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文化价值导向的形成及其对中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李学农由于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日益进步,更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代化进程,社区原有边界日益模糊,社区文化的传统特征或者在消失,或者因新的文化因素的移入而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当今社会中想寻找一个不受外界...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已经快六年了。第一批实验的学生初中毕业也已经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的语中考。在语课标的强力牵引下。走过了朦胧探索、除旧布新、大致取得共识的相对稳定时期。2006年全国多数省市的中考语试题,都呈现出了对课程标准的正确把握,对语素养提升的学科期待等21世纪应有的相对成熟的语观念及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结合试题内容.就会发现各个省市的中考语试卷表现出六方面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该文分析大学生当前的价值取向特征,并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提出了正确引导的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4.
价值取向是主体以满足需要为目的的目标选择和追求。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由于受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改革的深入发展引起的社会结构的重组、青年的个性特征等诸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变迁,主要表现为:自我化、实用功利化、多元化等。在正确认识大学生价值取向变迁的同时,必须给予适当的引导,大学生要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克服极端个人主义;正确认识贡献和索取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防止“等价”原则渗入人生价值领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功利观,处理好实惠与理想的关系,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6.
7.
近年的中考改革形势是稳定、改革、创新、发展的。从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上看,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越来越快,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关注越来越热;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逐步深入,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步启动,进入实施阶段;从语文学科的改革现状看,在注重考查语文学科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更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注重人文素养的渗透。一、考试内容特点新的教改形势对中考语文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近几年中考语文考试内容,充分体现了教育部“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体现九年…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新变化及其导向教育中国医科大学周伟伴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当代青年学生人生价值观正在发生着某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积极的,也有一些是不正确的。就积极方面而言,广大青年学生基本上树立了以下几种观念。第一,积...  相似文献   

9.
吴维 《文教资料》2011,(5):44-46
高考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指挥棒,它的指向作用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将产生重大影响,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苏省想要在高考命题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从区域文化资源中发掘亮点不失为有效的方法。本文从高考语文试卷命题对苏南文化选择的表现、成因和启示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一个地区的中考试题不仅具有对该地区初中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进行检测的功能,同时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当然,我们反对功利主义的考什么教什么的做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作为一个地区的中考试题应该力求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遵循教学规律,科学高效地实施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试题的灵活程度和发散程度在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中考语文试题的导向作用,不仅是提高学生题目分析准确性的有效措施,而且是提高学生题目完成效率及正确率的重要途径。作者从具体试题出发,围绕中考语文试题导向作用有效发挥的价值及具体措施、策略展开探讨,希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和应试能力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区实行中考统一命题已经五年了,如何发挥中考命题正确的导向作用,是这几年语文命题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把好大纲关,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考试命题的依据。1986年,我区首次中考统一命题严格依据大纲要求,获得了广大教师的肯定和支持。1986年12月,教委颁发了全日制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依照中学语文新大纲的精神,从1987年起,中语命题又确定了两条具体原则:第一,凡涉及课文内容的试题均不超出大纲规定的基本课文的范围;第二、不用名词术语去考学生。1990年,根据教委已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现行大纲修改意见的精神,命题范围又由110篇基本课文缩减为100篇;要求掌握的字控制在常用字和次常用字范围内;对多重复句的考查降低为二重复句;对文言文的考查限制在朗读、背诵和基本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总之,这几年我区中考语文命题范围和要求的变化,始终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软实力,促进文化发展必须强化对区域文化资源的研究。要把历史文化资源看作重要的战略资源,努力提高历史文化研究的水平;要处理好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之间的关系,对区域文化进行准确定位,同时要把握好研究重点,以利于促进文化保护、建设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胡明涛  张辉 《考试周刊》2010,(11):44-46
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隐性文化主要埋藏物是观念,而观念的核心是价值观,其它的观念都会随着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价值系统是文化的深层内核、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挖掘出民族文化深层结构部分,找出民族问的文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各民族交际的策略,可以提高跨文化有效交际,因此揭示隐性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难点。而在日常口语中隐藏着深层的文化价值取向。本文试从司空见惯的日常亲属称谓中探索蕴于其中的中西方文化价值取向差异。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综以利益为导向,激化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助于人伯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但它作一种趋利性经济,又导致一致片面强调个人价值、弱化人的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所呈现的一些新特点,诸如融合性、不稳定性、矛盾性、主体性和功利性是典型表现。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学生,用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物理文化是人类物理科学与技术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其载体即物理课程。现代物理课程中存在诸多人文教育问题,通过阐述杜威对“二元论”的见解,重新定位与剖析了物理文化的价值取向,简要论述了中关物理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设置成为语文教育的一大亮点,为语文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实现多方面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德育即育德。在德育价值关系中,德育价值主体是对德育需要的社会价值主体、德育者价值主体和德育对象价值主体,德育价值客体是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需要的德育的实践活动。德育价值主体对思想、政治、道德的需求具有主体定向的特征,使不同的德育价值主体具有价值导向、价值指导和价值取向的德育价值需求向度。德育价值主体的价值契合程度愈高,主导价值体系愈成为价值主体的共同追求,社会的包容性愈大,社会就愈加和谐。在学校德育中,确定学生为德育对象价值主体,与教师、学校和社会具有平等的德育价值主体地位,明确各价值主体间对德育具有共同的价值需求,在各价值主体间的地位平等和价值需求相同基础上开展学校德育,可以使彼此在感觉、理念和实践上把德育看成是自己的真实需要,使德育成为各价值主体的共同诉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张熙 《学子》2014,(11)
正作为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为学生学习各学科的基础,其特点表现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一。其中,工具性指的是学生通过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充分掌握了有关语文的知识及多项技能;人文性指的是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学生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及学习有效性获得提高,才能真正从语文教育中得到收获。目前,如何确立正确的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已成为众多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文学科的角度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指出语文研究性学习应重在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人文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