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本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选自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回,原书回目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一回,是全书思想内容的总纲,是阅读和研究这部小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章节。现在试就第四回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本回在全书中的地位,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同时简单介绍一下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第三回书中的重要人物纷纷出场,因此,在全书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该文从小说叙事的角度.通过叙事的空间、叙事者、叙事对象的视点变化等,解读叙事对象的外在面影、内在精神及叙事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较清晰地预设或推演出叙事对象性格和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据学者统计,《红楼梦》一书中有大大小小直接间接的梦的描写三十余处,更有人不厌其烦的将其中的梦分为奇梦怪梦、长梦美梦、似梦非梦、痴梦惊梦等十多类,但不论所写梦有多少,分类方法如何,小说第五回中贾宝玉游太虚幻境之梦绝对是梦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文章有拉来推去之法,已用在本回。所谓拉来推去之法,好比一个姑娘想捉一只蝴蝶作耍,走进花园却不见一蝶,等了好久,好不容易看见一只蝴蝶飞来,巴望它落在花上以便捉住,那蝶儿却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地飞舞,就是不落在花儿上。忍住性子等到蝶儿落在花上,慌忙去捉,不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浸透着传统文化的因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汇。《红楼梦》的文化意义,在今天也没有失去其进步意义,这也正是《红楼梦》倍受人们关注,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正>物质丰富,技术进步,于是衣食无忧者多了起来,闲暇无事者也就同步多了起来。然则人这种动物又实在是很难闲得住的,没事找事便成了自然而然,比如著书立说。著书立说原本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你不著书立说并不会出人命。因此可以这么结论:世间多数的著书立说,其实就是无聊。无聊人写,无聊人读,就这么简单。只是,既能通过写书打发了写书者自身的无聊,又能被人读得兴味盎然从而忘记了他或她的无聊,却绝非易事,不是谁都能行的。凡能做到这一点,必因其书满足了读者的某种求新好奇心理。  相似文献   

7.
韩丽  马亚鸿 《考试周刊》2010,(16):27-27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描写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情景,通过精彩的人物刻画,及对建筑、服饰、礼仪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主要人物在这一回里登场,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本回虽然篇幅不长,但所涉及的文化内容包罗万象,是整部作品中极为重要的回目,它所包含的一些经典诗句、人物对白等皆是考验译者功力的试金石。本文从翻译策略、词汇筛选、修辞效果等方面对《红楼梦》第三回目的两个英译本节选进行了评析和鉴赏。  相似文献   

8.
<正>《红楼梦》第五回囊括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结晶,是全书的总序幕,与其它古典小说相比,无论从取意还是构思来看都要高明得多。作者通过警幻判词和红楼十二曲,概括介绍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十六个主要人物的生平、遭际和命运,流露了对那些“不幸”人物的同情,表达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见解,它与全书主题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红搂梦》有没有一个总纲,读《红楼梦》以第几回为总纲,这也是二百年来红学家们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最先提出总纲来的是脂砚斋,他在“甲戎本”第一回“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四句旁批道:“四句乃一部总纲。”道光年间的王希廉则认为第五回“是一部《红楼梦》之纲领。”在“四人帮横行时的评红热中,以第四回为总纲几被定为一尊,粉碎“四人帮”后,一些同志仍持此说。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有鲜明的反儒倾向。特别是针对当时官方推行的反动理学,它以生动的艺术描绘,显示出战斗的批判锋芒。它是我们认识封建社会、总结历史上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经验的一本好教材。早在二十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就亲自发动并指导了对《红楼梦》研究中以胡适为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观点的大批判,不仅扫除了笼罩在《红楼梦》研究中的迷雾,而  相似文献   

11.
蒋苏苓 《文教资料》2014,(23):12-13
《红楼梦》中的鸳鸯、平儿、袭人、金钏分别作为贾母、王熙凤、贾宝玉和王夫人的"首席丫鬟",在贾府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可谓贾府的"四大丫鬟"。从"现代职场"的视角审视,鸳鸯、平儿、袭人对主子忠心耿耿,具有很强的办事能力,能够适时规劝主子,出谋划策,且懂得察言观色,善于交际,她们的"职场智慧"值得现代职场人重视。金钏的愚昧无知和不懂分寸,也给现代职场人以警示。  相似文献   

12.
《河西学院学报》2016,(4):85-90
《红楼梦》一书中,作者处处设伏,对此,脂砚斋多有提示,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伏线在结构上照应前后,在情节发展上人物命运和故事结局处处设伏。周汝昌先生指出第七十二回是暗示后半部故事发展的关键,后半部的故事由此展开,本回事件都指向人物命运和故事结局。本文详细梳理了第七十二回的所有事件,将其归结为22个叙述句,指出其关涉后文的因果关系,论证本回是开启全书后半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十八世纪中叶,古老中国的土地上出现了一部光辉灿烂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但令人遗憾的是,作者曹雪芹著书未竟就溘然病逝,致使这部巨著成为断臂的维纳斯。于是,附骥者沓至纷来,续书之多,指不胜屈,然而大多狗尾续貂,不能传世。唯有高鹗所续独与世传。而对高鹗后四十回的评价,历来也众说纷纭。或说“诚所谓一善俱无诸恶备具之物。乃用之滥等于雪芹原书”(见裕瑞《枣窗闲笔》);或说:“但观其中结构如常山蛇,首尾相应,安根伏线,有牵一发浑身动摇之妙,且词句笔气,前后略无差别”(见张新之《红楼梦  相似文献   

14.
人们称《红楼梦》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给予了它最高的评价,是针对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内容而说的。如果把这样的评价用在高鹗续的后四十回上,就很不适当了。高鹗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推动了曹雪芹原著的流传,如果不是高鹗给全书故事安排一个完整的结局,半部《红楼梦》未必会产生这样广泛的影响。但我们读书时,还是感到高鹗续书的黯然失色,续书实在是配不上原著的。首先,个别情节衔接不上。原书第七十七回,王夫人抄检大观园、逐出晴雯、呵斥芳官时明明说道:“前年我们往皇陵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五儿了?幸亏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杨继振藏本第三十五回有一小段文字讹乱殊甚,不堪卒读,如不仔细比勘,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该文花力气清理了这段乱麻,对造成讹乱的原因和过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试图还它以本来面目。由此人手,通过对现存诸本的全面校勘,弄清了本回几个版本之间的亲疏关系。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之一,能够而且已经起到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作用。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凄婉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兴衰史。作者流着他心上的血,眼中的泪,通过描写人物的哭态,对人生和社会悲剧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相似文献   

17.
摘要:在区分“了1”和“了2”时,必须以“了”所附着的词语的意义及它在句中的作用来审辨,才能把握住“了1”、“了2”的功能及其分布上的特点。文章以《红楼梦》前十回中的“了”的用法为例,对“了1”与“了2”作语义上的辨析。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红楼梦〉选读》中,节选的章节是主要人物的典型事件,并有专题介绍《红楼梦》的结构、主题、环境等的研究成果。但如果想全面了解原著的精神,那么阅读《红楼梦》的第一回和第五回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20.
贾府四姐妹元、迎、探、惜,是大观园中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们各自悲惨的命运,映射出封建制度下妇女婚姻的不公平。她们既是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又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其悲剧折射出古代妇女对其婚姻和命运的无奈与绝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