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一个12岁的小女孩,自幼爱清洁,胆小、认真。两年前同桌同学患肝炎,母亲叮嘱她不要上街乱吃东西,饭前便后要洗手,从此,小女孩饭前便后特别注意洗手,每餐饭前非要用肥皂把手洗得干干净净才肯进食。后来,洗手次数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每次非洗到10分钟不可。为此,她很苦恼,却又无法控制自己。这种现象属于心理疾患,医学上称为“儿童强迫症”。类似的行为还有如走路时喜欢用手抚摸路边的电线杆,或用脚踢小石  相似文献   

4.
正据《中国音乐词典》的定义:"‘乱’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曲式术语。在琴曲中称为‘乱声’‘契声’。春秋战国以来的歌曲、乐舞,以及汉、魏相合大曲中,均有‘乱’的歌词实例。"~([1](P24))这就说明"乱"不仅与音乐有关,而且有相对应的歌词存在,即"乱曰"。尽管中国早期文化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但为了更好地理解"乱"之内涵,下面将其分开进行详细分述。《乐记》:"《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武》乃《诗经·周颂·大武乐章》中的一篇,至于处在  相似文献   

5.
读《聂小倩》散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小倩》的结构形式,是采用先断后叙法,即先托出人物整体性格,然后对其进行证实,在证实过程中,又给性格以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其既丰满动人,又中规中矩,成为有规则的自由运动,这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大特色。《聂小倩》的某些具体细节,在民俗、科举、社会心理等方面,也有其认识价值。《聂小倩》体现着蒲松龄的美学观点和社会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读陈村的《晨歌》,捕捉作者的感觉,我们会看到平时在现实世界中看不到的景象,感受到作者对这个现实世界的独到感受,我们的心会跟着作者一起升华。在我们的印象中,小虫大都是“趴”在什么物体上鸣叫的,青蛙没有手只有四只脚,渺小的小蟹在泥地上不知所“做”地挥舞着它们用于“横行”的好几只小脚……  相似文献   

7.
当代作家宋学孟的散文《柳叶儿》,编排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童年趣事"单元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类带有忆苦思甜性质的课文已是凤毛麟角,由此也可以看出编者的良苦用心.《柳叶儿》一课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丰富情感,滋补精神之钙.然而,在与不少同仁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现在的中学生往往关注一个八岁孩子在饥荒年代的"最乐",却感受不到快乐背后的贫困、危险、心酸、亲情,更不容易体会作者"苦"与"涩"的特殊情感.要改变这一状况,对《柳叶儿》的研读与教学要加强以下几点:1.读出"我"清早抢柳叶儿之苦在当前这个电视可以"把我们自己娱乐死"(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语)的时代,中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娱乐精神有余,悲天悯人情怀不足.在上《柳叶儿》一课中,我们发现,同样写"我"爬高树,许多同学更多关注的是第8节"我"爬树的技巧如何娴熟,在高树上"弹过来,摆过去"如何惊险,而对第10节"我"大清早爬高树去抢柳叶儿一事则没有多大兴趣,甚至根本没有兴趣.诚然,第8节中的"我"是最乐的.面对一棵高树,没人能爬上去,而"我"一下子就爬到最高点,在竞胜中得到了快感;在空中摇来晃去,惹得众人惊慌、喊叫,产生了炫耀之乐."得意洋洋""美滋滋"两个短语,更是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我"的快乐心理.可以说,"我"简直就是汤姆·索亚第二!然而,我们只要细想想,就会发现这种快乐一方面反衬了童年生活的无趣,只能爬树取乐;另一方面,这种快乐中又带着极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解答应用题首先要通过阅读理解题意,读题是解应用题的第一步,正确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当前不少学生拿到应用题后,不重视读题,加减乘除乱凑,导致做错。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具体的考证,纠正了中华书局1974年版《宋书》标点、校勘以及史实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有阳光、海滩、惠风,适于休闲放松。富人历经艰辛,苦苦奋斗数十年,才能获得这份安适与惬意;而一贫如洗的乞丐不费吹灰之力,也能拥有晒太阳、吹海风的幸福。由此看来,幸福并不取决于物质财富的多寡与社会地位的贵贱,"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人人都可以找到。  相似文献   

12.
王庆 《中国教师》2009,(5):27-28
<正>《大学》本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章,经过朱熹等人的整理和提倡,《大学》同《中庸》《论语》《孟子》一起成为了大家所熟知的"四书",是元代以后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必读书,是读书人的"初学入德之门"。朱熹认为,通过《大学》一章,可以看到古人的为学次第,"学者必由是而学  相似文献   

13.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学生投入地读着,其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舒缓轻曼,把听者似乎带到了小兴安岭,亲眼看到溪水在淙淙地流,小鹿时而俯首,时而仰颈,自由无拘地喝水。“好,就是这种感觉。”老师轻语浅笑,语调平和柔软,“请同学们自由读,  相似文献   

14.
金文明先生是著名的文史学者和校对专家,也是本刊特聘的审读专家。他对本刊转载的一篇文章提出的质疑和进行的考证,认真严谨、说服力强。本着有错就纠和对读者负责的原则,我们在此刊发金先生的这篇短文。今后,我们将更加重视对所发文章中知识性问题的考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前几日,在网上读到美裔华人薛涌的《美国儿童"班干部"是怎样产生的》一篇文章,从而联想到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颇有感触,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小事情往往可以透视出大问题,儿童"班干部"是怎样产生的,似乎是个小问题,但却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机制、文明程度、文化观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怎样把学雷锋的活动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我的体会是:注意引导学生克服在学雷锋活动中的如下一些心理障碍. 敬佩雷锋,但又不大愿意成为“雷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状况呢?有的学生以为,成为雷锋式的人物,不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俗话说:“少年多志”.中学生一般处于少年时期,他们崇拜杰出人物,向往着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大都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个英雄,成为一个能干出一番事业来的专家.他们普遍认为雷锋太普通,太平凡,雷锋所做的不过是一些“好人好事”,谈不上什么事业和成就.如果像雷锋一样,远大的理想就落空了,就是一个平庸的人了.所以,在学雷锋活动中,往往出现“听听感动,听后不动”的现象.有个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歌唱是一门靠演唱者思维操作和控制的艺术,歌唱"感觉"体现在歌唱者对嗓音的把握和对音乐的体验。声乐教学是技巧提升的关键环节,也是一种歌唱美感创造的心理过程,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感觉参与,歌唱感觉是全面艺术修养的体现。声乐教学需要培养歌唱者对声音的审美观,才能获得完美的歌唱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8.
教法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本阐述了怎样将点面结合教学法应用于高师世界史教学,该教学法有哪些优点,运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愕然. ——“再听一遍——‘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静默.随即恍然大悟地、兴奋地回答: ——“有,有,当然有!” 进而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这是我在教学《忆读书》第二课时的一个导读设计,这是整个初中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引领学生跨上语文学习新台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堂课.  相似文献   

20.
吴亚萍 《福建教育》2005,(2A):21-22
最近,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吴亚萍老师,在叶澜教授主持的课题实验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策划与设计,从“读”学生和“读”教材,建立“具体目标”意识,”、“开放”和“弹性”三个方面,做了深入的系统研究,既有较高的理性高度,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对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建立“具体个人”的意识以及“综合弹性化设计”的意识,很有指导意义,本刊从本期开始,连续6期刊登吴老师的这3篇相关研究论文,以飨读者,本刊热切地期望,大家都能从剖析教学实践的现实问题出发,提炼提升出更多具有理性认识高度的规律性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