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丽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5):54-57
基本颜色词是具有专门性、代表性和确定性的词的聚合。基本颜色词自产生以来,词义一直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基本颜色词词义可以分为隐喻义和象征义。语义不断扩展并表现出不平衡性,由表示颜色义扩展到表示性状到象征义的产生,语义不断抽象化。基本颜色词词义的这种演变是隐喻思维的结果,而象征义是隐喻义进一步抽象的结果,它们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7-40
叠音颜色词是在单音颜色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两者的词义程度不同。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为依托,从组合能力、形状特征、感情色彩表达方面对现代汉语中白、黑、红、黄、蓝、绿、灰、紫8个基本颜色词及相对应的叠音颜色词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词义程度。 相似文献
3.
4.
颜色是人眼对于光波作用的一种视觉反映,由于认知主体不同的心理、文化背景等冈素,记录颜色的颜色词在各民族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要掌握汉语词汇中的颜色词就得先理清它在汉民族语言文化中的发展轨迹,下面以颜色词"红"字为例,具体说明一下它在汉语巾承载的"颜"外之意. 相似文献
5.
颜色词是每一个民族的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各类颜色词也具有重要的修辞功能.一个民族颜色词的使用习惯也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淑慧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6)
颜色词是汉语和英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文化意义有同有异,前人研究多关注两者差异之处,而对造成两者意义共性的因素鲜有论述。将从认知对象、认知主体、认知机制三个方面对汉英颜色词文化意义共性的成因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颜色词是每一个民族的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各类颜色词也具有重要的修辞功能。一个民族颜色词的使用习惯也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8.
潘峰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5):42-45
汉语颜色词的是非、好坏、善恶、吉凶、尊贱、正反、臧否等两极性的语义,是由汉民族尊正贱间、天人合一、趋吉避害、尚神信教的心理认知,尚色、服色等本土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现代外来文化的认知,以及比喻、借代、象征等修辞的认知,共同观照、历时层积而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杨大霑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26(1):73-75,79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也是两种文化的大接触。不同文化在具有鲜明文化个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共性,这种共性与个性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即表现为语言运用的异同。文章通过对中西方语言中颜色词词义联想异同的比较分析,说明语言的理解与翻译离不开对文化因素的考虑。 相似文献
10.
史慧媛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33(2):63-66
"白"、"灰"、"绿"、"橙"等颜色词在新闻媒体中屡获新义,颜色词语义由潜性形式转变为显性形式。颜色词新义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准确描述客观世界,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并补充到现行词汇系统中来。 相似文献
11.
吴开秀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53-55
在每个民族的语言中,颜色词都是非常活跃的词之一,汉语的颜色词也不例外。颜色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在描述事物的特征,标志朝代的更替,明时令与方位,别等级贵贱,辩吉凶等方面都具有其特殊的语义功能,是其它各类词汇难以比拟的。 相似文献
12.
邹莹洁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42-43
颜色词在汉语中是一类丰富多彩且自身具有多种语义特征的词群,它的语义特征主要体现在多义性、修辞性和文化性上,并且这三种语义特征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颜色词多义性的产生是由于其修辞性和文化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多义性又为丰富修辞性和文化性奠定了基础。运用语义特征理论来分析汉语颜色词可以进一步理解颜色词的丰富多样性和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邦新 《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6,(3):6-8
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汉英两种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对颜色词的使用和理解上也存在着差异。本文就汉英两种语言中彩色词的语义差异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他们的共同之处及各自特点,掌握他们的内涵象征意义,注意翻译的不对应性,以便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应用彩色词。 相似文献
14.
傅秀娟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4):41-4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中日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的一大类属,在交际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红”、“白”两色分别是中日文化中的崇尚色,但它们的语义内涵不尽相同.文章对比了“红”、“白”颜色词的语义内涵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英汉颜色词的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认知的共性,英汉民族在色彩词的认知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是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它们对于颜色词的认知又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展示了英汉民族颜色词的隐喻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颜红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的对立在复合词和短语中的表现不一样,短语都是向心结构,并未形成真正的向心和离心的对立,而复合词中存在着大量的离心结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离心结构复合词有着深刻的语义认知基础。把向心结构理论贯彻到复合词范围,并探索其语义认知动因,对理论发展、语言现象本体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因民族历史文化、政治、宗教、习俗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用法各异,汉英两民族的颜色观也有所不同。同时,由于文化趋同性和文化的交流,两种语言所反映的颜色观有相似或叠合的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罗姝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5):674-678,700
现代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语义结构有五种类型,包括整体+部分、强特征+主体、种名+属名、喻体+相似点和音译+属名/关涉对象+音译。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认知上的"图形——背景"模式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认知观照下的翻译探讨是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来审查原文对译者产生的心理活动及这种活动在翻译中的表现形式,并对照两类读者的心理活动以确定两种文本是否产生对等。据此,以颜色词翻译为切入点,试对其进行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