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上世纪50年代,一篇应景而为的无心之作,创造出半个世纪"新派武侠小说"的风靡,华语世界从此有了"成人的童话"。新武侠小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梁之后30年,出现了金庸、古龙、温瑞安等一大批武侠小说大家,他们一并创下这个年龄跨界最宽、读者数量最广的特有的华语小说类型的阅读神话。扛领大旗的梁羽生和金庸,他们对"武"与"侠"的各异解读,一方面为羸弱文人筑出千古豪情侠客的春梦,也引发世界华人跨越半个世纪的武侠情结,和对"武"与"侠"的文化追寻。逝者已去,侠气犹存,在武侠小说之后,什么会成为"侠"的下一个精神载体?  相似文献   

2.
内地大量翻印新武侠小说的风潮虽然过去了,但海内外舆论界对此的议论和责备却不能立即消除。新武侠小说作者金庸先生和梁羽生先生,对此也有抱怨甚至愤怒。 1985年10月8日,查良镛(金庸)先生致信国家出版局局长边春光先生,在谈过有关“中国书展”一事之后写道:“弟以‘金庸’笔名  相似文献   

3.
继淡江大学、实践大学等大学院校纷纷开设武侠小说课,以及前年由淡大举办金庸武侠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将武侠小说拉向艺术殿堂之举后,一群对武侠小说有兴趣的大学教授和武侠爱好者于最近成立“中华武侠文学学会”,更成为武侠小说跨越学术的新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金庸武侠小说全集在台湾颇为畅销。台北市的远景出版社拥有金庸武侠小说的台湾版权。由于最近在台湾的市面上出现了大批的金庸武侠小说盗印本,因此,  相似文献   

5.
张彦维 《新闻爱好者》2011,(11):124-125
提到金庸。人们想到的首先是其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博古通今,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但事实是,武侠小说仅仅是金庸的一个副业,金庸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报人,评论家。既然要谈论金庸与香港的文人办报.那我们当然要从金庸及其创办的《明报》谈起。  相似文献   

6.
张彦维 《新闻爱好者》2011,(22):124-125
提到金庸,人们想到的首先是其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博古通今,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但事实是,武侠小说仅仅是金庸的一个副业,金庸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报人,评论家。既然要谈论金庸与香港的文人办报,那我们当然要从金庸及其创办的《明报》谈起。《明报》,1959年5月20日,  相似文献   

7.
文海拾贝     
金庸与《明报》提起武侠小说,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金庸。但对金庸来说,武侠小说远没有他创办的《明报》重要。  相似文献   

8.
“金庸小说与20世纪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5月16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各地40多名代表出席盛会共同阐释金庸小说“这一复盖全球的文学现象之谜”,会议的主题是金庸小说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主办人在会议发言中指出,金庸武侠小说风靡全球华人读者,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中国文学向来以严肃文学和纯文学为主,武侠小说被视为大众文学或通俗文学。但金庸的武侠小说超过了“雅和俗”的界线。因此,这次讨论会,  相似文献   

9.
赵弢 《新闻爱好者》2006,(2S):39-40
金庸,本名查良镛,以其笔名“金庸”行世。 金庸有两支笔,一支是为《明报》写社论,一支是写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10.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的本名也许没有他的笔名更为人所知。他的笔名由来也是许多人知道的:1955年,金庸因友人介绍开始写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动笔之前,他从未想过要使用笔名。小说在《新晚报》连载时,主编希望他选一个具有“侠士味”的笔名发表。几乎是不假思索,金庸将他的本名查良镛的镛字拆开,于是如雷贯耳的笔名“金庸”便由此产生。此外,金庸还有“姚馥兰”、“林欢”等笔名。姚馥兰由英文。您的朋友”(Your Friend)读音而来。当时香港报纸副刊相当男性化,金庸就以一个女性化名字写影评,冲谈一下男性的阳刚气。“林欢”的笔名也是金庸写评论用的。  相似文献   

11.
金庸及其武侠小说一方面早已完成经典化历程,进入文学史叙述;另一方面又随着审美趣味的变革而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消隐。乔峰作为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失败的英雄与零余者的形象彰显了金庸写作的现代性。武侠小说虽然延续了将女性拘囿于异性恋家庭空间的强大历史传统,但金庸同时也书写了个别男性和女性跨越公私界限的时刻。与此同时,金庸及其作品的影响也依然在新的媒介与艺术形式中持续。  相似文献   

12.
金庸,本名查良镛,以其笔名“金庸”行世。金庸有两支笔,一支是为《明报》写社论,一支是写武侠小说。金庸的《明报》成功,除了它的武侠小说、新闻报道等因素外,也离不开金庸以他本名查良镛发表的社论。金庸写了30多年的社论,当时,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不仅香港人会习惯性地想到看看《明报》社论怎么说,海峡两岸的政要也非常重视他的社论,国际上对《明报》“路易—查”(笔者注:金庸的英文名)的评论也非常看重。他的社论为知识分子所欢迎,有些人买《明报》就是为读他的社论。笔者认为,金庸的社论,在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上应该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进…  相似文献   

13.
金庸武侠小说风靡一时,虽然有“金迷”与“拒金者”的对峙,仍不妨碍“金庸小说旅游线路图”的堂皇出现。奥秘何在?比照西方骑士小说,不难看出这是在主流小说的一大阙如——愉悦以及在引发愉悦的情节曲折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段时间,各种新武侠小说成了书店和书摊上的热门货,很多报纸和杂志,也纷纷连载这类作品。敏感的人说:瞧着吧,不久全国就会出现一个空前的新武侠小说热了!其实,从目前来看,也已经热得够瞧的了。仅以香港武侠小说家金庸、梁羽生的作品为例,就我所知,目前全国已有二十家出版社在印制他们的作品,品种达二十余种,一共有三十三种版本(有两种书同时有四家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作为报人的查良镛一定比作为武侠小说作家的金庸名气小,知道查良镛与金庸是一个人的就更少了,但是细心的人还是可以发现“金庸”二字原来就是“镛”字一分为二.他的武侠小说风靡大陆、港台及海外华人地区,说他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华语作家之一,是一点也不夸张的.然而他自己在一次演讲中却说,他写小说仅仅是“附属于新闻工作的副业”,他解释说,写第一部小说时,在《新晚报》当编辑的他,是为了副刊的需要而写,后来的小说则是为了《明报》的需要而写.  相似文献   

16.
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钱钟书在钱钟书的一篇《读伊索寓言》的文章中,我看到这一句话。我想,其中的“大作家”不仅仅代表作家,还代表着更多的人。但钱老或许没有想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就算你没死,照样有人靠你生活。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发表了多篇优秀的小说。由于名气大,于是一些人租一间破房子,扯上几张旧桌椅,找几本破书就成立了一个“金庸文学研究会”,四处招收会员,自然免不了交“会费”。再涂上几篇文字,凑到一张纸上,拿去复印,这样,一个“金庸文学报社”又成立了。或许有人说,武侠小说是…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70、80年代至本世纪初,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中国新派武侠小说拥有一大批的忠实读者,小说中塑造的如黄蓉、阿朱、赵敏等角色令人印象深刻。近年来,"女子武侠"作为大陆新武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新派武侠小说有着根本性不同。本文试从媒介的角度提供一种武侠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意识兴起的原因,有别于传统的学术界从媒介的内容相关来阐释,认为是新媒体打破了原先的性别"信息系统",使得群体间的身份认同脱离了物质地点上的联系,男女间"社会场景"的融合使创作主体乃至社会大环境产生变化,促使"大陆新武侠"中"女子武侠"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国际     
《青年记者》2009,(13):5-5
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6月25日成为中国作协新会员。此次金庸入作协.也是1987年以来中国作协首次吸纳港澳作家。金庸入作协,以他的地位和影响,对促进内地和港澳地区的文学交流很有意义。金庸是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这次入会.相当于在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另外,这也表明中国作协秉承开放的态度.对各个领域的作家都愿意吸纳。  相似文献   

19.
提起金庸,人们首先会想到以《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但金庸还是位著名的报人,上世纪60年代,他以一介文人的觉悟开始创办《明报》。金庸为《明报》撰写社评20余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明报》已成为香港特别是知识分子中有影响的大报。金庸早期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和《新晚报》先后当过记者、翻译和编辑,  相似文献   

20.
书业内外     
对金庸小说截然对立的评价 据《今晚报》报道,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袁良骏指责金庸和琼瑶为当前文学“低俗化”潮流的代表。他说,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是一种“陈腐、落后的文学形式”,早已遭到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荡涤。它的打打杀杀,恩恩怨怨,胡编乱造;它的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拖沓冗长,陈词滥调,都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符合健康优美的文学作品的起码条件。 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则指出,金庸是一个自觉追求思想性的武侠小说家,这一点正是金庸与旧武侠小说截然不同的地方。在艺术上,他第一个以开放态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