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翻译界逐渐将目光从西方译论转向中国传统译论.和合翻译观作为中国传统译论之一,对翻译研究的影响正在吸引更多学者的关注.基于和合翻译观,对摩诘代表作《过香积寺》的中外英译文本进行横向与纵向维度的对比分析.和合翻译观既对诗歌翻译研究有着强大的阐释力,也对实际翻译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历时研究以及中国翻译理论与西方译论的共时对比研究,发现翻译美学作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回顾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翻译美学的形成经历了“文译”“雅训”“达旨”和“美”四个标志性节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后殖民译论影响的扩大,"翻译冲突"的问题开始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国内专门针对"翻译冲突"的研究仍相对薄弱。对此,本文尝试对"翻译冲突"在中西方译论中的表现形态进行发掘,辨析中西译论对"翻译冲突"的认知差异,并据此探讨中西译论在此问题研究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颇负盛名的哲学家和翻译家,贺麟不仅在翻译理论方面有深入的探讨,在翻译实践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贺麟关于可译性、译名翻译的研究包融传统译论,而他关于重译、深度翻译的研究又关照现代译论。重新发现并认识贺麟翻译思想对中国译论译史方面的重建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大亮教授长期从事翻译实践、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对传统译论批判吸收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境界论”为核心的中国学派翻译理论,具有中国话语特色,这是对中国传统译论的创新性发展。作为学院派的翻译理论研究专家,他一直致力于翻译理论研究,通过梳理中国译论核心概念的演变,找出其发展脉络,努力建构中国译论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的背景下,他以翻译境界三部曲参与构建国际话语中的中国学派翻译理论,可谓恰逢其时。在书面访谈中,陈教授表达了为中国翻译理论的话语权贡献全部力量的决心和信心。他还希望有志于翻译事业的年轻人重视学术之道与研究方法,学与术并进,知与行合一。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尤其是五四期间,我国译诗之风盛行且影响深远。针对目前国内对这一时期诗歌翻译缺乏系统探讨的现状。本文从译史、翻译实战、译论以及我国新诗运动影响等层面,就这一时期诗歌翻译研究的视城、基本架构问题进行了概速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西译学理论起源于宗教翻译,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实践分别为中西译学理论提供了理论思想,是其演进、发展的原动力。然而,由于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具有一些根本性的差异,从而使中西译论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中西译论因此有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传统翻译研究思路的局限性越来越无法满足翻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的要求。于是,一些有志于译学建设的学者,开始积极转变思路,使得翻译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本文认为,在“文化转向”的大背景下,对传统译论的解构、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以及翻译研究的中西融合性构成了翻译研究的主要现状,本文将对翻译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中的文、质是异化、归化的雏形 ,异化、归化是文、质的延续与发展。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考察 ,古代佛经翻译呈现出一条在二者间来回探求最终于辨证统一处达到顶峰的路线 ,其中异化与归化各得其所 ,表现在翻译文化史上都有积极的贡献。现代译论与古代译论有共通之处 ,前者可以丰富后者 ,后者可以进行现代转化 ;借助现代译论可以梳理古代译论中含混的线索 ,进而在重新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发现后者对今天翻译研究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译论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显的论色彩和美学特征。而西方译论,学派林立,最具影响的学派有符号美学和接受美学理论。中西方译各具特色,总的来说,我国传统译论更倾向于从主观和感性方面去体验翻译过程,品评译作,而西方翻译美学则倾向于从客观和理性方面去思辨和分析翻译过程,品评译作,因此,两翻译理论形成明显的对照。  相似文献   

11.
试论翻译策略的灵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把“等值”放在首位,要求译作尽量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与原作保持“对等”,但传统译论长期以来一直忽视了一点,即有为数不少的成功译作在分析原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原作做了相应的增、删、改等调整。事实上,国内外翻译界已有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和国内黄忠廉提出的“变译理论”等。在实践中,译者应打破传统译论的束缚,从潜在读者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兴起于西方社会的女权运动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主义者率先将性别引入到翻译主体性研究领域,使翻译研究从文本内转向文本外,这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女性主义视角,自此翻译研究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文章简要介绍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及其对传统译论的解构,指出了女性主义译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黄忠廉在世纪之交提出的变译理论从科学翻译的实践出发,经过高度的理论构建和逻辑梳理,自成体系,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很高的理论创新性。变译理论在与西方译论对话及中国特色译论的建立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翻译研究的多视角审视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鲁迅对翻译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精湛论述,它几乎涉及了翻译问题的各个层面,这些译论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翻译思想主要表现在内篇和外篇两个层面上。内篇方面的译论包括翻译之难、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方法及翻译的文体等,外篇方面的论述包括翻译的目的、翻译的功能及翻译批评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界定,从哲学—美学的视角概括出传统译论的基本特征。基于其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作者从两方面提出了传统译论的批评标准体系:一、根据文本类型和功能进行调整;二、多维度、综合性、描写与阐释相结合。最后提出无论对传统译论还是现代译论的批评,其主要功能不是提供"唯一正确"的方案,而是对译文做出科学的客观分析,使翻译理论的研究具有更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意在斥二三译概念和观念。并回顾译史,析译评歪风,以展望未来。倡回归简化的翻译理论。论搜引垄断。揭译资格国家垄断、译评与现实、翻译软件、现实需要不符。论翻译道德。  相似文献   

17.
美学与我国翻译理论有深厚渊源,是我国传统翻译理论重要的立论依据。本文通过探析中国译论的美学渊源和美学特征,认为译界应当更重视从美学角度研究翻译。美学意识是我国翻译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翻译理论史源远流长,翻译研究对象和翻译标准的视角几经变化。在当前紧迫的学科建设中,要处理好传统译论和西方译论的关系,翻译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旨在应用顺应论对《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的省译进行分析研究.省译作为一种翻译技巧,是译者对译入语语境和语言结构做出的有意识的动态顺应.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科学大系辩证综合发展的语境下,翻译学也呈现出辩证综合化的势头,各种译论纷纷涌现,形成了差异互补、多元综合的态势,为翻译理论的科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然而,受朴素整体论和机械原子论影响,西方译论与传统译论,语言学、交际学、社会学译论与文艺学、美学、文化学译论之间,依然存在很大的隔阂和不必要的纷争,当代译论迫切需要系统扬弃和升华。贾正传的专著《融合与超越:走向翻译辩证系统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1月版),顺应时代的需要,对当代译论的系统优化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开辟了当代译论系统优化之路,并结出了当代译论系统优化之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