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成人而言,其生理、心理都已趋成熟,并在家庭和社会上承担多种角色,因此,成人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这就决定了成人对什么样的学习行为是合乎道德的、什么样的学习行为是违背道德要求的,意识比较清楚。总言之,成人的学习行为都是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儿童则不同。由于儿童身心尚待发展,角色比较单一,是非判断能力尚需提高,因此儿童的学习行为有些是属于非道德行为的,这和成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对成人学习道德研究也就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德的本质属性是其自发联属性。道德在自发联属性的水平作用力下实现整合发展和不断超越。目前学校德育对道德的自发联属性作用缺乏关注和研究,其运作方式与道德自身的存在和运动规律背道而驰。道德的自发联属性要求道德的教育者首先是学习者、研究者和关怀者。从道德学习的角度审视学校德育,有助于促成道德教育向着理念真实、实践人道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灵魂。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针时性、主体性和实效性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育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都在途径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研究性道德学习是奉化中学开展的一项新的德育实践活动,它时研究性学习和德育进行有机整合,这种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德育学习方式时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道德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选择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决定人们生活的道德方向以及人格的发展水平,现代社会是价值多元、道德多样化的社会,如何实现合理的道德选择,明确相应的道德责任,推动社会与个人趋向完善,已成为当代道德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一、道德养成价值是研究性学习的固有价值之一  目前 ,对研究性学习概念的曲解和对其价值认识的偏颇在许多学校的教学实践中都存在 :目光过于集中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科学研究方法习得、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课程的功能被过于窄化 ,价值被片面化。对科学研究的过分强调 ,不仅造成课程内容的狭窄化 ,自然、社会和自我三个课程开发维度不能受到平等对待和相同的重视 ,而且由于只注重获得科学结论所需要的程序和方法 ,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方式被封杀 ,研究性学习中诸如思辩、畅想、感悟等丰富多彩的探索之路也被中断了。而作为课程形…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司法道德的基本内涵在于其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标准的交叉,更强调其道德价值的体现。在阐述司法道德含义后,文章着重阐述了司法道德的现实要求和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7.
学习道德是社会现状的折射,当代大学生出现的学习道德问题深深地烙下了时代的印记。只有充分认识学习道德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准确把握大学生学习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等理念,培养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等优良学风,进而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道德人格,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当今中国的理想人格,强调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需要,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完美的道德人格对于解决人们生活中德与行的矛盾以及各种道德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的伦理学课程作为一门专门传授伦理道德知识、进行道德教育的课程,其任务除了道德知识的传授外,更为重要的应是塑造和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为此,高校伦理学课程应确立以完善学生道德人格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并为实现此目标而实施以激发学生自觉选择正确价值取向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树立发展的、动态的、多元的评价观念;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人格完善的教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道德“培养论”转向道德“学习论”的过程,探究性道德学习正是缘此而提出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维。探究性道德学习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德性是人类精神的灵魂,对德性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德育的基本内涵。在阐述当前德性研究的契机和缘由,梳理德性演变的基础上,归纳了目前在德性的内涵及其实现形式方面较为系统的四种观念,提出了德育的德性表现在主体、价值观、手段和目标等四个方面,指出德性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道家伦理对当代道德建构的启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道家伦理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道德建设能够起到一种社会“稳定器”和“减压阀”的作用。其现代意义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贵生保真,顺任自然的伦理原则;二是“上德若谷”、“为而弗争”的宽容精神;三是超越生死、化同大道的人格追求;四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思想。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道家伦理的研究,将其精华有选择、有目的地改造、整合到当前正在建构的当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中。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德育模式把德育的理解过程等同于智育的认识过程,主要是从外部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德育效果不尽人意.在师生日常相处中所体现的教师人格魅力作为一种潜教育因素对学生的人格体系具有广泛、持久、内在的潜德育价值,比课堂上人生观教育所运用的书面化语言更富有魅力,具有显性的德育课程所不具有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4.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5.
古典情感主义和现代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有不同的哲学背景与理论沿革,内容上具有实质性的差异,在实践影响上也不同。本文在对古典情感主义和现代情感主义的这些差异进行比较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新的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若干传统道德规范影响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道德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人们对此有许多争论。在今日还有哪些内容被普通中国人所接受或奉行?对于这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却鲜有实证性研究。本文结合最新社会调查数据,尝试对此作出回答。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传统道德的承继与目前社会倡导的核心观念相关,此外,人们还看重那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传统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文化正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变革。然而,其叙述的模糊与观点的驳杂妨碍了其对道德教育研究的思想渗透力。只有透过其纷乱的理论,把握其清晰的理路与思想精髓,方能使其有利于道德教育研究的革新。反对整体化、注重差异性,摒弃单一性、强调多样性,消解逻辑分析、凸显话语分析,祛除抽象主体观、倡导自我与他者共契的道德主体观,是后现代文化之于道德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从实质而言,道德是一个情感问题,而道德情感又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它与道德理性、良心及道德教育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贯穿于伦理学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因而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地位。  相似文献   

19.
内隐道德人格及其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人格是道德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转向。基于内隐社会认知视角,内隐道德人格被理解为解释社会事件时道德图式的习惯可及性。对于道德人格的测量,研究者发展出一些测量内隐人格的方法,其一为测量道德习惯可及性的自发特质推理、词汇决策任务;其二为测量内隐道德人格的内隐联想测验。关于道德人格研究,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发展其理论依据,在测量方面应强调生态化和多元方法的交叉应用。  相似文献   

20.
道德人格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力量,体现出人格的整体和谐。道德人格的整体性体现为道德行为的整体性和道德环境整体性的统一。这种整体性表现为一种向道德共同体的回归,而道德共同体则为道德人格提供一种价值推力。要实现道德人格与道德共同体共荣互生,必须建立良性的道德环境机制和行为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