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版画创作过程中技法与情感内容、语言的探索,提出对偶然性因素的看法和其他的感想,意在说明在创作中,情感的表现对作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目前在杭高校开展的木刻版画课程的调查,以及亲身教授木刻版画课程的经验总结,提出学习和了解木刻版画技法的意义,指出提高木刻版画技法趣味性在当前高校木刻版画课程教学普及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加强木刻版画趣味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版画的艺术表现对技法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版画技法的独特性、技法产生的各种艺术效果的欣赏价值,是其它画种所不具备的。从传统版画到现代版画,技法和技法在版画艺术中的意义不断发展演变。形式可以脱离主题独立存在,但是技法不能脱离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技法和新材料不断出现,版画这一传统绘画语言形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对版画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版画艺术教学在研究传授版画语言的同时也要重视其材料的表现特性,以更好地提高版画教学质量,让传统版画在媒介条件下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5.
雕版技术是一门制作严谨的印刷技术,分为文字印刷和图像印刷两部分,印刷的过程是先制作原稿,再把原稿反转固定在木板上,由技术娴熟的技师雕刻,完毕后上墨印刷,可以批量印刷,具有复数性。  相似文献   

6.
版画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为了通过技巧使情感成为可以观看的形象,版画家创作版画时,其情感和技巧贯穿创作始终,情感是版画创作的灵魂,而技巧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有效的控制技巧的运用.使技巧完成情感的完美再现。当版画家在创作时心、手、眼能够和谐配合.即达到技巧与情感的平衡统一.就必然能够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综合技法所创造出的艺术效果,正以其独有的美感、灵活的表现形式,丰富着艺术家的版画艺术的语言。本文论述了版画教学中运用综合技法的重要性,介绍了相关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蒋维佳 《教师》2020,(1):102-103
在我国民族器乐中,竹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竹笛演奏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在竹笛演奏过程中完美结合思想表达及情感表现.音乐的灵魂是通过情感的浸润,再借助乐器演奏展现出来,竹笛乐器本身属于感性综合性艺术,竹笛的演奏技法、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竹笛艺术水平的造诣,如何淋漓尽致地通过竹笛这一传统乐器展现出传统音乐的深沉、优美、...  相似文献   

9.
刘永夫 《文教资料》2010,(17):78-81
版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先是作为文化传播工具,后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版画、原创版画。创作铜版画最基本的就是必备准确熟练的技术,但是技术是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受人的精神感情支配,我们往往会过于注重技巧在画面上中的运用而忽视主题思想的表现,从而影响版画艺术的提高。现代版画更重视构思和艺术效果,技术是丰富画面的重要元素,构思是画面的内涵和主观情感,只有把技术和情感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祁锟 《文教资料》2007,(9):105-106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能适用社会发展的问题,因此要重构版画艺术新理念,促进中国版画艺术与西方艺术、现代艺术的融合,将民间艺术融合到中国版画艺术中去,实现中国版画艺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情绪包括外显情绪和内隐情绪,外显情绪主要从自我报告测量、生理测量、行为测量三大方面进行阐述;内隐情绪主要介绍词干补笔、信息处理风格、联想和推理量表、活动趋避四种测量方法。最后,在综述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未来情绪测量的发展进行展望,旨在能为情绪测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写作情感可分为理性情感、艺术情感、生活情感,此三类情感各有其特点,作为生活情感应视之为写作的基础,需要提炼、加工;艺术情感是对人的情感世界的丰富和再现,可以借鉴、运用;理性情感是对人生境界、写作水平的评价和体验,可以培养并提高。此三类情感的结合,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Current neofunctionalist views of emotion underscore the biologically adaptive and psychologically constructive contributions of emotion to organized behavior, but little is know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motional regulatory processes by which this is fostered. Emotional regulation refers to the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monitoring, evaluating, and modifying emotional reactions. This review provides a developmental outline of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emot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life-span. Th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emotional self-regulation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regulatory tendencies are summarized. Extrinsic influences on the early regulation of a child's emotion and their long-term significance are then discussed, including a parent's direct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selective reinforcement and modeling processes, affective induction, and the caregiver's ecological control of opportunity for heightened emotion and its management. Intrinsic contributors to the growth of emotional self-regulatory capacities include the emergence of language and cognitive skills, the child's growing emotional and self-understanding (and cognized strategies of emotional self-control), and the emergence of a theory of personal emotion in adolescence.  相似文献   

14.
在声乐教学中,应当始终强调歌唱发声的技术是为歌唱的内容服务的。作为歌唱艺术,歌唱的内容,表现的情感、情绪、情景等才是歌唱的实质。因此,我们应当始终围绕着表现歌曲美好的思想感情来进行教学,这是培养全面艺术人才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感动是生命的神性本然的跳动,是人之为人的理由。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过客,当我们即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那些充满泪水的感动记忆。然而,当下人们的感动阈限愈来愈高。教育作为社会文明的"绿洲",应成为感动的孵化器。教育归根结底是关照人的心灵的工作。教师应敞开心灵,随时准备感动学生和被学生感动。  相似文献   

16.
数学情感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缺乏情感因素成分.调查显示,学生希望数学教师能够富有情感地进行教学.数学情感教学实验研究表明,在注意调整师生观、学生情感体验、数学史料渗透、教师情绪状态等变量的情况下,学生的数学情感能够培养,学生成绩能够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心理学研究不断接近人类心理的真实,情绪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在这些研究中,情绪变量的操控技术常常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情绪变量操控技术涉及选择适宜的情绪材料、调节情绪材料中属性变量与呈现时间、安排恰当的实验任务、纳入被试变量等等方面。目前来看,既需要对以上各因素效应的细致深入的剖析,更亟须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方法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秘书人员情绪管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绪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通过探究高校秘书人员情绪对其工作的影响,以及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提出秘书人员情绪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期望秘书人员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进程中,努力加强情绪心理修养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情绪智力理论是对传统智力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它的出现及发展拓展了传统智力的内涵,使智力的应用更具现实性。但情绪智力理论本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加以修正及解决。  相似文献   

20.
狄更斯的童年经历和人生轨迹使他的作品充满着情感和法律的交织与冲突。作为一个温和的人道主义者,狄更斯主张“行善施爱”,极力宣扬人性中善对恶、美对丑的最终胜利,将“爱”高置于法律之上;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认为“恶者必亡”,既猛烈地批判资本主义法律的不仁不义,又否定“恶”对法律的肆意践踏,展示了善恶冲突中的情与法、罪与罚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