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宋特别是北宋是词史上创调高峰期,创调中心由小令转向中调与长调.在这一重要转变期,张先表现突出,创调数量位居两宋词人前茅,对宋词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在整理张先词作之时,却发现张先词所用新调基本上后继无人,全部失传.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厘清词史发展脉络,全面观照宋词发展.  相似文献   

2.
唐五代是词的创调史上的探索、形成、发展阶段,为两宋创调的全而繁荣与高潮的到来,准备了必要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唐五代主要有三个创调词人群:花间词人群、南唐词人群、敦煌词人群。创调代表人物有:温庭筠、韦庄、李煜、毛锡、欧阳炯、尹鹗等;他们都为复杂词体组合,优化词体结构,发挥词体优长,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创制了大量的小令与一定数量的中长调,为形成满目琳琅的中国词调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柳永是宋代创调、用调大家,他变小令为慢词长调,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引起了词体由外而内的革新,启迪和影响了一代词风.一方面,在柳永手中,慢词创作的艺术法则初步建立,从而为后来的慢词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柳永的慢词从整体上扩大和深化了词的内容和题材.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以“境界”说和“体演进论”的基本观点来审视两宋词,形成他重视五代、北宋词而轻视、基本上否定南宋词的艺术偏见。从总体上看,尽管两宋均届词体发展的辉煌时代,但是词在北宋,由小令向长调演变,艺术上为南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典范;而南宋词在吸收北宋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人化、典雅化,风格趋向多元化,词境更深邃,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从两宋词的词作数量、代表作家及对后世的影响、为词史提供“新的东西”等方面综合考察.南宋词高于北宋词。  相似文献   

5.
长调词指篇幅较长的词,按字数多寡来划分,是相对小令词、中调词而言的。慢曲则是按照曲子的音乐节奏来分的。清毛先舒《填词名解》卷三:“词以慢名,慢曲也。拖音袅娜,不铁辄尽。”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是认为词中凡短调都是令曲,凡长调都是慢曲,一概不问其节奏曲度,未免模糊了急、慢两类曲子原来的界限了。  相似文献   

6.
《逸子吟草》是郑异之先生的词集,是他从青年时期(30年代)到耄耋高龄(90年代)历时六十年间的词作。计词作一百数十余首,词调用数十个,长调中调小令兼备。词作为中国诗歌  相似文献   

7.
词之体制和创作,由雅化的令词向俗化的长调转移过渡,乃是词体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然在其中,必然存在着一种兼具小令和长调特征的过渡形态,张先词中所表现出来的细致具体的景物描写、直言无隐的"发越"作风、以小令作法行慢词以及题序的设立等,都是这一过渡形态的具体体现。张先以其独特的词作为词体创作的多样化作出了可贵的探索,顺应了语言和文学通俗化、写实化的发展趋势,在词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逸子吟草》是郑异之先生亲自删定的词集,自戊寅至丙子(1938-1996),共收长短句156阕,其中长调30阕,中调30阕,小令96阕。  相似文献   

9.
《语文知识》1999年第1期刊载了周建成、何松山二位老师《苍凉凄清沉郁悲壮——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一文,分析透辟,极富见地。但该文在引用了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后所分析的第一句话——“这首小令分两阕”的提法似乎有问题。词按字数的多寡可大致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类。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说:“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自五十九字始至九十字止为中调,  相似文献   

10.
唐圭璋先生乃20世纪词学宗师,以一人之力编纂的《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等文献嘉惠词林,功徳无量。先生不独词学湛深,且词心醇厚,词才清拔,词学、词才、词心三者集于一身,他的《梦桐词》小令长调兼擅,尤以小令见胜,在民国词坛占有一席之地。《梦桐词》中的《南云小稿》写于抗战时期,集中抒发了悼亡之情与乡关之思,个体的痛苦扎根于时代的痛苦之上,蕴含着民胞物与之怀,堪称血泪凝成的性灵文字,不少作品达到了重拙大的境界。先生抗战前的作品大抵为词社雅集之作,多写长调涩体,严守四声,尚未摆脱拟古习气。解放之后的词作多为歌颂承平的应景之作。  相似文献   

11.
隋唐燕乐大兴,文人善取乐入诗。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五代李后主衍小令《浪淘沙》,宋柳永创长调慢曲《浪淘沙》。从诗词体裁出发,将小调"浪淘沙"从杂曲歌辞、双调令词、商调慢曲三个角度加以统计、梳理,可以进一步认识"浪淘沙"在唐宋诗词史上的地位,并体味此调在不同体式下的情感色彩流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词的发展史上,柳永从内容上开拓了词的领域,成为大量填写慢词自谱新腔的第一人。因此,市民文学也就有了新的发展。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便于传唱,是柳词能够广泛流传于民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重要因素。从形式上,由大量小令到大量长调,从而使词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在艺术技巧上他独自的拓新了词的新腔新调。正因为这些艺术上的独特之处,所以,他的词才能够经久不衰。本文从内容、形式上探讨了柳永词的魅力所在,以及能够流传下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周邦彦的词不仅在创调、音律方面值得称道,在主体介入和感事纪实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多角度写景、体物、叙事、抒情,展现出一个羁苦、孤独的词人形象,并以纵向的时间维度立体再现其主体形象的发展过程,使词具有鲜明的个性气质。周邦彦的长调还运用了铺叙、赋笔和散文化等手法,使叙事更加宛转细腻,曲折回环。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的咏史怀古词,是在前人诗歌和唐五代词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风格多样性方面,都有着空前的开拓,成为宋代词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总的来说,它具有如下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从体制来说,多为长调。上述唐五代词人的咏史怀古词,皆属五十八字以内的小令,虽精炼蕴藉,但内容毕竟难以展开。进入宋代,随着词体的逐步开拓,字数较多的长调渐次出现,并为词家广泛采用。这一趋势,在咏史怀古词中尤为明显。因为这类题材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作者又多是有为而发,故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的作者——柳永,其词完全脱离了《花间》的风格,他的慢词长调,篇幅容量大,文长于铺叙,一改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独霸天下的格局,但在某些词  相似文献   

16.
《沁园春》是两宋词坛较为流行的著名长调之一。其句式以四言句为主体,四言句在其全部句式中占有比重多达60%。大量四言句的运用,使得词体既在外观上具有整齐均衡之美,并于内在结构上形成节奏和谐、韵律匀停之妙,极为雅驯典重。  相似文献   

17.
周邦彦作为北宋婉约派大词人,其词富艳精工,长于铺叙,工于音律,以长调慢曲最为出色。然其令词亦精炼婉约,清新秀丽,自成一家。令词,又称小令,源出于唐人酒令,是词体中最早的一种形式。在词发展的初期,令词十分兴盛,从唐五代词的发韧,到北宋中期,许多著名的词人都以工于令词而名声显赫,如温庭筠、韦庄、李、李煜、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都擅长令词的创作,谱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篇什。随着词的不断发展,文人手法的创新,曲律词韵的更趋臻密,上至宫庭、下至勾栏瓦肆吟唱达情的需要,北宋中期以后,新声竞繁,众体兼备,词调大盛。特别是柳永一出,大力创作慢词,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力,慢词遂成为词家主要的创作形式。从而,自唐五代以来小令为主流的词,到  相似文献   

18.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对词的形式和写作技巧的发展作出了相当的贡献,本文从《清真集》的音律、长调及小令的写作技巧、艺术风格等方面分析了周邦彦词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国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的作者——柳永,其词完全脱离了《花间》的风格,他的慢词长调,篇幅容量大,文长于铺叙,一改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独霸天下的格局,但在某些词  相似文献   

20.
论衍波词     
《衍波词》题材广泛,有儿女艳情、有离悉别绪,有咏史,有抒怀等等。作品虽对现实的矛盾没有大胆的揭露,但也时常流露出不满和讥讽。在艺术表现上,小令长调各有特色:哀婉悠隽、豪宕奔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