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宋时期,统治者重视马政,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马政制度。从马政的两个主要方面——牧马和市马可以考察北宋时期的马政制度。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统治者重视马政,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马政制度.从马政的两个主要方面--牧马和市马可以考察北宋时期的马政制度.  相似文献   

3.
马是古代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历代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无不重视马政。固原历史上的养马业——马政,一方面与其地理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原安危关系密切。本文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固原马政始于周秦、盛于汉唐、持续于明、衰于清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是伴随着中原政治、军事与边地战争关系而发展和兴衰的。  相似文献   

4.
霍去病墓石刻群雕,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后世陵墓雕刻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其中使我们心生仰慕、慨叹不已的作品不在少数,而更使我们心生摇曳、振聋发聩的,当属其中的"马踏匈奴"最具代表性。鲁迅先生好有一评:"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马踏匈奴,首当其冲也!"本文笔者追随巍巍大汉的足迹,来寻求"马踏匈奴"的宏伟震撼场景及浅析其文明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礼》成书于何时历来是各家争论的一大内容,撇开此问题不谈,《周礼》所体现的制度设计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本源却是毋庸质疑的。秦简的出土有力的证明了秦的制度设计源于《周礼》,国有养马业管理制度亦然。秦简的内容虽然主要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出现,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其与《周礼》的相通之处。所以我们对《周礼》的认识应该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简牍材料中有部分关于汉代马政的内容,本文通过梳理这些资料归纳了西汉时期马政的一些方面.包括饲料供给、马匹登记和疾病治疗等.  相似文献   

7.
马为六畜之首,在中国古代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既是国威、权力和财富的标志,又是商贸流通的载体,农夫耕载的利器;骏马奔逸绝尘的风姿与境界,也是仁人志士的理想寄托与精神追求。在昭通众多的地名中,带马字者600多个,其中直接与马有关的约500余个。透过这些地名,解读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可以更真切地感知昭通先民们的生活史实,领悟和欣赏地名中丰富多彩的马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代马业日渐兴盛的趋势下,《养马学》也成为动物科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之一,但也是成长比较晚的一门学科,它的教学系统还不够完善,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和完善。那么,如何提高《养马学》的教学效率,是每一个《养马学》授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会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浅谈现代马业的发展趋势,对国内目前《养马学》授课存在的不妥之处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养马学》课程教学效率略作简析,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相似文献   

9.
你去过养马峡吗?在四川江油以西20千米,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养马峡。传说三国时—期,魏国大将邓艾进攻蜀国时,曾在这里驻军养马,所以得名。当五月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洒落在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上时,我们走进了这处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养马》课程为例,通过对课程特点、教学特色的深入诠释,探讨了如何提高《养马》的教学效果。同时从创建兴趣小组,提升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养马》课程的实践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汉代算赋作为一种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它的起征对象、征收数额及其征收时间,汉代政府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也有例外,因此,算赋在某种程度上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本文除了对上述问题一一详述之外,还针对赋税制度中"算"的含义较为含混的情况,归纳探讨了"算"所具有的几种含义.通过上述讨论,可以看出,算赋是汉代财政的一项主要收入,但同时这种征收制度也是最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简帛的出土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以往的研究多限于考古、文物、历史学界,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古代文学界对简帛中的文学世界的研究开始予以重视,对重现于世的文学作品进行新的认识。使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生活气氛和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13.
巡视监察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前代的基础上,汉代巡视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帝王亲自巡视、帝王遣使巡视和中央监察机构对地方及地方监察机构(包括地方行政长官等)对所属州县巡视等四种类型,从中央到地方组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巡视系统。巡视制度起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作用,有利的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以史为鉴,全面总结汉代巡视制度的经验教训,对加强和完善我国当前的巡视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汉代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意象群组合成不同的意境。意象是诗歌的基本艺术符号,是诗人感性、知性与客观物象的瞬间综合。意象既来源于诗人深刻独异的感性经验,又来源于诗人内在精神的律动。因此:通过对诗歌意象空间的架构分析,既可以探明诗歌意象的衍化路径,又可以揭示诗歌意象与诗人生命本体之间的隐喻关系;其次,汉代诗歌诗体的流变也呈现出多样性,表现在诗歌结构上是空间的多变化,呈现出诗歌的一种空间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的张掖属国,经历了一个从最初“不置”到设置,经过西汉时期的稳定和发展后,实力不断提升,到西汉末年拥有“精兵万骑”,东汉初期部分属国职能调整后继续健康发展,成为“比郡属国”,安帝时被允许领有“五城”的漫长发展过程。张掖属国的设置,开启了河西地区汉族与众多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新篇章,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同时,属国在加强河西防务和西北边疆经略中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的关中不仅是雄视天下的"天府之国",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与文化高地。东汉皇帝为了绍继西汉,取得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对关中西汉帝王陵墓格外重视,从开国皇帝刘秀开始,就确立了定期拜谒、祭奠关中西汉十一陵的制度。刘秀之后的东汉皇帝,大都能继承刘秀的遗风,多次亲临西京长安,祭祀关中西汉帝陵,充分显示了关中西汉十一陵在东汉政治和礼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由于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引起了汉代文人学者的不满,风俗批判成为汉代说理散文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使得本时期说理散文的内容呈现出鲜明的“嫉俗”倾向,并为之涂上了一层浓郁的民俗底色,也带来了较强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18.
东汉明堂祭祀在国家祭祀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东汉国家祭祀等级中,明堂祭祀仅次于郊祀天、地,是颇受重视的。东汉明堂祭祀以五帝为主祭神祇,以光武帝为配祭神祇。这种神祇规定是为了适应东汉国家祭祀体系的需要。东汉国家为明堂祭祀制定了完善的礼仪。这种祭祀礼仪是东汉宗教观念的体现,并且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汉代《淮南子》对当时绘画艺术产生了5个方面的影响,即雄阔浑朴的整体效果、神形具备的创作要求、文质兼美的艺术纲领、相对多样的艺术风格、放意相物的艺术情感,从而使其具有一种崭新的时代和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20.
汉代四家诗在解《诗》用《诗》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功能,把《诗》视为承载王道政教的政治教科书,这也是汉《诗》经学特点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而这一特点,又以《韩诗外传》表现最为突出。不过追根溯源却会发现,汉代诗学的这一经学特点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甚至可以说,孟子的"迹熄《诗》亡"观,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汉诗解经释旨的诗学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