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从他的油画和速写中,我们又看到了东方历史上那不寻常的年代。英国画家乔治·钦纳里于1802年他28岁时到了东方,直到1852年去世。他那数千幅油画和速写生动地再现了19  相似文献   

2.
天命之年得王位1714年8月,54岁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在浓雾弥漫中乘驳船来到英国,他此行的目的是继承英国王位。乔治一世登上英国王位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奇迹”。虽然乔治一世声称他继承英国王位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实际上有不下50名信奉天主教的王室亲戚都比他有优先权。那么,  相似文献   

3.
约翰牛(John Bull)是英国或英国人的绰号。15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就曾引用过这个典故。“一些人称他为……真正的英国人,另一些人则叫他做‘道地的约翰牛’。”这个雅号原是英国人自己起的,它出典于16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兼宫廷御医约翰·阿巴思诺特(1667—1735年)的政治讽刺小说《约翰牛的生平》。该书的主人公约翰牛就是英国的人格化、形象化。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句谚语:“能忍受英国的冬天和英国饮食的人,就什么都能忍受。”似乎英国的饭菜就是这样不可言喻地难吃。看来,不管怎样袒护英国的人,唯独在这一点上也无法为之辩护。一位名叫林望的日本人曾经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员,他根据旅英期间对英国人饮食的亲身体验写了一本随笔集,题为《英国食物好吃》。他也是从考察英国饮食为什么那么难吃说起的。据他说,对食物的味道,人们并不关心口感似乎是英国饮食的传统,最为典型的是蔬菜的做法。只要是蔬菜,就不管  相似文献   

5.
外景:印度新德里郊外的一个小村庄。时间:天刚破晓。一辆载着英国演员本·金斯利的汽车驶进了村庄。金斯利在《甘地传》中扮演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这是他第一次以老年甘地的形象来到拍摄外景的场地。他已化好装,腰间围着白色的印度腰布,一只手揪着披在他裸露的前胸上的披巾,走下了汽车。有一个农民从围观的人群中走上前来,屈身抚摸他的双足,这是印度人向圣贤表示敬意的传统方式。金斯利局促不安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我不是甘地。”  相似文献   

6.
安东·多林爵士最近去世了。他是英国最杰出、最受爱戴的芭蕾舞男明星,也是达伊季列夫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团与英国当代各芭蕾舞团之间的连接桥梁。几十年来他在世界各地对舞蹈的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豁达大度,对舞蹈具有献身精神,为此,他仍鲜明地活在人们心中。安东爵士是英国的芭蕾舞大使。他衣着华丽,才思敏捷。作为舞蹈演员、教师、芭蕾大师和舞美设计师,他活跃在世界各地;从列宁格勒到东京,从委内瑞拉到加拿大,甚至活跃在美国的迪克·凯维公众娱乐演出活动中。他出生于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原名弗兰西斯·  相似文献   

7.
<正>英国艺术家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是"英国青年艺术家"(YBA)群体的领军人物,也是世界当代艺术领域富影响力的艺术家。如同许多特立独行,离经叛道的艺术家样,达米安·赫斯特的艺术生涯充满了争议。他夺人眼球的艺术创作及庞杂的商业活动次次将他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恨他的人斥责他为哗众取宠靠艺术吸金的伪艺术家,爱他的人把他奉若明星偶像,将他同安迪·沃霍尔和弗兰西斯·培根等艺术大师相提并论。达米安·赫斯特于1965年6月7日出生于英国的布里斯托。10多岁时,父母离异,他便与  相似文献   

8.
<正>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启蒙主义运动的领袖,但他对英国的推崇甚至崇拜却举世皆知。他曾说:上帝啊,我真的热爱英国人。如果我不是爱他们更甚于法国人,愿上帝惩罚我!身为杰出的法国人,却如此热爱英国人,究其原因,这大约是当时许多法国知识分子的共识。英国与法国隔海相望,但它早已掌握了海上霸权,工商业发达,资产阶级已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产业革命。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9.
理查德·戈登·史密斯是一位强健坦率的英国绅士。他的丰厚收入使得他能够从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后期到爱德华七世初期漫游世界长达40年。他的一生充分享受打猎、钓鱼和探险的快乐。加拿大的野熊、孟加拉的大象和老虎以及大量的野鸟等等,都成了他的枪下猎物。从字面上看,无数的小说、戏剧和电影都已塑造了打猎、射击和钓鱼的英国绅士应有的形象。但  相似文献   

10.
本·琼森身材高大,头发卷曲,生活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那时候,英国正在日益繁荣富强,英国人又焕发着好几个世纪以来所未有的活力。人们想象丰富,志向远大。繁荣的结果之一便是出现了英国历史上诗歌和戏剧创作的全盛时期。这时期中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之一便是盛气凌人的本·琼森。本·琼森在少年时代可能就曾考虑过,他尽管是一个泥瓦匠的继子,是否也能在这英国鼎盛时期一举成名。他住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附近,由于得到那著名的校长威廉·坎姆登的关怀,他进入了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学校。虽然他十来岁时就停止了学业,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英国语言之父和诗歌启明星的杰佛利·乔叟(约1340—1440),在将近六个世纪后的今天,仍是英国三、四位最伟大诗人中的一个。他第一个在诗歌中再现了对自然、书籍及对各种人物的浓厚兴趣,从而使他的诗歌具有持久而广泛的魅力。他象莎士比亚一样多才多艺,他对叙事诗所做的贡献可以和莎士比亚之对戏剧相媲美。如果说他的作品还不如莎士比亚那样深沉含蓄,那么在情调幽默和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2.
一、杀死国王奥列弗·克伦威尔(1599-1658年),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领导者,杰出的军事将领,英国议会民主政体的缔造者。1599年4月5日,克伦威尔出生在英国亨廷顿郡,在就读小学期间,他就受到了清教思想的影响。17岁时他来到剑桥,就读于锡德尼·苏萨克斯学院,这是当时大主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逝世后,他的同时代人、荣获“桂冠诗人”称号的英国剧作家本·琼生曾在《题威廉·莎士比亚先生遗著——纪念我敬爱的作者》一诗中称颂莎士比亚:“他可以折服欧罗巴全部的戏文,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时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莎翁谢世370多年来,他的剧作不仅在英国,也在许多国家戏剧舞台上经常上演.为了  相似文献   

14.
乔治·奥韦尔的作品在英国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两个时期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和20世纪30年代的许多作家一样,奥韦尔也持左翼的观点,但他选择了与社会最低层的、贫困的人们一起生活,因而观点更为激进。这样,他从英帝国上层社会的一名成员变为一名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叛逆者。他拒绝接受“英国绅士”合乎礼仪的、体面的行为作为他人楷模这样的观点;因此,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新型英国“工人阶级”文学铺平了道路。作为思想家和作家,奥韦尔完全是一位个人主义者,代表了以各种古怪的方式不断呈现于英国文学中的英国人性格的某种品质。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瑞士、英国、德国、芬兰、瑞典的许多音乐爱好者都知道他的名字。他是第一个荣获威尔地-托斯卡尼尼金质奖章的原苏联演员,这种奖赏只授予世界上最优秀的歌剧演员。  相似文献   

16.
1985年,英国电话局决定更换原有的红色电话亭,理由是管理费太高了。对此英国国民大为不满。由司各特大臣亲自设计、1924年诞生的这种红色电话亭,从那时起便成了英国的独特街景,吸引着国外的游客。酷爱英国传统的实业家威利·怀特先生,当他听到要更换电话亭的消息后,马上打电话给电话局购下几百个旧电话亭,摆放在自己的农场里出售。怀  相似文献   

17.
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1837—1909),和罗塞蒂兄妹、威廉·莫里斯、乔治·梅瑞迪斯一起,同为拉斐尔前派诗人,他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后的一位重要诗人,一位颇具争议的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崇尚希腊文化,接受了雨果、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追求“形象的鲜明华丽与大胆新奇,声调的和谐优美和婉转轻柔”,创造出英国晚期浪漫主义风格,创造了回旋诗体,参与了编写著名的第十一版《大英百科全书》,从1903—1909年间他曾不断地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相似文献   

18.
英国辞典编纂家及作家塞缪尔·约翰逊博士(Dr.Samuel Johnson,1709—1784)是利奇菲尔德的一个书商的儿子,他从小在书堆中长大。他是最著名的英国作家之一,但有不少人写出了比他更优秀的作品。使我们对约翰逊有所了解是由于他的朋友詹姆斯·鲍斯韦尔为他写了一本传记。鲍斯韦尔  相似文献   

19.
范晴 《世界文化》2012,(12):14-16
英国当代剧作家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1930--2008)一生获奖无数,除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外,他还获得了奥地利文学奖、莎士比亚奖、欧洲文学大奖、皮兰德娄奖、大卫科恩大不列颠文学奖、劳伦斯奥利佛奖以及莫里哀终身成就奖等。此外,他还有14个大学的荣誉学位。除了撰写舞台剧剧本,品特还为广播剧、电影和电视剧写过剧本,同时他也是著名导演和演员,曾获得过两次奥斯卡奖提名和七次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  相似文献   

20.
<正>18世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因创作《鲁滨孙漂流记》而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笛福在英国文学史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一些学者认为他是英国第一位小说家,堪称小说之父,其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小说作为一门虚构的文类,在问世之初便遭受过非议。笛福面对虚构的态度较为复杂,他钟爱历史真实甚于虚构性的故事,但同时他又孜孜不倦于虚构的创作,其间的缘由得从虚构的两重含义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