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文汇》2014,(24):F0002-F0002
安庆师范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其前身敬敷书院始办于1897年,是当时安徽唯一的高等学府。桐城派祖师刘大魁,姚鼐曾任敬敷书院山长。其后,书院先后改为安徽从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安徽武备学堂,  相似文献   

2.
敬敷书院考     
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在清代,敬敷书院曾伴随着琅琅书声与淡淡墨香,成为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其所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影响巨大。探索敬敷书院的办学历程,对于了解安徽清代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敬敷书院的创办与移建、管理组织、教育特色作些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3.
<正>安庆师范大学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安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戏曲之乡、文化之邦、禅宗圣地"的美称。安庆也是安徽之源。安徽省的"安"即取自安庆,安庆府和徽州府各取一字加在一起就是"安徽"。安庆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现在的校址为1897年的敬敷书院旧址,敬敷书院1901年改为安徽大学堂,1928年成为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1977年恢复本科招生,1980年成立安庆师范学院,2016年更名为安庆师范大学。学校所在的皖西南大部分地区属于大别山革命老  相似文献   

4.
敬敷书院考     
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在清代,敬敷书院曾伴随着琅琅书声与淡淡墨香,成为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其所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影响巨大。探索敬敷书院的办学历程,对于了解安徽清代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敬敷书院的创办与移建、管理组织、教育特色作些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5.
关于清末安徽教育的几个问题吴毅安一、敬敷书院的性质与沿革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兴办时间最长的一所书院,设于清安徽省城安庆,创建于1652年(清顺治九年),停办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前后250年间曾三迁其址,数易其名。敬敷书院的前身是“培原”书院...  相似文献   

6.
安庆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著名的"省学"。敬敷书院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哺育了数十代学人,颇具文化影响力。两次担任敬敷书院山长的姚鼐对敬敷书院文化传统的贡献值得肯定。姚鼐对敬敷书院的贡献侧重在其教育精神和理念以及对书院教育的倾心。姚鼐主掌敬敷书院的实践,传承了桐城派思想,推动了桐城派文学的发展。姚鼐倾心教育的精神理念有其启示意义,代代学人需要传承这种精神理念,努力形成深具底蕴的校园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系安徽省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学校历史悠久,是安徽省高等教育的发源地。1897年,清代著名省学敬敷书院在此办学,1902年改为安徽大学堂,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1981年学校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拥有“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统计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8.
安庆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著名的"省学"。敬敷书院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哺育了数十代学人,颇具文化影响力。两次担任敬敷书院山长的姚鼐对敬敷书院文化传统的贡献值得肯定。姚鼐对敬敷书院的贡献侧重在其教育精神和理念以及对书院教育的倾心。姚鼐主掌敬敷书院的实践,传承了桐城派思想,推动了桐城派文学的发展。姚鼐倾心教育的精神理念有其启示意义,代代学人需要传承这种精神理念,努力形成深具底蕴的校园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姚鼐一生的主要经历就是从事书院教育事业,先后主讲江苏、安徽等地的重要书院达40年之久,其中主讲安庆敬敷书院和歙县紫阳书院15年,也是其书院教育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述了姚鼐对书院教学、管理的一些认识,力求通过探析姚鼐在书院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揭示其对桐城派、安徽书院教育和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10.
安庆师范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办学历史悠久,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1897年,清代著名省学"敬敷书院"迁建于此;1902年,始建安徽高等学堂,严复为首任校长。  相似文献   

11.
皖江文化的概念,由“皖江”概念衍生而来。一般认为,清初的朱书最先以“皖江”指称安庆,但“皖江”确切所指,三百多年以来,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从现有的资料看,“皖江”约有三种所指:皖水、安庆和八百里安徽长江区域。其中,犹以指称安庆最久远和最集中。  相似文献   

12.
一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始于清朝末年。一九○一年(光绪二十七年),清朝政府明令全国书院改为各级学堂,在省城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安徽省城安庆的敬敷书院早在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就改为求是学堂,这时又改为安徽大学堂。这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随后,新教育制度建立,《癸卯学制》公布,安徽大学堂改名安徽高等学堂,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曾任该校监督(相当校长)。一九○六年,在安庆建立省立政法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一九一○年又创办了高等农业学堂。这是安徽早期  相似文献   

13.
位于安庆菱湖之滨的安庆师院校园,是近代安徽高等教育的发祥地。1897年清敬敷书院移建至今,百年中先后兴办过安徽大学堂、安徽武备学堂、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省立安徽大学、由中央教育部直辖的国立安徽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第三分校、安庆师范、安庆师专。198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安庆师范学院。百年来培养了数万名中、高级专门人才,因地制宜开展科学研究,为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中叶的姚鼐,是我国古代成绩卓著的书院教育家,一生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徽州紫阳书院,安庆敬敷书院和江宁钟山书院,其思想影响中国教育界和文学界200余年,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实为罕见,然而学术界并不重视对他的研究。本文就他40年来书院教育实践及其经验和思想作了初步的考察和论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书院肇始于唐,而发展于宋、元、明,至清代而达到鼎盛时期.在清王朝存续的260多年间,全国各地修复和兴建了大约5000所书院,这些书院分布在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问,遍及全国城乡,成为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教育及学术研究中心,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及文化的传播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清代书院的发展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乾隆以降,清代书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新时期,逐渐形成了以官办书院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16.
五贤书院由县令秦士望创办于乾隆十一年,是清代连城一所重要的官办书院。历代官员高度重视书院教育,县令秦士望、王立韩、刘亦山等带头捐俸办学,士绅积极响应,县令杨环还在培元书院设立乡会卷资以补书院经费之不足。书院延聘名师掌教或主讲,既有李修卿、李龙官等连城域外之名儒学士,也有童廷寅、谢国治、吴作梅等连城境域的名儒学士。书院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作为县级官办书院,在传承和播衍程朱理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祖望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经史学家,而且是我国清代有名的书院教育家。他除了主讲甬上蕺山和肇庆端溪两书院外(有的志书记载他还主讲了安庆敬敷书院),还大力创办和恢复了一些地方书院。《鲒埼亭集》中提及与全氏教育活动有关的书院有二三十所,由他为之作记的有二十余所,其中有些是他创办和重建的(《外编·诸书院记》)。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29日,由安徽省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学会、安庆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皖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安庆师范学院隆重召开。安徽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沈培新、安庆市副市长王强到会致词和讲话。与会专家、学者就皖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及其建构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现摘要发表其中三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清代朱书首倡皖江文化 ,其皖江文化的内涵即安庆文化。皖江文化有两大支脉 :一是古皖禅文化 ,一是移民文化所孕育的方氏学派、桐城宋学以及直承其传统的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20.
<正>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国中共党史学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安徽中共党史学会、安庆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5日至8日在安庆召开。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明方出席会议并讲话。在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石仲泉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