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课堂道德生活是指让课堂生活既要合乎道德的要求,体现道德的关怀,又要孕育道德的心灵,洋溢道德的光辉.课堂生活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意蕴,课堂生活理应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但是,审视我国目前的课堂生活却发现课堂生活的道德意蕴缺失,背离了教育的本真意义.构建课堂道德生活,需要挖掘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创设道德的课堂情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课堂中存在着一些与道德课堂相悖逆的现象:教学内容不可信;师生关系不民主;学习主体不突出;教学方式不灵活;立德树人目标不落实……教育者必须努力打破课堂生活旧格局,构建有生命的道德课堂,从课堂生活的生态调适、方式改进、价值定位等方面,探索学科课堂道德生活的应有样态,让生命在道德课堂里放飞,从而促进课堂生活回归本真,从而实现课堂道德生活内在的文化和育人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比较熟悉,容易产生共鸣,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去捕捉生活中与数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罗燕 《辅导员》2012,(30):56
"引领式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联系生活原则"。我们知道,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生活走进课堂,把枯燥无味的知识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联系起来,使课堂生动、活泼、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利用这一原则,在教授《生活中有是非善  相似文献   

5.
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道德生活是学生需要、想要和能要的追求生命自觉和品德自由的课堂生活,具有德育目标现实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和德育方式自然化的特征。这样的课堂既要遵"适合"之道,又要崇"适合"之德。"遵‘适合’之道"意味着课堂需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崇‘适合’之德"意味着课堂需要培育学生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将教材知识与时政、学生、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最终实现教材知识与生活的融合,充分体现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统一。“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谢乃仁 《考试周刊》2024,(11):139-142
在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需适当地融入一些生活化元素,进一步优化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框架和教学体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对初中阶段而言,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是初中教育环节中不容忽视的关键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积极的教学意义。身为教师,应结合相关元素融入生活化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就融入生活元素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的措施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俊梅 《中国德育》2007,2(6):89-90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课堂一直处于一种执著却又迷茫的状态。我们执著守望着学校道德教育这块净土的同时,又困惑于德育阵地的乏力、人文学科的萎缩,迷茫于传统德育课堂中学生道德渴望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数学生活化教学是一线教师的一种新追求,它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出发,提供的学习探索材料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容易唤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索欲望。在学生的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如何使数学生活化教学更具有活力,更加有效呢?笔者就此谈几点实践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教育者,我们如何认识当下的课堂道德生活,如何规划兼具道德本性与教育意蕴的现代性课堂?这种思考必须回归道德本性和教育本质,从是否促进学生实现向真、向善、向美的生活去理解。建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培育等维度的思索与规划,可以动态地诠释和践行课堂道德生活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道德生活是由道德环境、道德主体、道德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构建优良的道德生活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当代中国,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使道德生活面临诸多问题:良善的道德氛围有待加强,道德主体的道德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生活中不良道德习惯大量滋生,这使我们构建优良道德生活的实践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2.
王有斌 《学周刊C版》2019,(24):117-1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初中的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知识的讲授,教师在课堂中也引入了许多方法,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笔者插入了许多生活情境,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提升了同学们对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因此笔者就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关于自己的看法,希望广大读者与同行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与笔者共同进步,共同学习,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42):125-126
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情境巧妙地带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应用,可以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文结合我上课的一些具体做法,谈谈个人在这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道德失范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如今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休闲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休闲生活的道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正处于感知力、想象力都高度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道德观念正从他人管教逐渐向自律转变,很显然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与判断都比较肤浅,需要借助于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其加深理解。为此,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走进生活的意义为切入点,针对如何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建设走进生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高质量的课堂生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学生拥有美好而舒适的课堂生活环境,在课堂上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同学、师生之间能相互信任与友爱等,是高质量课堂生活的主要表现.提高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那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教师可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64):107-108
初中阶段,部分为学生展开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脱离于他们的真实生活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课标制订了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目的就是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但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较重,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可能会因为其他方面因素的干扰而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老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道德与法治框架的建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郭明萍 《中国教师》2009,(Z1):501-502
<正>"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是多么重要。我竭尽全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代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  相似文献   

19.
于萍 《辽宁教育》2005,(9):46-46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识。然而现在学生每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少兴趣,量的实际概念和鲜明的图形表象无法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造成课本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脱轨。基于此,《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落实这一目标,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一、从学生自我体验出发,创设学习情境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数学课堂缺乏生活性,而营造生活性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性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