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日战争之前 ,美国基本上奉行孤立主义政策 ,对中国的事情关注不多 ,但是 ,抗日战争爆发后 ,由于法西斯威胁的日益临近 ,美国逐渐摆脱了孤立主义的影响转而同情支持中国。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中美两国终于结成了联盟 ,但是 ,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既是美国外交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孤立主义极为盛行时期,亦是其走向衰落时期。持续近一百四十多年的孤立主义思想在短短三十年内与国际主义的斗争中走向终结,其历程注定是曲折的。随着二战的爆发和扩大,国际局势骤变,实力与日俱增的美国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互作用下,罗斯福总统审时度势,出于国家各种利益的需要而与孤立势力展开决斗。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彻底冲破孤立主义阵线,最终促使了美国外交思想在二战期间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从建国到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被迫参加二战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孤立主义在美国外交思想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直到今天在美国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孤立主义对其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那么,何为“美国式的孤立主义”?在历史上,美国推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是“真孤立”还是“假孤立”?通过对孤立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的阐述,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孤立主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外政策中,孤立主义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孤立主义经历了形成、发展、高潮以及嬗变、蜕变几个阶段,其在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表现形式.当前布什政府推行的单边主义不仅是美国霸权野心膨胀的结果,亦是孤立主义蜕变的结果.孤立主义、新孤立主义、单边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及其扩张主义、霸权主义服务的.  相似文献   

5.
孤立主义是美国传统外交政策之一,它主宰了美国早期的外交.经济因素是这一政策形成的根源,也是其发展和实施的关键.同时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也解决了美国建国初期财力拮据、贸易困难、百废待兴、国力孱弱的经济难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早期孤立主义的清教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立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两条主线之一,它同理想主义一道主宰了美国立国后的外交政策。美国早期孤立主义的产生是由多种社会、自然条件造成的,但是清教的影响却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清教排他的地方主义是孤立主义滋生的温床;清教的使命观是孤立主义的理论核心;清教的实用、功利思想指示着孤立主义所追求的商业目标。在美国早期孤立主义外交史中,“理想”与“实用”虽然从字面上看难以相容,但它们在美国早期外交实践中却达到了有效的统一和最佳的结合,其中一个真正的纽带便是美国文化中的清教根源。  相似文献   

7.
美国孤立主义中立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796年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1823年门罗主义的出台为第一阶段,孤立主义表现为摆脱结盟,保卫独立和发展贸易;从《门罗宣言》发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孤立主义进入保持行动自由的扩张阶段;到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第三阶段的孤立主义已演变成一股美国牌的绥靖主义思潮。30年代孤立主义成为美国政府外交政策准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大萧条使美国国内问题成堆,无暇顾及美洲以外的事务;孤立主义外交传统根深蒂固;欧洲事务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美国大财团与德国垄断资本的密切联系;美国人对参加一战的反思与批评;美国民众的和平主义心理等。孤立主义虽然在某些方面反映了美国人民反战和平愿望,但其主流代表着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客观上起到了鼓励、纵容国际法西斯侵略的作用,并最终将美国也拖入了战争的深渊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尤其是9.11事件以来,美国社会的孤立主义思想不断上升。尽管美国不会退回到传统的孤立主义路线,但是孤立主义作为一项战略选择始终是当代美国大战略的选项之一,孤立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基础始终迎合美国民众对当代美国大战略的反思,孤立主义作为一项国内政治的舆论压力始终限制着美国自由国际主义的进程与努力。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形成于美国建国初期,并成为其很长时间以来奉行的一项外交政策。美国能够迅速崛起,原因有很多,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孤立主义作为美国思想文化传统中一个贯穿始终并至关重要的思潮,甚至左右政治家形成所谓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并始终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而孤立主义在美国又有着深远的历史传统,本文就试图从美国建国初期的各方面自然社会环境来分析孤立主义产生的原因,以期对美国外交政策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新颖的分析角度。  相似文献   

11.
富兰克林·D·罗斯福执政时期,联邦政府在大平原地区东部实施防护林带工程。该工程可以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可以改善当地的环境,但是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大。该工程在国会遭到冷遇。罗斯福政府与当地的农场主们开展积极的合作活动,在农场主们的大力支持下,该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表明广大公众开始主动地、大规模地参与资源保护运动。  相似文献   

12.
逻辑对科学研究、科学理性精神培养和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当前我国逻辑学存在学科孤立主义、被边缘化、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混淆等误区,需要摆正逻辑学的地位和功能,消除学科孤立主义的影响,既要加强专业的前沿研究,又要加快逻辑学的普及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二战时期,得到罗斯福总统特别信任的赫尔利最初是以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来华调解“史蒋矛盾”,随后升任驻华大使开始调处国共关系,从处理“史迪威事件”到代表国民政府与中共签订《延安协定草案》,赫尔利似乎取得很大成绩.但就是赫尔利在华的15个月中,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日益失去灵活性和现实性.他不仅与驻华的外交官们发生冲突,而且使罗斯福政府的对华政策逐渐从军事上的“援蒋联共”转向政治上的“扶蒋抑共”,又从“联合政府”构想下的“扶蒋压共”转向意识形态的“支蒋反共”.导致罗斯福政府对华政策的转交的动因,既有赫尔利的个人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有意识形态的影响,更有美国政府对中国革命发展趋势的错误判断和自身利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总统罗斯福面对国内孤立主义的反战情绪,在美国没有参战的情况下,巧妙地绕开国内反对势力支持被侵略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未雨绸缪,为美国加入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门罗主义"自1823年被美国政府提出,它是美国孤立主义对外政策传统在拉美的具体体现。美国提出"门罗主义"是想置美洲为"美洲为美国人的美洲",变拉美为其后院的扩张主义战略,力图实现从美国的"一国孤立"到美洲的"集体孤立"。美国在十九世纪不同阶段上的对拉美的外交实践是植根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等条件因素。美国与欧洲列强的争夺是导致拉美的独立与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反殖民主义是美国理想主义外交传统的一部分,美国的反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但其反殖政策往往取决于国家利益的需要,而非仅仅考虑到自由、民主或自决。门罗主义中的“不再殖民”原则,隐含着美国扩张商业利益和建立美洲霸权的企图;门户开放政策、威尔逊主义中的“民族自决”原则及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反殖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打破殖民制度造成的经济壁垒和改造欧洲垄断了四百余年的世界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帝国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托克维尔把造就美国民主制度的原因归结为三个:地理环境、法制、民情。地理环境和民情偶可被看作偶然原因,法制可被看作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18.
"罗斯福推论"是20世纪初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宣布的"门罗主义"的最为重要的一次引申,它的核心是美国可以根据自己的逻辑任意武装干涉拉丁美洲,以实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独霸西半球的野心.以"罗斯福推论"为基础的拉美政策直到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推行针对美洲的"睦邻政策"才宣告结束,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美国这一时期对拉美国家的外交政策深深打上了"罗斯福推论"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