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原文】碧天如水兮,窅窅[1]悠悠;百虫迎暮兮,万叶吟秋。欲辞林而萧飒,潜命侣以啁啾[2]。送将归兮临水,非吾土兮登楼。晚枝多露蝉之思,夕蔓起寒螀[3]之愁。至若松竹含韵,梧楸早脱。惊绮疏之晓吹,堕碧砌之凉月。念塞外之征行,顾闺中之骚屑。夜蛩[4]鸣兮机杼促,朔雁叫兮音书绝。远杵续兮何泠泠[5],虚窗静兮空切切。如吟如啸,非竹非丝。合自然之宫徵[6],动终岁之别离。废井苔合,  相似文献   

2.
田汉在《秋声赋》中依据对母亲易克勤的回忆塑造了徐母这一角色,剧中诸多情节都可以在田汉和母亲过去的生活中寻到原型.这不仅是因为母亲对田汉的成长和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以及对徐母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赞颂.作为话剧《秋声赋》中徐母的扮演者,通过对人物和文本的深层挖掘,了解到易克勤的生平与经历,体味到田汉赋予《秋声赋》这部话剧和徐母这一人物的深刻意义,更感受到在表演过程中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秋声赋》入选《古文观止》,堪称千古美文。本文从情致、学识和思想三方面解读《秋声赋》,涉及"六一风神"、童子形象内涵、赋的文体特征、"天人合一"思想、秋之文化内涵、宋儒品格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秋声赋》是一篇老课文。关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我以为是比较明确的。课前也查阅了很多赏析方面的文章.它们基本都持作者思想消极一说。代表的观点如下:作者感于秋声对自然界万物的摧败,产生了人生短促的感慨,认为人们不该自寻烦恼,自我伤害,从而宣扬了清心寡欲、养生全命的消极思想,并且认为作者深受老庄一派消极思想的影响。这样一个消极、清心寡欲的人物形象似乎已经成了定论。我也基本赞同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宁中国 《高中生》2011,(2):26-27
欧阳修的《秋声赋》是继《醉翁亭记》后又一篇经典之作。作者在文中借司空见惯的秋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将心中的喜怒哀乐与自然界中的季节变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臻于完美。  相似文献   

6.
《秋声赋》英译文时有神来之笔 ,但译文疏漏之处比比皆是 ,尤其表现在误解原文 ,英语表述不当、未能再现原文风格等方面 ;本文旨在评析误译 ,品味佳译 ,深入探讨 ,以期获得与名篇相匹之译文。  相似文献   

7.
解读《秋声赋》我们不妨从“秋声”入手。按词语的原生语义.秋声.应是在秋天出现的各种声音。既有风吹树叶的萧瑟声,也有果实落地的喜悦声。陆游有诗《秋声》,那是打猎练武,驰骋疆场的慷慨昂扬之声。那么,在《秋声赋》中,它又是哪一种声音?是实的,还是虚的?为何同一种秋声。同样的场景却唤醒了童子和欧阳子不同的审美体验?这是解读文本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分析了《秋声赋》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作者“悲秋”的思想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9.
秋声赋     
欧阳修 《中文自修》2003,(12):52-53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浙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钅从)(钅从)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住树间。”  相似文献   

10.
在我家和学校之间,有一个卖菜的老头,我几乎每天都会与他碰而。每当这个时刻来临,总会让我情绪大跌,因为这个老头的相貌长得实在对不起人。  相似文献   

11.
赵文慧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1):26-27,47
许穆夫人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她所做的《载驰》是中国最早的爱国诗作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最早的女性文学作品。着眼于许穆夫人的生活背景,从卫、许两国国情,当时诸侯国之间政治形势及春秋初期风俗等方面还原一个形象生动的许穆夫人。  相似文献   

12.
约翰·济慈是 19世纪与雪菜和拜伦齐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创作成就显著,诗歌创作理论也颇有见地.从济慈对诗及诗与自然、生活的关系的理解,把握其诗论内核,并体味诗人的审美追求及人生取向.  相似文献   

13.
《秋颂》是19世纪英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名诗作。其主题是颂扬秋季的温暖和丰硕。从此诗中折射出诗人的美学理想:“美即是真,真即是关。”  相似文献   

14.
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西洲曲》,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永恒的极具魅力的美。  相似文献   

15.
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西洲曲》,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永恒的极具魅力的美。  相似文献   

16.
妙音神思,喻言万象--《西风颂》意象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风颂》是波西·比希·雪莱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雪莱在其中创造的中心意象———“西风”表现出了“破坏者”兼“保存者”的强大有力形象,整首诗妙音神思,喻言万象,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丑陋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和对于人类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17.
苏轼两篇《赤壁赋》在叙事学方面的建树,体现在叙事学的叙事时间、环境、情节、视角等多个方面。两篇赋作的内容和主旨的各异,表现出文章叙事手法的多样性。具体表现在叙事时间上的承接性、叙事环境上支配与从属互现、叙事情节的多变性、叙事视角的聚焦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由于在作品中常常描绘许多“不如意的因素”而被许多人当作是逃避现实的消极主义者。本文通过分析济慈的名作《夜莺颂》,意在阐述济慈并非一个极力想逃避现实的消极浪漫主义者。在诗中诗人的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冲突不断中,诗人经历痛苦的过程,最终选择回归现实,显示了一种拥抱生活的坚毅精神。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诗文中出现了许多"飞"的意象。这一意象折射出徐氏追求浪漫灵动的个性、气质。从徐志摩的创造表现与个性气质,以及文化心理关系的角度来进行剖析,方可探讨徐志摩诗文中不断出现的"飞"意象的创作奥秘。  相似文献   

20.
蚌埠双墩春秋墓出土的金箔饰件以“鸟、蛇、太阳”为图像,其装饰美感是体现钟离方国地域特色的图腾崇拜文化产物,有着深层的艺术意象发生因素。图像蕴含着宗教内涵的符号,并将多种装饰图像的艺术美感有序糅合在圆形构图中,整体图像的象征符号、图像构图及设计美感更具深邃内涵,与钟离方国的生存繁衍、器物使用、以及阴阳观念等密切联系,也是古淮夷文明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