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清末民初著名的外交官员,伍廷芳在一系列外交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外交思想,包括维护国家主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消除文化隔阂的努力,建立平等合作新型国际关系的要求,体现了步入国际的中国外交人员的世界观念。  相似文献   

2.
郭嵩焘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发,提出了“查理、势而求应付、了事之方”的外交方针,具体措施包括:在“倾诚以外国相接”的前提下,“通知洋务”,寻求“应付之方”;主“和”;制定商法,按一定成案处理中外纷争;严守条约,对教民与当地人民严加管束;慎选使臣等几个方面。郭嵩焘的外交思想是在“经世致用”的思想指导下对当时局势进行反思的结果,因此也必然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3.
马建忠的外交思想是其维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在对外政策上,他提出了主动开放,谨慎交结的观点;主张利用国际公法,同列强进行斗争,修改不平等条约.他还反对盲战,主张战和要看时机.在培养外交人才方面,马建忠提出了集选才、育才、用才三位一体的使才得用观.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在十分困难的的情况下和毛泽东一起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提出的许多外交思想在今天对我们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依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新华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1):77-78,91
19世纪下半叶,中国先后发生了中俄伊犁危机和中法战争,张之洞通过对该期间中外重大交涉事件的特别关注和实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外交策略理论和思想。一是联日御俄,二是“守在四夷”,二者均属于“以小制大”型的以夷制夷。  相似文献   

6.
熊英 《湘南学院学报》2012,33(6):17-22,57
曾国藩的外交思想主要表现为原则上守信、明理,弱国外交应避实就虚,积极开展文教交流、知己知彼与开放式的外交;同时抓紧海防建设,培养合格的外交人才。其思想来源于位居人臣的忠君爱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洋务活动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张闻天外交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闻天同志十年外交生涯中,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极富合理性的外交思想和看法。表现在:对当 时国际形势科学、准确的判断;主张建立广泛的国际和平统一战线;坚持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革命不能 输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环境下,梁启超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外交思想,主要有民族主义、中日提携、均势主义、名誉孤立、开诚布公以敦睦谊等。他的外交思想具有极鲜明的爱国主义特性,反应了时代的要求。但是,梁启超过于重视国家层面的角逐和博弈,没有充分认识人民的力量,这是其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受现实外交议题和国际学术思潮变化的影响,民国外交人物研究出现了明显的转型。这种转型拓宽了研究视域,但也有偏离政治史核心的倾向,因而逐渐显得后劲不足。构建一种以政治史为核心的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式动态研究框架,将求实、求真、求善与致用结合起来,以跨越现有政治史研究的“峡谷”,或许是突破民国外交人物研究瓶颈的一...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早期对日外交思想,主要是抨击日本的侵华政策,揭露其实质;提出抗日主张,号召政府与国民协力抗敌。从1919年开始,李大钊一方面继续揭露日本侵华政策的本质和罪恶,另一方面,在反侵略策略上,不再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而是强调人民的力量;同时提出把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分开看待,提倡中日民间友好。李大钊的对日外交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从国际局势的角度考察中日关系;从中国政治局势变化考虑对日外交关系;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1.
均势外交是伍廷芳外交实践中积极实行的外交策略。他主张对外主动开放通商,主动因应美国“门户开放”政策,以争取在中国保持均势局面。这一策略有利于当时中国避免被瓜分的后果。它被后世所承继,在抗衡日本独霸中国的大陆政策方面更是起到了长期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虽然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还是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是全球最快的一个国家,其中亨利·基辛格是美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基辛格不仅仅是一位政策执行者,同时也是出色的外交决策者,它曾担任过美国国务卿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两个重要职务,彰显了他运筹帷握,纵横裨阖的气势,即便是在下野后,他仍旧纵论天下,深孚众望。结合他的理论著述,我们就可以奠定基辛格作为一名现实主义理论大师的地位。尼克松总统掌权期间,基辛格执掌外交大权,其研究出的外交理论在国际外交上影响甚远,所获得的成果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刘坤一是晚清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官员,也是洋务运动后期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坐镇东南,屹然为中国之重”。1901年,他与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更成为晚清新政的基本方针。对于这样一个清末封建统治阶级中学习西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史学界的研究是明显不足的。本文试就刘坤一洋务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洋务外交思想的特征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八大根据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确定了和平外交的思想。和平外交是中共八大外交思想的主旋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共八大外交思想的基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共八大外交思想的目的。中共八大召开后,新中国对中共八大所确立的外交思想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中华 《时代教育》2012,(3):181+190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第一位驻外使节。其在充分了解"国情"和"夷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和为主"的外交思想,认为中国应循理外交,对外交往要"知己知彼",通其情,达其理,知其法,严守条约等。郭嵩焘所处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他的外交思想,主张通过和平谈判使国内外环境和谐,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使中国自立、自强。郭嵩焘的外交思想不仅促使人们传统外交思想的转变,而且也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薛福成外交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背景。千古变局的到来提出了抵御外辱的时代课题;晚清对外战略的调整导入了西方的外交气息;经世致用思潮让薛福成关注、倾心外交,并提供了初步的外交蓝本;长期的外交生涯为其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与知识。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在中共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萌芽了五四前后,初步形成于抗战爆发前后,至抗战胜利前后才得以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9.
邓演达外交思想在大革命时期初步形成,大革命失败后又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晚年外交思想,顺应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潮流。尤其是,其中的主要主张与以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外交主张基本一致,不仅对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新民主主义外交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迄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建设中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所以,邓演达外交思想在近现代中国外交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当然,它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种种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薛福成的外交活动,从三个面分析了其外交思想,即对传统思想的沿袭与改造,对近代国际法的接受和运用,外交和内治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