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雨"字切入解诗题(出示金文"雨"字)师:这是一个古字,猜猜看是什么?(生脱口而出"雨")师:你们是怎么猜到的?生:字的形状很像我们现在的"雨"字。师:这就是汉字的特点"。雨"和"诗"是很有缘分的,古往今来的无数诗人为我们留下许多风情万种的"雨"。这节课咱们  相似文献   

2.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一个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3.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化诗为画。【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诗句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流程】一、西湖引入,理解诗题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起根据儿童的实际接受能力编选了48首古诗。语文新课标也要求小学生能背诵、积累70首古诗。这些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名篇佳作。由于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加之古今汉语有一定差异,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地了解诗意、领略诗境、体会诗情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5.
身为教师,只有具备正确地解读和利用文本,发掘文本背后蕴含的言语特质的能力,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王慧敏老师用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深刻的自我修养,幽默的语言风格,高超的教学艺术对文本进行了深刻而充分地解读,也正因为如此,才有这样一节诗情画意、和谐自然的古诗教学课堂,让人陶醉也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身为教师,只有具备正确地解读和利用文本,发掘文本背后蕴含的言语特质的能力,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王慧敏老师用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深刻的自我修养,幽默的语言风格,高超的教学艺术对文本进行了深刻而充分地解读,也正因为如此,才有这样一节诗情画意、和谐自然的古诗教学课堂,让人陶醉也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又名看经楼、先得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宏丽古雅。登楼凭栏,一湖胜景皆入眼底,为西湖名楼。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当时苏轼正在杭州做官。诗人抓住云黑、雨亮、风猛等夏天特有的景象,绘声绘色地描写了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手段、最重要的方法,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古诗在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占有一定比例,入情人境地朗读古诗一直是难点,笔者尝试通过探究性朗读寻求古诗朗读的突破口。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所谓探究性朗读,是探究以适当的声音形态表现文本感情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是师生不断与文本对话,反复揣摩尝试.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它用字凝练,意象丰富,意蕴深远,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诗词教学只有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趣,通过诵读和语言品味,理解诗词的意思,透过意象把握意境,才能领会诗词深远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地位】《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本文是一首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古诗,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古诗的好范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雨大、急的特点,以及品味诗人豪  相似文献   

11.
古诗是融音乐美、书画美、意境美为一体的古典艺术。每一首诗都流淌着生命意识之泉的汩汩清流,起伏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诗的语言极其凝练含蓄又生动形象,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材料。如何让稚嫩的小学生真正读懂一首诗,认识诗人,了解诗文化,是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的。  相似文献   

12.
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愈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相似文献   

13.
14.
与唐诗相比,宋诗在今天的流传程度要低得多,或许是因为那些人理而枯涩的诗句难以给予人们一种浅层的感发吧,但是流传在人们嘴边的宋诗佳句却是有着与唐诗不同的耐人寻味感。与唐诗一样,宋诗的佳作也多是蕴含着忧伤与惆帐,哪怕是在草木盛茂、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干国祥老师在我校执教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课。这节课,没有精心雕琢打磨的教学语言,没有花样翻新的招式,更没有高深莫测的手段。朴实的教学,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赞赏。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手段、最重要的方法,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古诗在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占有一定比例,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一直是难点,笔者尝试通过探究性朗读寻求古诗朗读的突破口,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所谓探究性朗读,是探究以适当的声音形态表现文本感情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是师生不断与文本对话,反复揣摩尝试,进而发现、融合、表达的一种探究性学习过程.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教学中,笔者就采用了这种探究性朗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三个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赏析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让学生领略该文中所呈现的大自然的美。  相似文献   

18.
叶秋玉 《新教师》2019,(12):38-39
古诗教学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望湖楼上饮酒时,对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景色的欣赏。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教师如何找准切入点,挖掘古诗教学的审美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香火鼎盛香客如流高僧济济水深龙多 2.教师出示正确的词语,让学生对照批改. 3.观察小黑板上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4.假如你是法门寺中的一员,你会有什么感受?自豪地齐读这几个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