晋国任官者多到“五大夫三卿”.迅速上升的 氏大有争作正卿的势头、士公会惧怕与之争锋而祸及其身,决定告者致什、景公八年(公元前592年),士会把土燮叫到身旁,对儿子说:“燮啊,我听说喜怒合乎礼的很少,而  相似文献   

7.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公元五一三年):“冬,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这条史料与前此二十三年(公元前五三六年)郑国子产所铸的刑书,几乎被所有的史学家认为是我国法治史上成文法公布的初记  相似文献   

8.
各自为政     
水土 《学语文(初中版)》2006,(6):F0003-F0003
公元前607年,宋国华元、乐吕率军抵抗郑军。华元杀羊犒赏部下,为他驾车的羊斟却没有得到赏赐。于是在作战时他突然说:“前日分羊,你作为(即“子为政”),今日打仗,我驾车就我作主(即“我为政”)。”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答     
问:新编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春秋、战国的起迄(?)代是怎样确定的?(文登六中于雷等)答:新编的中学课本“中国历史”和小学课本“历史”,关于春秋战国的起迄年代是这样说的: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5年是春秋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的221年是战国时期。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作“春秋”,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把“春秋”,所叙述的这一时期叫作春秋时期,这是一般的说法。但是鲁隐公元年上距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还有四十多年。课本的年代按西周、春秋、战国这样  相似文献   

10.
西周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是以家族公社为基础而逐渐形成的贵族多级占有制。春秋中期,晋惠公“作爰田”,解体了家族公社,使土地占有权下移至士阶层。随着步兵的兴起,士兵在战斗中作用的变化,土地占有权再下移至个体家庭。晋国的这一改革,使它成为经济发达、政治制度先进的强国。这些改革不仅使晋国称霸中原近二百年,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柯玉升 《家教世界》2014,(10):44-44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为了报复郑文公在自己流浪时的无理之举,联合秦国一同攻打郑国。此时,郑文公想出了一条离间秦晋联盟的妙计,并决定从游说秦国入手。只要秦穆公被“忽悠”住了,那晋国就如断臂之敌,击败它只是个时间问题。 果不其然,大难临头之时,年近七旬的烛之武挺身而出,挑起了“游说”的重任。在烛之武的劝说下,郑秦两国签订了友好合约。  相似文献   

12.
老马识途     
1.公元前663年,齐恒公率军讨伐孤竹国,不慎走入“迷谷”。如果走不出“迷谷”,就可能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546年,在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这就是由宋国的执政向戌倡导、以晋楚为首,有十几个诸侯国参加的“弭兵会”。其目的是晋楚两国为了止息战争“弭兵会”的成功与否,和晋国的执政赵武的态度有着直接关系,他对这次盟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些史学者就过分夸大他的作用,把这次“弭兵会”看成是赵武  相似文献   

14.
第Ⅰ卷(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在下列各项中,生活在不同石器时代的人是A元谋人与蓝田人   B蓝田人与北京人C北京人与山顶洞人  D山顶洞人与半坡人2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3史学家认为,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野人的地位4“为人臣者畏诛罚而…  相似文献   

15.
《曹刿论战》记述了春秋前期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此文是雅俗共赏的名篇。史家往往把这场小小的战役与井陉、淝水等大战并列,作为历史上一个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龚维英同志《“长勺之战”不是“弱军战胜强军”》一文(见《徐州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对俗解提出质疑。然拜读之后,却觉得水越搅越  相似文献   

16.
宾至如归     
子产,也叫公孙侨、公孙成子,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是郑国贵族子国的儿子。他执政期间,实行一系列改革,给郑国带来新气象。公元前542年,子产奉命出访晋国。晋国国君晋平公以大国自居,以国内有丧事为借口,没有及时会见他。子产就命随行人员,把晋国宾馆的围墙拆掉,让  相似文献   

17.
潘宝燕 《考试》2014,(1):28-30
一、考时间、空间等历史要素的识记、理解、运用1.(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一)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人,后迁家至金城郡令居县(今甘肃永登县西北)。他生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一三七年),殁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五二年),历经武帝、昭帝、宣帝三世,终年八十六岁,谥号“壮侯”,是我国汉代著名的军事家。汉武帝时,充国以六郡“良家子”身份,充当骑士。“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沈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天汉二年(公元前九九年)五月,以假军  相似文献   

19.
首先,就当时的形势而言,项羽不必杀刘邦。很多史料及研究资料上都把鸿门宴看作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但实际上,项羽并没有打算宴请刘邦。在反秦斗争中,各大势力结成了同盟,相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于公元前206年10月率军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他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但又怕失去关中,于是派兵守关,“勿内诸侯”。11月,项羽率军西来,闻讯震怒,屯军新丰鸿门,扬言马上要同刘邦开战“,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其谋臣范增也说:“急击勿失!”而项羽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口气,是因为当时两军力量悬殊。《…  相似文献   

20.
二十九军是三十年代在我国北方崛起的一支抗日爱国军队,它在1933年“长城抗战”和1937年“七七抗战”中,遵循本军“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有进无退,死而后己”的庄严誓言,挥舞大刀,浴血奋战,致日寇重创而名扬中外。毛泽东同志当时即赞誉二十九军“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①本文拟就该军成立前后的历史过程及其去向,作一些初步的探索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