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际交流日渐增多,人们的交往日趋频繁,英语这门语言工具越来越显示出了重要地 位。可是,过去的“应试教育”培养的是一大批掌握大量词汇和语法的“哑巴高材生”。他 们到了国外甚至连问路都不会,这典型的“哑巴英语”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充分 发挥儿童学英语  相似文献   

2.
“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对于一个县来讲,人才不仅是指那些手持高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也包括大量的农村高素质劳动者,或者是有一计之长的人。一批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我县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尽管他们从业的方式不同,经济效益也有所差别,但所取得的社会效益是相同的,他们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在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龟”变“海带”,这两年已经成了媒体的俗语。大量海外留学的学生,特别是留美学生,出去辛辛苦苦闯荡一番,回来本来指望鲤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想不到连工作也找不到,只好待业。有心里不平衡者,抱怨国内不识人才,希望能够得到特殊待遇。其实,哪里仅仅是国内“不识人才”。最近读“华尔街日报”一篇报导,许多外国企业也更看重国内土生土长的人才,把到美国大学镀了一层金的海龟放在一边。甚至有的老板认为,越土的越好,特别是那些连英语也不会讲的,往往最能干。他们经历丰富,对中国社会了解,更知道中国的消费者需要什么。反是那些削尖了脑袋往…  相似文献   

4.
多能鄙事     
儿年前,我给一位大学生题写过八个字:“多能鄙事.不拘小节。”我说:“鄙事就是那些粗活儿,并没有任何贬义,比如各种各样的庄稼活、修理活、木工活、家务活都算。一个人干些粗活儿,从中有所体悟,同样能够获得真知,一个书呆子不会干别的事情,其专业的功力也往往有限。”  相似文献   

5.
怎样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解决“面向”问题,如何提高师资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生长点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是时代的产物,历史的产物。建国以来一直到“文革”以前,这个时期的教育原则上也是应试教育,“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应试教育”又成为教育的主体模式。可以说,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6.
“微”教育     
我们是想花心思选出那些适合北大培养的人才,而且希望在他们入学之前,就对他们的理想、抱负、能力、特点、潜力、兴趣有足够的了解,在他们入学之后能给予与他们特点相符的培养,从而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产生。……我们不再只看冷冰冰的分数,而是要看活生生的人,这样的趋势我想对中小学校,以及家长是有影响的,当这样的趋势成为一种主流,应试教育就到了真正解体的时候。——北京大学招办主任秦春华谈北大启动“元培综合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7.
王乾荣 《宣武教育》2005,(11):45-45
日前读到《“神童”到中年》一文,我感觉,一些少年的“超常”,是一个事实,然而不管是“神童”,还是一般少年,他们将来都可能成为人才,也都可能是芸芸众生之一分子,甚至更糟。文中所举当年那些少年大学生,有的日后辉煌,这倒不光指他们具有的显赫头衔,主要指他们的寻常心态,以及他们在科研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有的.则日后归于平淡甚至寂寞。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全新时代,孕育出了一批成功的中小学“名校长”。他们都是不断将自己的办学理念、措施与时代精神保持一致的人。在他们身上,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9.
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教育方针已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设者”的概念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既要培养专门人才,也要培养过去者,而且从数量上看,后者是主要的。 同科举考试一样,应试教育也培养出了不少人才,但它培养的是专门的人才,而不是劳动者。这就异化了我们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由面向全体变为面向部分,由国民教育变成了精英教育。 可以说,应试教育以面向少数人为根本特征,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为根本特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竟用一日‘文革”话语…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被大家冷落的职高今年突然出现“回暖现象”。北京市西城区职教科科长杨华告诉记者,以前银行一类的单位都要大专以上文凭的毕业生,职高已经好几年没和他们联系了。没想到今年这些单位突然转了向,全都跑到职高来要学生。今年外事服务、金融财会和法律的职高学生分配得特别快,现在来学校要人的单位已经抢不到学生了。西城商贸职业高中连明年的毕业生都被预定了出去。一位到职高招人的负责人说,前几年单位进的都是大学生,但是后来发现大学生根本不愿安心站前台。其实收款、入账这些工作职高学生完全可以胜任,没必要非用高学历的…  相似文献   

11.
去年,我接手高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召开的第一次主题班会的题目是:大家齐动手.我们准备了苹果、雪梨、水果刀,开展“削水果活动“;准备了长有鲜花并有杂草的花盆、锄草刀、剪刀,开展“锄杂草和修枝活动“;准备了炉灶、烧水壶,开展“烧开水活动“;准备了脏衣服、洗衣粉、盆子,开展“洗衣服活动“;准备了扫帚、拖把,开展“扫地活动“.全班60个人每个同学都要表演,统计结果是:有20个人不会削水果,31个人不会除杂草,34人不会修枝,10个人不知开水开否,40人不会洗衣服,21人扫地不得要领,把地扫不干净.这就是高一学生?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如此之差令人惊讶,令人深思.   ……  相似文献   

12.
学会感动     
有一个年轻人,在一月之内遭受了父母双亡、情场失意的打击。他对生命彻底绝望,对世界充满了仇恨。他决定去买一把刀杀了所有与他有“仇”的人然后自尽。他来到一家商店,挑了一把水果刀,刚要走的时候,售货员叫住了他,跟他要回了刀。年轻人疑惑地看着姑娘很仔细地一层层用纸巾把刀裹好,然后递给年轻人说:“这样就不会伤着人了。”年轻人不耐烦地说:“你只管卖你的刀,管得了这么多闲事吗?”售货员仍然笑着说:“我是管不了那么多,这把刀卖出去,用它削水果或是杀人我都管不着。可我总希望每个人都好好地活,我怕血。”年轻人被感动了,他走出商店去水果店买了一兜苹果回到家里,用那把刀细细地削着,削着,眼里充盈着感动的泪水,还有姑娘的微笑……  相似文献   

13.
浅谈教师的“权威意识”门头沟区教科所江之龙每一个在完备教育中成才的人,都不会忘记,曾有众多的教师,像“星座”一样照亮过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更不会忘记“星座”中那些最“亮”的、投给他们“光明”最多的“权威之星”对其成才所产生的关键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  相似文献   

14.
理工科大学开设语文课,是很有意义的。它能调节兴味,开阔胸襟,陶冶情操,启发思路,它对于培养有广泛兴趣的、非“书呆子”型的新型大学生,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科研写作能力都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宋丹 《成才之路》2010,(3):54-54
在我们的教育界中经常能听到有关“素质教育”方面的讨论,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很难,更多的是空喊的口号,如果不能及时地放开脚步去改革。只会束缚孩子们大胆创新的思想,培养出一批一批的书呆子。在职业教育中,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文化课,没有中考、高考升学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更能真正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相似文献   

16.
自高校扩招以来,有关刚刚走出校园的高学历群体收入偏低的报道,.便充斥在媒体报章的每一个角落里。2006年,同样的故事还在继续,从新年伊始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北大学子卖糖葫芦事件,到就业时高学历群体“薪情”的持续走低,人们的视线依旧不断被类似的事件所牵引。作为当事人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其家长对此牢骚满腹,而旁观者也愤愤不平,随之推波助澜,对教育体制乃至整个社会大肆抨击,或指责高校扩招的恶果导致积重难返,或大声疾呼提升高学历人群的待遇,在他们的眼中,高学历人才的收入如此之低,境遇如此之差绝对是一种“非常态”,国家和社会必然对此有所交代,否则便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7.
人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有某种特长的人”。但在某些企业中,对人才的理解却往往出现偏差,似乎只有那些有成果的科技人员,有能力的管理人员才叫人才。殊不知,优秀工人也是人才,哪一家企业离开了这样的工人,都不会有所作为。企业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  相似文献   

18.
高中、高考,决不意味着除了学习之外其他一切权利的丧失。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永远不会让自己寂寞的,更何况,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果能合理地安排业余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能使我们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毕竟,当今社会需要的决不是一大批。书呆子”。高一那年,我有机会在学生会任职。我觉得那是一个锻炼人的好地方。学生会里的同学大部分都是“一专多能”的优秀学生,通过与他  相似文献   

19.
章聪聪 《湖南教育》2002,(18):50-50
科技活动不能只停留在活动的表面,要在科技活动中渗透“科技兴国”的思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造精神,增强科技意识,提高学生素质。首先,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听什么是什么,将来他们长大后就不会轻信那些毫不科学的宣传。如前段时间那么多人去相信法轮功的什么“不吃药可以治病”、“地球要爆炸了”等歪理邪说,这种现象令人深思。其次,要强调实践精神。有这样一则故事:法国的一位科学家曾向几个小朋友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倒满水的杯子,在杯里放进一条金鱼,为什么水不会溢出来?”有的小孩答:“鱼到水中…  相似文献   

20.
教育随想录     
▲在人群当中,高智商者毕竟占少数。因此,学校教育的着眼点并不是要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才,而是挖掘每个学生现有的潜能,使他们都有所长进。正所谓“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进步”。▲有人认为不宜提反对应试教育,因为学生需要应试能力。笔者认为,反对应试教育不等于反对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