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颍州西湖     
<正> 阜阳在秦汉时称汝阴,在北魏以后称颍州,颍州西湖故名,为唐宋明清历代名胜。这里曾绿树成荫、林苑烂漫,画舫朱艇、碧波潋艳,楼台亭榭、歌舞不绝。在历史上,颍州西湖堪与杭州西湖、扬州西湖齐名,是为人文荟萃之地,觞咏风流之乡。《大清一统志》云:“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  相似文献   

2.
《魏书》记载北魏孝昌四年建置颍州这一重大事件陋略存疑,引起后世史家反复争讼。从文献与出土墓志铭多方求证,可以考实北魏孝昌四年存在时间虽短,确为颍州建置之年。  相似文献   

3.
北宋名臣欧阳修于皇祐元年移知颍州,从此便对颍州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并最终选择终老于此。欧阳修的颍州情结不仅与颍州的自然风物的丰美、较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关,更与欧阳修幼年经历及其求隐思退的心理有很大关系,某种意义上说,颍州既是欧阳修物质意义上的家园又是他精神层次上的归宿。欧阳修众多颍州诗歌的书写也从多方面反映欧阳修对颍州的钟爱与知颍、思颍及归颍前后情感心理上的微妙变化,为我们更好了解欧阳修晚年心境提供一个较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陈师道曾在颍州任州学教授三年,今存创作于该地的"颍州诗"共52首。在这些作品中,陈师道不仅描绘了颍州的自然风光,而且在抒发闲适、隐逸之情时体现出对此地风土人情的热爱;即便在与亲朋好友赠答时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情,也与颍州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联。这些"颍州诗"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对"后山体"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在亳州任上决意致仕,有遭人诬陷的政治原因,有受消渴疾病、眼疾困扰的身体原因。欧公的决意求退更有着深刻的道家因由:欧阳修与道家仙乡的际遇,在亳州拜谒太清宫,延访道士,得到提点;在道家仙源的文化场域中反思自我,汲取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道家思想,老而知止;萌生了退居颍州故居,与诗酒相伴,做逍遥仙翁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6.
据《唐宋八家丛话》记载,北宋文学家 欧阳修任翰林学士时,一日和同僚外出,见 奔马踩死一犬,他就问同僚怎样用几个字记 下此事,同僚说可记: "有犬卧通衢,逸马 蹄而死之。"这看上去已很简洁,谁知欧公笑 道: "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不如记'逸 马杀犬于道'。"相比之下,欧阳修更胜一筹。 这就是人们广为传诵的"黄犬奔马"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与颍州结下不解之缘。阜阳当代欧阳修研究,时间跨越40年,前20年是奠基阶段,后20年是发展、繁荣阶段。后一阶段论文量多质优,有数部著作出版,以文学、历史、文献研究成果较突出。本土、外地学者都很关注欧阳修与颍州的研究。欧苏师生情缘成为历史美谈。熙宁四年九月的欧苏颍州欢聚,意义不容低估。颍州欧阳氏确系欧阳修遗族。欧阳修的颍州诗词、颍州遗迹,是阜阳宝贵的文化资源。欧阳修的颍州情结,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论题。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中年自请来颍州为守后,便把颍州定为终老之地。离开颍州后,他写下了诸多思念颍州,表达归颍愿望的诗作。颍州的魅力是欧阳修思颍的显性层面。思颍实际上就是思隐。对故乡缺失的家园情感也移聚到对颍州的思念中,思颍又是思家。归隐情怀与家因情感最终共同融注到思颍之中。思颍是对宦海风波、现实无奈的远离,对宁静淡泊而又自由稳定的精神家园的寻找。激发欧阳修寻找精神家园的因素即他的人生悲情,其现实来源有三:健康状况的衰退、政治理想的失落以及亲人故交的零落。  相似文献   

9.
在克莱因变换群理论下,欧氏几何是射影几何的子几何.因此,可以说射影几何学的思想理论对欧氏几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仅从几个射影理论就初等几何中的直线共点问题的证明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讨论欧氏空间中超曲面上的一类特殊Ricci孤立子,得到:若■为一个n维的Ricci孤立子,则在欧氏空间的紧致超曲面中不存在以位置向量函数模长平方的一半为梯度势函数,■的一类特殊的收缩梯度Ricci孤立子。  相似文献   

11.
昨晚一个研究生发来电子邮件问学:"石老师:《近思录》后有朱子评语,‘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四子’是什么意思?是《四书》吗?没有标书名号,可见不是书名。我在网上查了,很多学者都说这句话中的‘四子’不是指《四书》,而是指宋代的周、张、二程四子。一个师兄告诉我,《哲学研究》有一篇文章说‘四子’并非是指《四书》,是说《近思录》是读周、张、二程之书的入门读物。记得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与颍州有不解之缘,形成了挥之不去的颍州情结。颍州的风土人情使遭受仕途打击的欧阳修获得巨大的精神安慰,把它当作心灵的净土。政治上打击与磨难,也让欧阳修心有余悸,逐渐形成归隐思想。欧阳修晚年虽身居高位,却壮志难酬,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内心的社会责任感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和自责之中。欧阳修的身体状况与亲朋故旧的相继凋零,加深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增强了他对淡泊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些因素促使他形成颍州情结,将颍州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13.
滁州自北宋后期祀立欧阳修像,辗转传承,几经出没。绍圣二年(1095)曾肇建二贤堂,所祀欧像为后世复制流传的欧公像之源头。明代欧公遗像从京师复回滁州重立,李应祯、李瑞卿等文宦雅士功不可没。清乾隆帝御题的滁州欧公画像,正是明代南京太仆寺人镌刻的宋代石像拓本。醉翁亭二贤堂虽然历经废兴,但滁州欧像从宋传承到清,历代不绝。在所有文献文物保留的欧像版本中,清代滁州知州王二南主持镌刻的石像最有价值。当代傅抱石所绘欧像,也许将来能失而复得。  相似文献   

14.
正【注释】[1]箕子之苗裔:箕子的后代。箕子:名胥余,殷代人,商纣诸父(对同宗族伯叔辈的通称),封国于箕,爵为子,故称箕子。纣暴虐,箕子谏不听,佯狂为奴,为纣所囚。周武王灭商,释其之囚,封箕子于朝鲜。[2]胶东相之醇曜:是胶东相能够光耀祖先的后裔。胶东,郡国名,治即墨。胶东相是胶东王国的相,从碑阴可知其名为鲜于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欧阳修与颍州相关的三个问题:欧阳修五至颍州而非八次来颍;欧阳修因眼疾自请小郡颍州并非偶然,是颍州本身的声名魅力,吸引了包括欧阳修在内的北宋官员。欧阳修初至颍州的时间为皇祜元年(1049)三月十三日(农历)。  相似文献   

16.
入道之序在学术思想传承上异常重要,朱熹说:“《近思录》好看.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此说为后世求学理学者建构了入门之阶,此朱学化的治学之道链接了理学与传统儒学之间的沟堑.中国历代程朱学者对“朱子阶梯说”的继承与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广泛传播,史上《近思录》大量注本、续仿编本,又成为此书的辅助阶梯,不断满足着各时代学者登阶之需,衍生出的阶梯说新构想为人们提供了多条“入道之阶”.理学传入东亚后,《近思录》长期在朝鲜半岛、日本享受着“经典”待遇,其朱子学者不断赞许《近思录》的入道功用,所构建的本土化朱子学阶梯为理学广泛传播发挥了积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元祐六年(1091年),为远离朝堂之争苏轼自请知颍,他在知颍期间创作的诗歌被称为"颍州诗".苏轼"颍州诗"涉及关怀民生、吟咏自然风光、叙写与友交游等题材,呈现出诙谐幽默的情趣和超然物外的境界.苏轼在"颍州诗"中多次描写颍州地方风物,追思先贤,怀念恩师,促进了颍州文学的发展,对颍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颍州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自中年来颍为守后,便眷眷不忘归颍,颍州与欧阳修关系密切。研究欧阳修的“颍州情结”首先需梳理出其颍州作品。本文以欧阳修自编《居士集》为首要依据,结合系年、诗意、前人研究成果及其他史料文集。重新辨析考证欧阳修的颍州诗作。  相似文献   

19.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三十七岁在荆州。《风流子》(“枫林凋晚叶”)词,为将去荆南之作。《虞美人》(“帘纤小雨”)词,为去荆别欢之什。《玉楼春》(“大堤花艳”)词,为别荆留别之篇。三词均作于深秋。是年,陕西、甘肃兰州等地发生地震。十月,夏人入寇环州。是年,苏轼在颍州,与赵令畤同治西湖;九月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寻迁礼部尚书、端明殿侍读学士。  相似文献   

20.
郭子兴可谓朱元璋的“伯乐”,死后被追封为滁阳王,其后裔的生死问题扑朔迷离。有观点认为郭子兴有第四子名郭老舍。明孝宗时,郭老舍之后郭琥取得了滁阳王的奉祀权,引发宥氏为首的庙户的不满。围绕着郭子兴第四子郭老舍真伪,郭老舍后裔与宥氏纠缠不清,最终以郭氏的失败告终,从中不难窥视朱元璋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