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郑航 《教育探索》2001,(7):73-74
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深刻地影响着道德教育改革。本着着探讨知识经济对道德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道德教育要适应科技新的社会发展态势,必须改变德育价值的关系基础,在终身学习体系的建构中珍视德育价值,在个性自存的自主发生中彰显个体的道德主体性,并将人陶冶、社会研究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将德育教育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主渠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之中渗透德育教育。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4.
德育导师制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对于德育导师制,首先要准确掌握何为德育导师制、为何实行德育导师制及如何实行德育导师制的深刻内涵;其次要彰显德育导师制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的加强、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和教学与改革的互联互动等价值;最后在策略选择上应明确德育导师职责及合理确定导师、加强德育导师本职工作的培训和学习、制定对德育导师的评价和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德育的人文精神与人的个性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一定意义上说,德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文教化。德育具有人文精神的内蕴,人文精神又可通过德育得以传导。德育的人文精神与人的个性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其一,德育的人文精神充分肯定、尊重和珍视人的个性发展的合理性需要。其二,德育的人文精神促进个人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体现为对人的价值的尊重、肯定和弘扬。其三,德育人文教化的目标是促使社会每个人成为富有个性、多种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其四,德育的人文精神要求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规范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刘晓  杨文武 《天中学刊》2009,24(6):131-133
蔡元培提出德育的主体性原则;崇尚自然,发展个性;"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美育的德育功能等思想,体现了其主体性德育思想.主体性德育思想对当今高校德育的启示有:培养和塑造师生的主体性意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德育对象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加强学生道德知识的学习与道德实践;注重美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都是青年成长发展的价值目标,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都不适宜。高校德育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在全面发展引领下充分彰显个性,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有效激发青年学生的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8.
实现“人本回归”已成为新时期道德教育的基本发展趋势。真正把“人本回归”的理念落实到大学德育过程中,必须有机地协调和优化德育内容的各种价值关系:一是要实现教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二是要实现德育结构中教育与受教育者“双主体”价值的统一,三是要实现大学生现阶段需要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美国高校人本主义德育观念的分析 ,认为其在强化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理解和接受 ;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 ,设置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德育导师 ;学校管理中突出服务于学生成长的人本化目标 ,注重在德育环境中体现对学生的关爱等方面 ,可以为我国高校德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提高高校德育实效的关键是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德育回归学生生活实际,充盈学生精神世界,塑造学生完善个性,既体现了德育的最终追求,也是高校德育目标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地方高校德育课程实施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重意识形态教育、轻公民教育,重谋生教育、轻人文教育.考察其原因,主要是由社会大环境的变迁和我国传统研究过于理性化所致.为地方高校德育课程解困,德育课程必须实现从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转变,必须实现从有利于教向有利于学转变,必须体现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的有机结合,西部地方高校尤其要融入地方和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本身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教育因素,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小学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个性的张扬是德育实效性的保证,所以德育创新模式构建应该以此为重点。学生不是被动学习的客体而是学习的主体。德育的教育过程实际上是大学生个性品质、个性素质、个性信仰等不断内化与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个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个性不断被唤醒,不断被培养,主体道德人格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培养和张扬是德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个体来说,德育过程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和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自我意识进行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德育中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前提,德育过程是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心理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已成为当下学校教学目标之一.任课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特点,深入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积极营造富有道德感染力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找准德育方向;营造德育氛围,促进学生内化;捕捉动态资源,进行随机教育;两育有机融合,塑造健全人格.在尊重学科规律及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德育现代化要求师生应该建立起平等的契约关系。契约式德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自主确定德育目标、载体和方案,并且平等地与教师签订发展契约,教师则按照契约要求引领学生朝着德育目标发展。从内涵上审视,它蕴含的是德育主体间的双向期待;从本质上拷问,它实质上是人本德育的真实显现;从逻辑上去探析,它彰显的是德育转型的现实需求;从价值上去追索,它体现的是人性关怀的本质要求,不仅促进了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满足了德育个体的心理发展需求,而且更是促进了德育师生关系的重构,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玉良 《考试周刊》2014,(73):173-174
中职教育的宗旨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能够满足自我个性要求的教育,全纳教育理念是与这样的理念相吻合的。全纳教育倡导教育要容纳所有学生,主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强调在实现班级学生统一目标的同时,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本文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探讨中职德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不仅仅应"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德育教学,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全面提高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实现个体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提高对世界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长期低效,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德育过分关注德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德育的个体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强烈,他们的思想态度具有明显的个体利益取向,因此,要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必须立足于学生自身发展与完善的需要,彰显德育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自我发展、提升个体的生命价值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0.
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构共建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调个性发展的今天,重视对个性心理层面上的人格研究,将有助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培养与发展。注重对学生自我实现的关切,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这些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排释来自个体内部和外部的心理压力,努力促使他们形成乐观、进取、坚毅的生活态度,可以进一步体现德育在满足自我精神成长方面需求的能力,能增大德育在学生情感生活中的张力。我们力图使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构共建,以达到以心育德、以德养心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