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由于思想解放,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总结了这些年来的经验和成绩,并提出了生产力标准问题,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前进。究竟应该怎样理解生产力标准,目前理论界还有争论。十年前,在讨论实践标准时,我认为要认清实践标准,必须认识它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今天,在讨论生产力标准时,我同样是这样认为,要正确理解生产力标准,也必须认清它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2.
影响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因素很复杂,既有客观的,如:心理健康的内涵和实质,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也有主观的,如心理健康观,心理健康的评定标准等。因为有这些因素的存在,心理健康标准也就具有了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同时也是考察、制定具体心理健康标准所要考虑的,真正了解其不确定性的原由将有助于理解这些标准的确立依据,从而构建出符合实际的心理健康标准。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是检验和衡量社会历史领域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可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却严重地忽视了这一点。“十三大”政治报告强调指出,生产力标准具有决定的意义,这个论断决不只是一般地重复已有结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它的提出实在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社会标准系统与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4.
探讨生产力标准应从多维度、多层次进行,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原则,又要运用辩证法方法。文章指出:生产力标准既是真理标准又是价值标准,既具有一元性又具有多样性,是真理与价值、一元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生产力标准的多维性要求我们既要重视自然生产力,也要重视社会生产力;既要重视物质生产力,也要重视精神生产力和人才生产力;同时还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是检验和衡量社会历史领域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可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却严重地忽视了这一点。“十三大”政治报告强调指出,生产力标准具有决定的意义,这个论断决不只是一般地重复已有结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它的提出实在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过热” 的重要原因是将生产力标准理解为生产标准,生产力标准不是生产标准,因为生产与生产力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完全的一致性:第一、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是为了获得产品;第二、靠延长劳动时间而生产率不变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三、不注意协作分工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四、建立在破坏自然条件、短期行为,脱离生产力状况等基础上的生产,只会破坏生产力;第五、人与物处于分离、半分离状态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六、范围有限的知识和经验不同直接生产过程相分离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七、不注意潜在生产力的发展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的生产不会提高生产力:第八、生产的社会属性不适合生产的自然属性的生产只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中可能存在上述情况,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生产的发展就一定能发展生产力.相反,生产本身必须以生产力为标准.  相似文献   

7.
最近,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一些城市时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谈话,其中关于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就党中央和小平同志提出的生产力标准问题,着重探讨生  相似文献   

8.
1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今天重读全会公报,结合当前生产力标准的讨论,我认为公报中有三句话特别值得注意:“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我们党所提出的新时期的总任务,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  相似文献   

9.
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一般说来,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但在道德领域中却不能用生产力标准直接代替道德标准.本文就如何正确处理生产力标准与道德标准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有怎样的道德标准,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发轫于1978年。从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既是党和全国人民用生动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检验社会主义理论的十年,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国情和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成功地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十年。在这短暂的十年间,我们党不仅以生动、丰富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实践和新胜利引人注目,而且还以一步步地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运用和新突破赢得了举世赞誉。在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的时候,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十年前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深刻反映;今天我们党提出生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标准,是我们党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我们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那么,它和人才标准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根据生产力标准选拔和使用人才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正确地、科学地选拔和使用干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生产力标准与人才标准的含义。什么是生产力标准?所谓生产力标准,就是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当作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它的具体内容是: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地认识生产力标准,对于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把生产力标准坚持到底李连进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特别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考察,用什么标准来判断是非,始终是了项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它关系到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总之,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健康发展和改革开放能否深入的...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导致不同历史阶段的更替。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构成一定生产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它可以加速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阻碍甚致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长期以来,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只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而忽视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上逐渐不科学,由“左”倾而陷入空想。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第二卷208页)。这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列宁在评价马克思这一唯物史观时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列宁选集》第一卷第8页)把社会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其核心就是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与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  相似文献   

16.
京津沪三市深化成人教育改革理论讨论会,是一次高水平的讨论会,对指导成人教育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觉得会上有一个论点是值得大家注意和推敲的,即生产力标准的论点。我解其意,有些同志似乎认为还应该有一个精神文明的标准。这是关系到党的十三大确立的重大理论问题,建议成人教育杂志持慎重的态度,引导大家搞清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命题。然而,这个科学命题在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或者被批判,或者被扭曲,或者被冷落。直到目前人们还不敢理直气壮地承认它、宣传它、贯彻它,使它步入车间地头、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成为响彻云霄的一个行动口号。看来,似乎有必要发动群众,广泛议论,使之家喻户晓,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坚持“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确保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统一》(《当代思潮》1994年第2期何祚庥文)文章说,关于“生产力标准”,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邓小平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这一...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教育和生产力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仅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而且影响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质量。我国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之所以赶不上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反过来,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又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  相似文献   

20.
试析现代生产力水平的量化标志韩光莉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基础和最终依据。马克思曾把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为区分不同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这就相应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力总体水平比社会主义国家要高,是否意味着它比社会主义所处的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