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国君王牢握军权,用兵制度严格,已知的杜虎符和新郪虎符,是驻扎地方军事长官的被动发兵之符。那么,军官有自主的用兵权力吗?新发现的战国时期秦国虎符铭文:“旨,五甲,毋之会,行。”意为君王的命令,动用士兵五人不要会合(君王的)虎符,即可行动。授予军官一伍兵权,从中不难看到秦君王对军队的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2.
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背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留存朝廷或君王,左半发供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发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到地方验合,方能生效.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本期封底刊登的战国时期秦国杜县虎符,1973年在陕西西安南郊山门口公社兆沈村出土.虎符长9.5、高4.4、厚0.7厘米,现存半符,为左符.虎作踞形,叱鼻昂首,尾端卷曲,造型生动逼真.背面有槽,以备合符之用,颈上有一小孔,虎身有错金小篆九行,共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隊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殴.铭文中的"杜",是地名,西周有杜伯国,公元前687年秦武公时置县,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杜城村,虎符出土地距杜城村二公里.这次发现的虎符与历史记载的有关情况是相合的.虎符铭文的大意说:军用兵符,右半存君王处,左半存杜县的军事将帅处.凡调动杜县军队五十人以上,县必须得君王的右符与自已的左符会合才能行动;如遇紧急军情,烽(隊火)举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就可以行动.  相似文献   

3.
<正>1942年至1943年间,郭沫若在重庆一连写出了《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多部历史剧。其中《虎符》一剧,借"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主持公道,维护正义的反侵略志士——信陵君的形象,用赵魏联合抗击强秦的历史,来讽喻现实,号召人们共同对敌的用心极为显明。该剧中有一件重要道具——虎符。剧名又径称"虎符",可见其在郭沫若心中,是有很重分  相似文献   

4.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中华书局标点本)载:“……授君玺绶策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这里标点有误,文字亦有脱漏。我国古代以虎符、竹使符作为君主调兵遣将或传递命令的符信,在战国、秦汉时已经盛行。按当时制度,虎符,竹使符均剖而为二,右半由君主所掌,左半授于臣属,使用时两半相合为信。然史书所载君主授与臣属虎符、竹使符之事,有时不书“左”字,因为该制为时人  相似文献   

5.
说“虎符”     
许慎《说文解字》云:“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秦汉以前符是用竹做的一种信物。这种竹做的“符”,当时只是地方或民间一般使用的信物。而最高统治者皇帝调谴军队的信物是铜制的,因为符的形状通常铸成虎形,所以称为虎符。虎符的表面刻有文字,分成两半,相合的部分,一面有一凸出的铜柱,一面有凹下的洞穴,两面合缝,叫做“合符”。汉代的铜虎符现在保存下来的比较多,现存最早的虎形铜制符节,是战国时期的“辟大夫虎节”(藏北京  相似文献   

6.
虎符补说     
《信陵君窃符救赵》记叙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想办法窃得国王虎符 ,夺晋鄙军救赵国的故事。“虎符”是这篇课文的焦点。何谓“虎符” ?虎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遣兵员的凭证 ,用金、玉、铜、竹、木等制成 ,帝王与大将双方各执一半 ,合之以验真假 ,两半相合 ,称为“符合” ,表示命令验证可信 ,反之则不可行军令。虎符最早用于战国时代 ,到唐代初年 ,将虎符改为银艹免 符。不久即改用鱼符。唐代鱼符是唐代官员使用的鱼形符契。一般长 6厘米 ,宽 2厘米 ,分左右两半 ,中间有“同”字形榫卯可相契合。唐代鱼符分为三类 :有用于调动军旅、…  相似文献   

7.
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王保存。调动军队时,国王将右一半给另外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二者相符方  相似文献   

8.
《辞源》(修订本)“铜虎符”条释文云:“虎形铜符。……省称‘铜虎’、‘铜符’。”并引唐自居易《长庆集·十七·初除官,蒙裴常侍赠鹘衔瑞草绯饱鱼袋,因谢惠贶,兼抒离情》的诗句:“新授铜符未著绯,因君装束始光辉。”以为此诗中的“铜符”。即“铜虎符”之省称。这是错误的。我国古代用铜虎符作为发兵之凭据,早在战国已有,以后秦、汉、魏、晋、隋,以及唐  相似文献   

9.
兵符     
兵符是我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后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也是古代兵权的象征。一符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扣合,表示验证可信。兵符的使用盛行于战国及秦汉时期。因其常用铜铸成伏虎形,故亦称之为“虎符”。现存最早的兵符实物是战国时期的,为铜铸成的伏虎形,分为两半,背上刻有铭文。兵符调兵的作用是很大的,这从那则广为流传的“窃符救赵”的故事中可以看出。秦时明确规定:兵符,右半归王掌握,左半归统兵将领掌握。凡用兵五十人以上,必须会合王之右半兵符。但若遇到烽火报警等突发紧急情况,虽没有王符会…  相似文献   

10.
1942年至1943年间,郭沫若在重庆一连写出了《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多部历史剧。其中《虎符》一剧,借"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主持公道,维护正义的反侵略志士——信陵君的形象,用赵魏联合抗击强秦的历史,来讽喻现实,号召人们共同对敌的用心极为显明。该剧中有一件重要道具——虎符。剧名又径称"虎符",可见其在郭沫若心中,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一句,一般的教学参考资料都将“举手”释为“举起手来”,实在令人费解。 其实,这里的“举手”即“举首”,就是“抬头”的意思。晋鄙是一位“宿将”,很有经验,对至关重要的合符一事,他是决不会轻易放过的。合符时,他一定是低着头集中注意力去验符以辨真伪。合符完毕,对公子“单车来代之”的举动颇感怀疑,这时他的注意力自然要从虎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将铜制兵符刻成虎形,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不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方能发兵。在古代“虎符”也成为了统治阶级巩固帝王皇权地位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虎符"一词,当下各类中国古代史的考试中也多有提及它。但是,一直以来很多人对古代的虎符,有不少误解。本文对中国古代虎符制度的内容、实施、沿革、实质等作了一些探讨,希望能以此纠正一些误解并引发我们的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什么,去取天界虎符?"聪聪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到哪儿去取?难道去天帝那里取吗?" 保罗的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当然不是,是回你们的空间去,天帝释狮把天界虎符封存于泰山之颠。"  相似文献   

15.
美军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行了新的联合军官管理制度——军官联合资格认证制度。面向全体现役和后备役军官,设置由低到高4个联合资格水平等级,军官达到联合资格三级即可获得"联合资格军官"称号,以此取代之前的"联合专业军官"。它是对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所确立的联合军官管理制度的重大调整,目的在于通过提高联合军官管理的灵活性和包容性,解决日益突出的联合军官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6.
<正>《长征组歌》中第四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原有"主席用兵妙如神"句,战友歌舞团排唱时因"妙"字不好发音,改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肖华将军说:"此为一字之师。"周恩来总理称赞说:"此为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17.
汉代《诗经》解释学与阴阳气论哲学、感应哲学密不可分。以汉儒解释《旱麓》《灵台》二诗诗句时所言君王"德及鸟兽鱼鳖"为例,其意义与《吕氏春秋》中言商汤"德及禽兽"而"网开一面"不同,非指君王某一具体行为惠及鸟兽,而是指在天地人同具阴阳之气的基础上,君王之德与自然之气同类相感,在此意义上泽及鸟兽鱼鳖。  相似文献   

18.
陈婷 《少年月刊》2022,(21):32-35
<正>龟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美好的寓意。龟的寿命较长,所以被视作长寿的象征;龟是四灵“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的“北玄武”;龙的九子之一“赑屃(也叫霸下)”外形似龟,是龙与龟图腾的结合;龟壳在古代还被用来占卜和刻画文字(“甲骨文”中的“甲”就是龟壳);唐朝,甚至把调兵遣将的虎符改成了龟符。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中国军方向奥巴马赠送了“金玉虎符”与书画作品集《将星璀璨》等礼物。 你知道“虎符”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20.
虎符     
《红领巾》2014,(5)
正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阳陵(ling)虎符,高3.1厘米,长8.9厘米。一提起虎符呀,小编那崇敬(chong jing)2.情就滔(tao)滔不绝(jue)、喷涌(pen yong)而出。因为,虎符一有,军队在手!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diao bing qian jiang)用的兵符,一般用青铜做成老虎的形状,分成了左右两半。右边那半在皇帝手中,左边将帅或地方长官手中。如果说暴发户的爱好是数钱,那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