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乡土化的论述与表达方式,是充分发挥教育理念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必要选择。伙伴教育的提出就是这样一种尝试。伙伴教育的主旨是在教育中建立各相关主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使主体逐渐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伙伴。伙伴教育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与杜威的理想社会观。伙伴教育与素质教育、主体教育、交往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有着内在精神上的统一性。伙伴教育能够促进道德教育以及学校生活的整体改造,对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们盛泽实验小学提出了伙伴教育的理念.伙伴教育的主旨是在教育中建立各相关主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使主体能在伙伴关系中进行教育、生活,成长为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良好伙伴.伙伴是一种教育的力量,一种教师和家长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于是,在这个理念的背景下,我们学校开设了一系列的伙伴课程,“阳光午餐”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德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不应是学校通过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对学生的灌输和改造,而应是生与生、师与生间的自由交往、和谐共存。小学伙伴德育,旨在通过伙伴关系展开儿童的道德学习,让儿童能在朋辈文化中相互帮助、彼此影响、共同进步,并且将这种伙伴关系延展到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改造现有的学校道德教育生活,以形成小学生道德成长的广阔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小学生的交际能力受到了学校及家长广泛的关注。作为社会人的少年儿童,学会人际交往,避免伙伴危机,拥有良好伙伴关系,能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化解伙伴危机的辅导策略有:以丰富的集体活动为载体,提供伙伴交往机会;减轻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客观地悦纳自己和他人;帮助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技巧。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盛泽实验小学提出了伙伴教育的理念。伙伴教育的主旨是在教育中建立各相关主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使主体能在伙伴关系中进行教育、生活,成长为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良好伙伴。伙伴是一种教育的力量,一种教师和家长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于是,在这个理念的背景下,我们学校开设了一系列的伙伴课程,"阳光午餐"就是其中之一。所谓"阳光午餐"课程,可以说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它没有教材、没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教学,而是借助于"阳光午餐"这个平台对学生施行教育。我们平时借助小小的餐桌,对每一个学生施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们能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现实世界中,对师生关系的过度强化造成了教育权力格局的全然固化,生生关系作为一种隐形课程、伙伴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此背景下,伙伴教育的提出显得尤为迫切。透过关系社会学的视角去审视,伙伴教育是关乎人类总体利益、弘扬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人类文明共识、实现人类共赢理想的社会改进运动,能够彰显出促发能动主体崛起、强化积极秩序建构、实现团结力量凝结的新时代价值。伙伴教育具有共同性的确证、奇异性的相遇、权宜性的监控与创造性的延伸等四大特征,由此,构筑更紧密的伙伴组织、开发更典型的伙伴任务、创建更多样的伙伴机制可以成为伙伴教育的主要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阐述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目的是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伙伴关系。研究数据来自实地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及相关研究的辅助数据,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和纵向分析。最后提出了构建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伙伴关系的策略:一是挖掘农村社会教育资源、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参与度;二是增加职前教师伙伴构建相关课程和在职教师赋权。  相似文献   

8.
香港中文大学“大学与学校伙伴协作中心”的项目活动,是大学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协作机构获得政府和民间的资助并吸引协作伙伴的参与,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但协作机构应具备:工作人员有良好专业素养和饱满的协作热情,合作项目设计的创造性和贴切性,协作服务的便利、专业和个性化,教育专业理论指导与中小学“校本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结合等;协作机构和学校伙伴须定期组织一些大型活动来推展和交流经验,催生新项目,吸引新伙伴,使大学与中小学的协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凯 《四川教育》2007,(1):42-43
我们认为,有效课堂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建设“伙伴”型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抓手。伙伴关系源自对学生的尊重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师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学生才会从老师那里获得平等的意识、主动的意识、参与的意识,焕发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出现了一般国家关系伙伴化热潮,大国与大国、大国与中小国家、中小国家与中小国家之间纷纷结成了各种名目的伙伴关系。文章论述了依存理论和世界多样性理论的产生背景, 及同国家关系伙伴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