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里什文将自己的美学视角投向自然,借助自然的无穷实现艺术的丰富,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而且他对“自然与人”的深入思考也体现出排斥人类中心主义,他是认为人并非高于自然,从物我相征走向物我相亲,以审美方式对待自然,达到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蕴。  相似文献   

2.
普里什文作品主题中的生态意识是贯穿俄罗斯近代文学的主题之一。普里什文始终将"自然"作为自己作品中的重要主人公,也为后来的众多俄罗斯作家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普里什文所描写的自然清新而朴实,仿佛自己的亲人或挚友一般。在他生动细致的描写下,大自然仿佛有了灵魂,人类与大自然相互呼应,和谐统一,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3.
生态散文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写作。它是自然、社会、精神、文化、生态意识与思想和文学审美相融共生的文学。它既不同于传统文学,也有别于屠格涅夫、普里什文等作家的写景文学。整体考察生态学理论及当代生态散文,可从自然生态伦理、社会生态伦理、精神生态伦理、文化生态伦理四个层次建构生态散文伦理。生态散文还预示着这样一些新的价值诉求与走向:一是促使我们重新认识文学的功能;二是拓展了文学的疆域;三是召唤文学的神圣感和敬畏感。在当下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未来世界只有在文化多元、互补共生共荣的融合中,把生态问题变成一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大命题,人类才能在解决危机四伏的自然生态的同时,迎来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生态、精神生态、文化生态整体平衡发展的生态文明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作家满都麦的创作始终贯穿着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文化建构,使他成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正是在这一文化层面上,满都麦与普里什文一样,对自然有着“亲人般的关注”。草原的荒漠化是满都麦生态文学的主题之一,自然与人的融合则是普里什文对自然“亲人般关注”的行为方式,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对于自然与人关系的思考已经超越了时空,体现出生态整体主义的观念和生态道德,开启了各自民族生态文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正普里什文被称为"俄罗斯生态文学之父",关于他的创作,普里什文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人与自然的亲善态度、与自然的亲缘关系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心灵和反映对象的融合"。他说:"在对诗意源头的寻找中,我曾长久地将诗人的这种心灵状态称为亲人般的关注。"[1]"我们和整个世界都有着血脉亲缘,如今我们正凭借亲情关注的力量恢  相似文献   

6.
约翰·缪尔是美国自然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自然保护运动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其生态散文以诗意的笔触描摹了美国西部山脉河流、冰川湖泊、动物植物的生态样态,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神奇与和谐统一,表达了敬畏自然、自然全美、呵护自然资源、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约翰·缪尔的生态散文具有深刻的生态思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对后来的环境保护运动与生态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鲍尔吉·原野是相当重要的当代蒙古族散文家,他特别喜欢大自然,他的许多散文都是典型的生态散文。他对蒙古草原的生态问题至为关注,竭尽全力地从蒙古族传统生态智慧中寻求精神资源,致力于批判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他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对大自然之美、自然生命之独特性有着敏锐地感知、极富抒情气息的细腻书写。他既有全球意识又有明确的地方意识,他的生态散文中既洋溢着大自然般的淳朴与优美,又充溢着胸怀天地、悲悯众生的忧患意识。鲍尔吉·原野的生态散文有利于引导当今国人的生态意识的确立,更有利于生态文明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生态文学熠熠生辉,俄罗斯作家列昂诺夫的生态文学代表作《俄罗斯森林》内含宏大而丰厚的生态思想,值得深入领会与解读。由森林问题引发对于自然、社会、精神生态的思考与剖析,是作家列昂诺夫深刻细致地对生态问题的发现与揭露,更是对于整个历史时代、社会生活、人性心灵哲理性的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蕾切尔·卡逊的生态散文《寂静的春天》表现的生态思想,认为蕾切尔·卡逊在作品中指出滥用化学农药是引发严重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表达了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想.《寂静的春天》是科学话语与散文话语跨学科结合的产物,对中外生态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也使自然和人类心灵面临困境。基于此,黑龙江作家迟子建以她对自然对土地对万事万物的深沉之爱书写了大量极具生态意识的散文,她散文中表现出的深沉的自然之爱,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控诉以及对人类心灵的救赎都与现代生态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1.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主义批评的结合。该理论以生态原则和女性原则为出发点,把自然与女性相结合,研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与女性的关系,探讨自然与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所受到的贬低与压迫。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斐然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早期创作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和女性观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冰心早期若干代表性作品的分析,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论述了冰心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冰心早期散文创作中充满博爱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并在差异中求平等,研究冰心早期小说创作中生态女性主义整体观,展现了冰心对自然与女性的赞美和讴歌。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的散文创作中具有一种超越性的“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他笔下的自然是充满生机,千变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体,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的;川端康成描绘了融人自然中的人,表现了自然人性之美,并表达了敬畏自然的思想;川端康成从整体主义思想出发,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批判。他生态审美意识的形成与日本传统文化——森林文化、原始神道与禅宗思想等,以及川端对现代人类破坏自然行径的忧虑紧密相连。川端康成的生态审美意识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对当代作家的创作以及读者的审美倾向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主义批评的结合。该理论以生态原则和女性原则为出发点,把自然与女性相结合,研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与女性的关系,探讨自然与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所受到的贬低与压迫。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斐然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早期创作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和女性观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冰心早期若干代表性作品的分析,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论述了冰心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冰心早期散文创作中充满博爱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并在差异中求平等,研究冰心早期小说创作中生态女性主义整体观,展现了冰心对自然与女性的赞美和讴歌。  相似文献   

14.
蒂尔的《冬日漫游》既是美国当代自然散文的典范,又是当代生态思潮的先驱之一。它揭露了人类的反生态行为的严重后果;倡导生态整体观,竭力为非人类自然物的内在价值和生存权辩护。它所体现出的立场是:人类应热爱、并平等地对待非人类自然物;人类利用非人类自然物不应超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人类要尽量以审美的态度对待非人类自然物,并要努力实施生态保护。这些生态意识是该部作品独特魅力的主要因素。该作品堪称优秀的生态散文作品。.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白银时代生态文学创作思想的源起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世纪之交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唤起生态文学创作意识起到了促进作用,白银时代生态文学对自然的观照中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然生态危机意识及对自然挽救的呼唤与探寻;二是人文科学各领域创作思想的相互渗透无不影响着生态文学创作思想的形成,白银时代风景绘画和宗教哲学等领域的繁荣促进了文学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精神生态探索。  相似文献   

16.
沈苇是一位具有自觉生态意识的当代诗人、散文家,《植物传奇》就是其生态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生态散文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作品集中展示了西部各种植物的生态美,蕴含着作者敬畏生命、亲和自然、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理想.沈苇的生态意识的形成源于现实的生态体验、多元的生态知识以及跨文体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生活了40余年的俄罗斯侨民生态文学家尼古拉·巴依科夫,用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完成了多部描写中国东北大自然的生态文学力作,成功塑造了原始森林主宰者富有诗意、神秘而浪漫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浩瀚林海,倾听大自然心声,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完美境地。他告诫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生态法则,否则会遭到惩罚。试以巴依科夫作品为例,解读其作品中的自然、社会生态意识,倡导整体生态观。  相似文献   

18.
迈克尔·波伦的《植物的欲望》是美国当代生态散文的代表作。作品从自然史与文化史的视角详细叙述了苹果、郁金香、大麻、马铃薯四种植物与人类共同进化的历史,表现了作家对人类与植物生态间性关系的哲学思考。《植物的欲望》是环境危机中的文学想象,也是现代农业技术与田园理想在作家心灵中的诗意折射,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丰富的生态意蕴、跨学科的知识谱系以及多样化的散文话语成为当代生态散文的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亮程散文对文明、自然与时间三者关系的独特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慢”的哲学,与当代生态哲学思考存在着诸多契合.他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矛盾性认识,一方面体现了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努力与可能,另一方面则肯定了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认识、融入自然的限度.他的思考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或可对当代西方生态哲学、生态批评中若干争议的澄清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散文《飞蛾之死》。通过分析文中的"自然","感性"和"女权"等元素,文章撅取她去中心化的生态女性主义的整体意识和对自然、自由、尊严、权利、命运、死亡和存在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