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梭曾说:“有了生命,接着也就有了需要。”需要是个体生命主体性的表现和确证,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原动因、目的和归宿,是人的各种积极性的源泉。对儿童而言,儿童需要是儿童生命主体性的表现和确证,儿童需要的满足关系到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为此,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儿童的需要,并创造一定条件满足儿童的合理需要。  相似文献   

2.
能否正确认识学前儿童的主体性,树立儿童主体性观念,并在儿童工作中充分体现出儿童的主体性,关系到儿童的发展权利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关系到儿童的特点、地位能否得到承认和尊重,也关系到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等一系列有关的问题。本文从对学前儿童主体性的认识和如何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体现学前儿童主体性等方面,谈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人类为满足其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行为规范、准则。道德依赖于主体自觉、自愿地行使,没有主体的参与就没有道德。儿童期是个体道德形成的关键期,基于儿童主体性的道德教育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自由的天性,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童话是儿童最自然的精神食粮,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借助童话故事、寓道德于游戏是基于儿童主体性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生命意义指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身生命历程的体验、理解和自我确证。生命意义问题发端于生命的对象化,追寻生命的意义是人的本性,生命意义感的缺失是“空心病”的主要根源。人的需要是理解生命的钥匙,需要按照其与个体主体性的关系可以分为本真需要和异己需要,本真需要的满足是其生命意义感的主要来源。青少年在学校生活中更多的是被学业竞争等异己需要掌控,其自主、关系、胜任等本真需要被边缘化,生命的无限可能被窄化。青少年“空心病”的本质是需要的异己化和生命的窄化。意义关怀指的是关心、承认人的生命意义需要并帮助人获得积极的生命意义体验。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意义关怀,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应该以学生和民族的未来长远发展为要务,摆脱应试教育博弈的羁绊,关心和促成学生的自主、关系、胜任等需要的满足,帮助学生获得充盈的生命意义体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学前儿童的主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前辈陈鹤琴先生曾经提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其中就已包含了儿童主体性的思想。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能否正确认识学前儿童的主体性,树立儿童主体性观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体现出儿童的主体性,关系到儿童的发展权利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关系到儿童的特点、地位能否受到尊重,也关系到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等一系列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于儿童而言,音乐是一套有联系、相互依赖和个体化的活动,也是其个体发展的一种表现。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是不相同的,儿童表达自己情绪和情感的方式也是有差异的,这就是儿童独特个性的表现。而音乐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正能反映出儿童的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的状况以及个体差异。因此,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以音乐内在的特性和感染力来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促进儿童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发展具有其特殊的教育价值。以下就来谈谈如何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实现儿童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同伴交往在小学生主体性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小学生主体性发展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这一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儿童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儿童主体性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研究认为,①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遵循着与人类认识史相似的规律,表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生长过程。这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我主体性。这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自我尊重开始觉醒,因而学生在活动中充满活力和创造性,但缺少主体之间的合作,看不到群体的存在,在群体活动中表现出狭隘的“自我主体”。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是21世纪新人最根本的特征。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它表现为主体对外部世界以及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主动的掌握。主体性是人的发展的核心。对于个体发展来说,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逐步壮大成熟的过程。促进儿童的主体性并以儿童的主体性是人的发展的核心。对于个体发展来说,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逐步壮大成熟的过程。促进儿童的主体性并以儿童的主体性发展带动其身心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促进个体主体性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中专学生正处于向青年期过渡的重要阶段,我们要理清当前对主体性教育的认识误区,根据中专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有效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特殊儿童观是人们对特殊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特殊儿童是人类群体生命中的一部分,所以说,特殊儿童观问题实质也是一种关于人的观念的问题。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相伴随,人类对特殊儿童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受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制约,人们表现出对特殊儿童的不同认识水平,即不同的特殊儿童观。  相似文献   

11.
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倡导践行主体性学习方式中存在的偏颇,最为显著的是对受动性学习的误解与绝对排斥。受动性学习并非被动性学习。我们需要的是有意义的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只要是满足儿童学习需要,能成为儿童愉悦的精神之旅的课堂学习方式就是主体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任弘 《中国教师》2005,(10):32-33
尽管音乐听赏教学被赋予许多美好的教育诉求,但在认识和实践上它还是逐渐走进了一种误区中。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在第22届国际音乐教育学会阿姆斯特丹大会上将这种误区概括为:听赏是被动的;听赏是没有创造性的;听赏是枯燥乏味的;听赏是不能评估的;在听赏时我们所需要做的一切就是教表演。这种现象在我国也很普遍,有些方面还很突出。走出误区,其前提无疑要提升对听赏教学的认识。那么音乐听赏课的应有之意是什么呢?第一,听赏是主动学习的过程。音乐听赏,归根结底是听赏者主体性的意识活动,曹理老师说:“儿童与青少年在音乐活动中不是被动的听…  相似文献   

13.
特长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近年来备受家长、学校及全社会的重视 ,发展较快。然而 ,由于诸多原因 ,又使得特长教育走入了误区 ,应当及时纠正。一、特长教育走入误区的各种表现目前特长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一表现为对特长教育的范围认识狭窄。相当一部分人认为 :特长就是音乐、体育和美术中的一些具体项目 ,却不晓得也可来源于外语、语文、数学、自然等其他学科之中。二表现为对儿童的特长开发过早、太急 ,揠苗助长。近些年来 ,对儿童的特长教育年龄不断前移。如 :在六、七年级小学生学习的一些音乐器材、美术知识等 ,现在进了幼…  相似文献   

14.
哲人提醒我们,自然需要了解,而人需要理解。传统哲学的局限性使我们对生命尤其是对具有主体意识的人认识失真,继而找不到教育的本质。人的发展,是主体性的发展,而主体性的核心是价值追求。情感是价值意识的基础和本源。正如江苏  相似文献   

15.
"家庭化"迁移浪潮下,如何更好地保护流动儿童权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借助生态系统理论和优势视角,系统地分析流动儿童需要满足及多元福利提供现状,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发展需要和参与需要有较大提升空间;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及交流单一化;流动儿童社区联系脆弱;流动儿童全人发展学校环境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流动儿童、家庭、社区、学校"四位一体的流动儿童权益保护机制,发挥流动儿童的主体性,改善所处的微观系统,从而提高流动儿童权益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兴新 《考试周刊》2009,(43):163-165
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政治课教学的内在需要,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源泉。因此,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化.由于对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差别。不少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给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带来阻力。本文试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特点、必要性、存在误区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新课改下政治教师同仁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倡导践行主体性学习方式中存在的偏颇,最为显著的是对“受动性学习”的误解与绝对排斥。“受动性学习”并非“被动性学习”。我们需要的是有意义的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只要是满足儿童学习需要,能成为儿童愉悦的精神之旅的课堂学习方式就是主体性学习。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小学生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所以小学生的主体性又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既具有自主性,又具有较强的依附性;既具有主动性,又较多地表现为他动和服从;既具有创造性,又较多地表现为模仿与接受。因此,小学生的主体性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正确把握这一矛盾的特殊规律,才能促进小学生的主体性向独立自主、自觉能动和积极创造的方向转化。而班级管理方式对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直接的影响,是发展学生个性、主体性的舞台。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学习的主体性,活跃小学生的学习思维,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是指作为活动的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体现的根本特性即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主要特征是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创造性、超越性.从哲学的高度讲,自主性是人的主体性规定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和确证.  相似文献   

20.
论幼儿主体性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的核心是儿童主体性的发展。因此,教育应以促进儿童主体性的发展为基本内容。教育与主体性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体性为教育的开展提供前提与基础,教育为主体性的弘扬开辟了道路。幼儿教育与幼儿主体性也是这样一种关系。幼儿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部分对社会个体的成长起着奠基作用,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主体性的研究。本文试图利用教育理论中关于主体性的研究成果来探讨特殊的认知群体———幼儿的主体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育建议。一、主体和主体性含义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