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师职业道德形象对学生和社会有着极为深广的影响.但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的负面形象引起社会较多关注.本文分析了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形象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严格入职审查,强化职前和岗位培训,加强评价与考核的制度与机制建设,完善与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教师职业道德形象报道的正确舆论导向,以及加强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等重整与提升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形象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延续、社会文明的传播,都和教师的辛勤劳动分不开。教师职业被人们视为崇高、神圣的职业,受到整个社会的尊敬。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已,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使自已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围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综合国力也越来越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我们必须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正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教师形象研究应改变传统路向,在专业化进程中实现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均衡和同构,以确立教师专业形象。为此应建立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外部保障体系。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加强社会形象与自我形象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包括:忠于事业,无私奉献;热爱学生,教书教育人;团结协作,相互尊重;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首先需要做到,加强职业理解;培养职业感情;提高职业技能;树立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师形象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动态名片,对于乡村教育师资的引进与保留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当前乡村教师形象发展进行审视,发现当前乡村教师形象呈现出"神圣化"与"污名化"对立、"坚守"与"逃离"反差、"荣誉"与"落后"悖逆等形象症结,整体形象不佳。分析缘由,教师本体性价值的迷失、乡村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谐、网络媒介叙事惯习的偏误是问题形成的诱因。据此,研究提出应以归正乡村教师形象建构的价值取向为逻辑起点,基于生态发展观协调构建乡村教育体系为解决动力,以规制媒介叙事偏好为条件保障,以期建立具有真实稳固、积极正向、和谐统一特征的新时代乡村教师形象。  相似文献   

6.
邻居家有一个上初一的孩子,家庭作业中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哭丧着脸让家长帮忙,家长也不会,一连找了几个教高中数学的教师,也都没能解出来。这样的事我也碰到过,相信不少的家长都碰到过。这看似是件小事,是一件很不值得留意的小事,但它却隐藏着一个很值得教育界同仁注意的大问题。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有很强的特殊性,“注重树立自己美好的形象”便是其特性之一。形象首先要在学生中树立起来,接着由学生传播给家长,然后由家长传播给社会。因此“懂经”的教师都知道要在学生中树立起一个光辉的形象。树立形象有个途径问题,寻找什么样的途径来树立形象将决定着这位教师品位层次的高低。在教育高度普及、人们学历层次越来越高的社会里,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精神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培养。本分析了目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传统教师形象的现代重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形象作为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和内在素质的外化与表征,可以解构为师表形象、师道形象和师职形象三个主要方面。传统教师形象的现代重塑,就是要实现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和自身角色行为以及各种价值关系的转换与重建,从而由学为圣贤的道德楷模成为师范人格的模范公民,由慈爱威重的师长权威成为民主互动的良师益友,由价值悖离的圣职形象成为价值均衡的专业形象。  相似文献   

9.
于颖 《现代职业教育》2022,(12):160-162
教师形象的变迁,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家教育战略方针和教育改革方向对教师的具体要求.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师形象发展变迁的回顾与梳理,大致把教师形象归为无私奉献的公仆形象和德才兼备的专业者形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教师形象转变的主要原因,形象变迁与政治、经济、时代背景,教育法律法规颁布以及教师自身重视三方面存在紧密联...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应该具备的思想品德。1997年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应具有“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八个方面的职业道德。本文仅就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谈谈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学者认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负荷过重、人际关系紧张、社会期望过高、政策调整过快和个人感受过强等方面。过大的职业压力会引起教师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消极反应;容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和问题行为等。研究者大都主张在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来源的基础上,采取应对性策略来缓解。  相似文献   

12.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总和。汲取优秀传统道德资源,建立高校师德修养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提升高校师德素质,强化高校师德修养,使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3.
张泽红 《天津教育》2021,(11):42-43
小学道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良好的小学道德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对小学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指出了目前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学校、教师、家长等方面入手,更好地解决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学生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高职生价值观、职业道德认知量表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高职生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认知及其各维度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并建立了价值观预测职业道德认知5个回归模型及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认知典型相关路径,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师德建设影响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成败。高校师德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工程,是大学文化、教育精神和教师形象的永恒主题。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对适应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认识高校师德建设在新时期的地位与作用,站在新时期的高度审视高校师德建设的丰富内涵,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运行机制,是新时期高校各项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四川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差异状况及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结果发现: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普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高;但仅在工作效能感、社会支持感、收益满意感因子上差异显著;教龄11-20年是普通、特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相差最大的阶段;二级职称时普通、特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相差最小;教师性别、所承担的教学科目、学校级别和最高学历是影响普、特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的重要因素;月收入对普、特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教师的学习型角色、教练型角色、研究型角色、裁判型角色的条件分析发现,从“人为”的教师职业规定性及“为人”的职业身份性的协调性来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品”;从教师职业的学术性与师范性的融合来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文品”;从教师职业角色的内外表征性上来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品”。  相似文献   

18.
李睛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0):86-88
高校非教师系列基层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已日益突出。职业的社会认同感低、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小、校内管理体制与评价体系等都是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建议从强化职业认同感、满足个体的基本需要及个人努力等方面对进行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已经有近30年的历程,可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特征、构成、表征方式以及获得与产生等方面。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看,其研究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未来应有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是继承与发扬本土研究优势、持续跟踪引进与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运用科学化与综合化的研究方法;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和创生机制等三个取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