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MBA教育,真的“病”入膏肓了吗?不容置否,“水土不服”的MBA教育在入世之后遇到了新的挑战。让人担忧的是:如何培养国际化的商务人才?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对MBA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经济的崛起将会对MBA教育有什么要求?现代社会对管理者全面素质有了新的要求,MBA教育又怎样适应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2.
《媒介经营管理M·MBA丛书》是我国第一套自己编著的学理性很强的MBA教材。目前市场上大部分MBA的图书都是引进版本,怎样跟同类图书的设计区别开来,怎样让它在购书中心的上架图书中“跳”出来,是该丛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设计如果只在书的作品本身上下功夫去表现它,大部分成熟的设计者都可以将作品本身的表现驾驭得游刃有余,但那还是属于设计本身的“体内循环”。而现代图书的设计,应更新设计理念,转换设计的理念,不要受作品本身的制约,要关注图书的市场效应,在宏观上去确定好书籍设计的基调。  相似文献   

3.
“亲社会”意识与新闻资源的合理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泉 《新闻记者》2003,(10):26-27
讲入市场化时代的新闻媒介竞争,早成鏖战之状,在必要的纪律规范、现代化社会认知欠缺的情况下,新闻资源的恶性开发,就成了必然的社会性成本。就其大端而言,则有: 1.恶性炒作,损害诚信。缺乏冷静姿态,为吸引注意力而献出新闻业最宝贵的财富——诚信,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例如MBA,先是被媒体吹捧上天,说是据专家估计,参照国外GDP水平和MBA教育规模之间关系推算,到2006年,我国MBA  相似文献   

4.
中国出版的“黄埔军校”新闻出版总署领导认识到出版业急需懂市场运作和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才,以推动企业化和市场化进程。总署和上海财经大学为出版业定向培养MBA学员,到现在已经第四期,1999年为第一期,平均每期不到30人。已毕业两期。参加MBA学习的共计已有140-150人。如果MBA班一直办下去,再过5年,中国出版界就会有数百名MBA人才分布于全国各地,他们对出版产业的推动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所以,上海财大就有了中国出版界“黄埔军校”的美称,财大研究  相似文献   

5.
卢山冰 《今传媒》2006,(9):23-24
国外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自20世纪初期在哈佛大学出现以来,很快在全球迅速发展。作为创始国的美国,其MBA教育模式被全世界效仿。在美国现有的750余所管理学院中,特别是被美国管理学院联合会所承认的300余所管理学院中,课程设计上大多按照传统划分为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上并不划一,门数也不同。但是,学生必需要学习计算机应用和技能、商务沟通(Businesscommunication)或管理沟通(Managementcommunication)以及基本数量分析方法等课程。我国已经开设MBA教育的70多所院校的商学院、管理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都已经开设了“管理沟…  相似文献   

6.
画中有话     
“他们以为MBA就像是一个美容院,读完MBA,出来就会容光焕发、脱胎换臂。” MBA在中国已被简化为“MBA=学位=高薪+升职”,专家对此很为担忧。  相似文献   

7.
截止到现在,已有三届学员完成了MBA培训,共有近百人,在出版业十余万人的从业者中,这是一个很小的群体,指望这样一个小群体在短时间内对中国出版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出版业的改革、发展,更主要地取决于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大环境的变革,业内任何一个群体的作用、贡献,相对来说都是十分有限的,对MBA学员提出过高的要求,恐怕也不切实际。MBA教育是否适合中国出版业?刚才听了不少同志的发言,感到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的分析。我认为我们应当首先对MBA教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大家都知道,MBA教育是从美国移植过来的,尽管在招生方式、课程设置、培养方向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本土化”,但“水土不服症”还存在,而且一些“本土化”措施也对MHA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8.
《传媒MBA讲坛》开栏语不可否认,传媒MBA是“传媒”与“MBA”嫁接的产物,正是鉴于我国传媒产品生产的双重属性和传媒产业发展的初始性,传媒MBA的概念才对传媒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有着特殊意义。目前,专门探讨传媒经营管理的理论结合案例的分析在国内还相对较弱,2003年末《新闻界》与我商议开辟这个专栏的时候,虽然我已经在大学里教了六年的新闻传播学,并在中央电视台《现在播报》、《财经前线》做了五年的节目策划及栏目运营管理,并有《中国电视前沿》等几本著述以及数十篇传媒研究学术论文和传媒市场调查报告问世,但真正促使我开这个专栏的动因还是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拿到传播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从事传媒产业经济学的博士后研究,在光华这个“中国的哈佛商学院”的学术氛围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传媒产业经营管理案例研究的迫切性,在几年来特别是最近一年的传媒集团、电视媒体和传媒概念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中,我积累了一些案例分析,也有了更多的理论思考,我希望这一系列的文字在记录我的研究成果的同时,能形成一套可供借鉴的传媒MBA教材框架,在这个目标上我和《新闻界》可谓不谋而合。李岚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针对我国工商管理热兴起,MBA教育急需大批高水平教材及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日前在广西桂林市召开了“MBA教材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有关领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管理学院的负责人和教师代表,以及西蒙与舒斯特国际出版公司有关人员,中央电  相似文献   

10.
MBA相亲会     
武洁  张兮兮 《新闻世界》2008,(11):150-150
9月13日晚,由中山大学岭南MBA学会主办的“爱在中秋——华南MBA交友会”在广东国际大酒店举行。据组织方统计,数百名MBA相亲,要求颇高,男性嫌女性“学历高”,女性怨男性“素质低”。  相似文献   

11.
郭俊东 《大观周刊》2012,(25):42-42,30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出现了“民工荒”、“就业难”等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招不到农民工.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说明了我国的资拳积累仍处在数量上的扩大上,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缓慢.怎样加快我国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成为我国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来分析中国现阶段出现的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更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文化力”的内核已注入到经济结构中。这促使传媒人员要用全球意识去报道微观经济,其中除了从生产、管理、技术等视角入手外,也可以从文化视角入手报道,以拓展经济报道的多元维度。具体措施为:从纯经济视角转向文化视角报道,在文化经济现象交叉点上找新闻,借助文化传播新的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实现联姻,则报道的贴近性会随之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也会随之加深。  相似文献   

13.
MBA最初与我国发生联系,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国曾选派过一批比较优秀的管理人才到美国学MBA,结果这批人学成归国之后很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原因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没有MBA成长的环境。目前国内出版业的情况,与当时有一点相似。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西方管理经典,它在中国的能量的散发、效用的实现过程,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的。就是说,今天出版业的开放度,还不足以让MBA的知识在工作中得以很好地运用。但这并不是说,大家去读MBA没有意义。MBA从学习到运用,到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有一个过程。既然它是一个过程,就需要有人去推动。MBA对中国出版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MBA课程是从管理和操作中总结出来的共性的东西,主要采用演绎的方法来指导工作。所以我认为MBA首先是解决通才的问题,然后才解决专业的问题,也就是说首先是学习理念,学会用MBA的理念来看待一些问题,然后再用MBA教给我们的一些技能在日常工作当中来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如果真能这么做,在我国现有的制度下,MBA要发挥作用是不存在什么障碍的。当然这不是说 MBA可以包罗解决每个行业的问题,任何的学科都不可能包打天下,MBA没有这个功能,它也负不起这个百科全书式的责任,它只是告诉你一些新的理念和操作方面的技能,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解决一些问题。对中国出版业来说,MBA的作用就是可以让我们的理念和行动减少盲目性,催生一批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符合现代营销理念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出版人对MBA大多不太熟悉,能够预测到MBA的作用并且努力引进MBA的人,都能称得上是领先一步了。我是从事人事管理的,从我这个角度学了MBA的课程之后,就特别关注人的问题。我发现,无论是在出版业内还是在其他行业,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人的管理上的认识误区。人,到底是成本还是资源?很多人说起来都知道,人,当然是资源。但在实际管理和操作中,大多数领导者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人当做成本,或者是将“以人为成本”作为出发点,一开口就说我在他身上花了多少多少钱等等。有的出版社年年都要招聘人才,要博士、硕土;也有的出版社五六年可以不要一个人,认为人才进来是分蛋糕,不是来做蛋糕的。一个出版社如果发展不好,我看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人没  相似文献   

16.
MBA教程已被世界公认为企业管理的经典,随着中国出版产业化、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少有识之士正在谋求出版社管理与MBA经典的对接。鉴于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本刊共同组织,在上海举办了“与MBA对话”活动。应邀到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出版社的MBA在读学员和毕业生,以及多家出版机构的负责同志共48人。本次对话活动共分两个部分,一是“MBA教程与中国出版实践”,即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朱杰人,以主题陈述的形式,提出西方市场经济产物的MBA,与中国出版实践的结合与运用的有关话题;二是“畅销书与营销策划”,华艺出版社副社长金丽红以案例剖析的形式,陈述畅销书运作的有关过程。参与者就两位陈述人的话题或观点展开对话。第一部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主持,第二部分由朱杰人主持。  相似文献   

17.
用案例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明革 《新闻爱好者》2008,(11):102-103
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陈小川曾指出过:“新闻教育应该借鉴MBA,多搞案例教学,不是用概念去串案例,而是逐一地讲案例”。在新闻写作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是切实提高学生新闻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我国新闻写作课堂教学的当代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刚才听了朱社长给大家讲了一段“朱氏盛世危言”,这是一种忧患意识。大家学习MBA,是因为对MBA充满希望,是希望以此开拓视野,获得新思维和新方法,推进我们的事业。所以朱社长引导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就是MBA到底对中国出版有什么帮助,怎样借助MBA的方法来推进我们的事业。现在出版社的领导层,基本上是“文革”前出生或者是经历过“文革”的知识分子,不久之后,就要被在改革开放期间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所取代,再往后,就是在小康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更新一代的知识分子了。时代在每一代人身上打下不同的烙印,他们各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以前的出版社社长老总们没有学过MBA,靠自己的实干和悟性,算是走过来了,但以后,随着出版业一步一步地走向市场、走向成熟、走向  相似文献   

19.
工商管理教育和工商行政管理常常因为名称类似而被人们混淆,这也导致了相关文献分类上的错误。本文分析了我国在线图书馆书目数据中MBA文献分类的常见问题,提出了一种较为合理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分析MBA类图书分类标引现状;并对总论“MBA”类图书归入不同类目是否妥当,作深入的探讨;并依据MBA类图书学科属性、《中图法》(第五版)F2经济管理类目体系、文献分类学知识,明确此类文献在《中图法》(第五版)中的合理归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