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净土观念是中国佛教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佛教各派对净土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其中,尤以净土宗与禅宗的冲突最大。净土宗从末法思想入手,主张通过称名念佛往生极乐净土;禅宗则从般若空宗理论出发,反对念佛往生,主张唯心净土。净土宗与禅宗对净土的不同诠释的背后,是他们对佛教的不同理解,也是他们不同生存境遇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禅宗脱胎于印度佛教中的禅学。禅宗在印度没有突破性的发展,但传入中国之后,却形成了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并波及到东亚各国的佛教一大宗派——禅宗。中国的禅宗虽然源于印度的禅学,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已有很大不同。引起我们关注的是,禅宗为什么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没有形成,却在中国的土壤上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3.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宗教流派。中唐时期的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禅宗与中国其它佛教宗派不同,更与印度传入的佛教有别,是最具佛学禅宗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作为在唐代创立的佛教禅宗影响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禅宗美学,  相似文献   

4.
禅宗是佛教东传以来一直绵延到今天较为重要的一脉,也被认为是真正中国化了的佛教或者说是中国佛教的最主要的代表之一,是佛教本土化的典型。如果说在中国本土曾经有一个“儒道互补”的话,那么唐宋以后的禅儒交融,使禅家思想渗透到了中囱的文化领域。本文从观念层面就禅宗对人文精神世界之影响,尤其是对士大夫生命反省的影响做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5.
<正> 佛教与基督教分别为影响东西方文化的两大宗教。佛教发端于印土,而传播及中国、日本与东南亚一些国家。佛教约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但直至七世纪末经能的佛教中新运动才使佛教真正中国比,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它以后一直是中国佛教的主流,并渗透  相似文献   

6.
天台宗与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两个重要宗派。禅宗早期主张藉教悟宗,天台宗则强调解行并进。六祖以后,禅宗提出教外别传,天台宗则以教立宗。晚唐以降,禅宗依靠其对世俗势力的影响帮助天台宗恢复经典,天台宗则以经教的优势为禅宗提供教理方面的助益。两宗关系呈现出一个各自独立发展到相互对立到相互合流的过程性展开。  相似文献   

7.
苏轼接受的是中国禅宗,而摈弃的是印度佛教的外形。他对禅宗的接受有三个时期最为重要,分别是倅杭时期、黄州时期和惠儋时期。苏轼人生经历的这些变化,恰恰与中国佛教禅宗史以及中国文化史的历史沿革,有着某种内在的吻合和联系。这些吻合与联系,从宏观背景上促进了苏轼对佛禅的基本态度的形成。苏轼凤翔时期主要接受佛教艺术史,倅杭之后开始渐次深入到中国禅宗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中。这种转变既有苏轼个人人生经历的必然性,也有与苏轼贬谪所在地域佛禅情况的吻合,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苏轼由佛向禅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8.
论禅宗对五代宋元山水画的影响马文高公元前后,来自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佛教从南北二路逐渐传入东土,从此对中国政冶、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术方面,五代宋元山水画尤其受佛教禅宗影响,由于对意境追求这一主题的探索和成功表现,从而把中国画推向了一个高...  相似文献   

9.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宗教流派。中唐时期的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禅宗与中国其它佛教宗派不同,更与印度传入的佛教有别,是最具佛学禅宗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作为在唐代创立的佛教禅宗影响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禅宗美学,它是一门偏重于探讨个体与自我和谐的学说,与儒家美学的"率性而行"、道家美学的"自然无为"等有相通之处,是  相似文献   

10.
佛教是一个极其重视师资传承的宗教。佛陀临涅槃时,将所说一切教法付嘱摩诃迦叶,摩诃迦叶付嘱阿难,阿难以后,次第付嘱后代,一代一人,师资传承不绝,形成佛教的传法统系,是为佛法的正宗所在,为维系佛教命脉起了巨大的作用。佛教传入中国后,长期受到中国正统史观的影响,北宋禅宗的佛教史家释契嵩把中国传统的正统史观与禅宗的法统相结合,形成禅宗的正统史观,从此以后,禅宗各派尤其是临济、曹洞二派的佛教史家们,不仅以禅宗为佛教正统,还各认自宗为禅宗正统,在明末清初,出现临济、曹洞二宗互争禅宗正统的局面,造成禅宗的致命内伤。  相似文献   

11.
在2008年中国美学的研究中,佛教美学思想的研究有许多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禅宗美学、佛教艺术美学、佛教与文艺理论、佛教美学理论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佛教禅宗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谈禅讲义也渐成当世丛林、仕林之风尚,作为禅宗牛头系的创始人法融是江东丛林的代表人物。与菩提达摩一系以妙有融摄真空的理路不同,他以般若真空为本的禅学思想,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与佛教思想有一定的相近之处,弗洛伊德的理论核心可以从人性论、文明观、宗教性几个角度找到与佛教的共性。在对比中可以发现,弗洛伊德的思想接近原始佛教,弗洛姆的思想贴近禅宗,二者的转变与原始佛教到禅宗的转变是有相似性的。  相似文献   

14.
中唐以后,中国佛教精神从出世转向入世。无论是新禅宗还是受新禅宗影响的新儒家都不再把"出世法"和"世间法"截然分开,"世间法即佛法,佛法即世间法"的入世精神成为唐宋以后中国宗教伦理的核心。江南地区不仅是明清时期中国佛教最兴盛的地区,也是中国经济的重心,是工商文化发育最成熟、最典型的地区;而江南工商文化精神的形成正是受到佛教入世伦理的深刻影响。江南工商文化精神主要表现为: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工商业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勤俭"、"诚信"、"忍辱"等成为江南商人的宝贵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的道风禅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尤 《文教资料》2009,(13):44-46
中国画与道家文化和禅宗素有密切联系。禅宗是佛教与本土道家文化相结合的中国化的佛教教派之一。在长期的绘画演变发展中,道家文化和禅宗思想对中国画产生了重要的内在作用。本文旨在分析道家文化和禅宗对我国国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禅宗——一朵绽放于大唐盛世的佛学奇葩,它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它的形成和兴盛,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最终完成,作为佛教的一支,它自有许多独到之处,然而,它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思维的超越性。文章对禅宗超越思维的归旨、方法论及其对象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7.
知人论文,是研究文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蒲松龄接受佛教思想,以净土宗和禅宗为主,反映在《聊斋志异》中的佛教思想也主要是禅宗与净土宗的理论。虽然同受佛教影响,蒲松龄却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他借用佛教思想尤其是因果报应之说,劝导善行,惩诫邪恶,以期人心归正,世风复淳。这也是他创作《聊斋志异》的主观命意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苇渡江     
《现代语文》2007,(6):59-59
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是天竺国佛教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的嫡传弟子。有一天,达摩问师傅般若多罗大师:“我得法以后,应该到什么地方去传法?”般若多罗回答说:“去震旦。”达摩遵照师傅嘱托,东行来到中今国。首先在南朝都城金陵晋见了梁武帝萧衍。两人观点不同,话不投机。达摩不辞而别,渡江北上到魏都洛阳。  相似文献   

19.
禅宗在成门立宗的过程是佛教中国化过程的缩影。一方面禅作为一种修行手段的原生质使其具有师徒相传严格、重视心性与兼容并包的特征;另一方面中唐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地域格局方面的变化客观上也适应禅宗的发展。禅宗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水"与禅     
水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启迪人类思想的一个重要源泉。水与佛教,尤其与禅宗有非常深的关系。文章讨论了佛教、禅宗和水有关的代表性言论或公案,并与儒、道二家作了简单的比较,结合禅理进行了分析,希望从这一角度对佛教以及禅宗有一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