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子兵法》开创性地提出了“诡道”思想。诡道思想,不管是对战略层面还是对战术层面,不管是对军事领域还是对其他领域,都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但2500多年以来,大多学者对诡道含义的理解都有失偏颇,世人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诡道"与"知"是《孙子兵法》核心论述的两个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诡道"与"知"伴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而确立;"知"是"诡道"的逻辑起点,"诡道"及其运用都必须围绕"知"展开;"诡道十二法"实质是以"知"为中心的情报战;"诡道"的运用可将"知"转化为势,这也是以谋制胜的源泉所在。以"五间俱起""隐真示假""避实击虚"三种具体的"诡道"形式为例,探讨如何把"诡道"和"知"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具体运用于战争中,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最终达到制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兵者诡道"与"兵以诈立"思想是《孙子兵法》指导思想出发的原点,也是贯穿全书始终的权谋思想的核心,不仅在《孙子兵法》的思想体系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对今日美国情报理论研究领域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思想精髓已远远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并不断焕发出熠熠光彩。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战争领域的深刻洞察,《孙子兵法》提出了"兵无常(成)势""因敌而制胜""因敌变化而取胜""必以全争于天下""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的因变思想。这一因变思想,是对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极大肯定,是其疑天而取人思想的逻辑发展,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生命教育是指为形成人们正确对待生命和完成生命过程而进行的实际教育活动;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为形成人们正确对待生命和完成生命过程而从事的研究和教学领域,即一门学科。"5.12地震"后,"生命"和"生命教育"成为了全民头脑中的"日常词汇"和"关键词",不管是灾后心理辅导与生命重建,还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不管是传统节日文化的公共化,还是祭祀礼仪慎终追远的自觉化,不管是对青少年生命的关注还是对老年人健  相似文献   

6.
针对齐梁时代"辞有爱奇,言贵泛诡"的绮靡文风,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提出了"文质附乎性情"的"真性情"观.这一观点是对儒家"修辞立其诚"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对后代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的文学理论,“道”和“美”一直是文论隐含的两个层面。所谓“文以载道”中的“道”,在古代文论中主要指的是儒道,在五四文论中主要指的是民主自由精神,当代“文以载道”表现出多元化倾向,在当代文论中“道”的渲染功能也在不断减弱。所谓“美”,主要是审美精神。这种审美精神无论在古代文论还是在现当代文论中都是存在的,因为不管是不同时期还是同一时期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空之下的审美体验都不同,所以要对审美进行分类是很难也是不可能的。主要就中国文论中“道”和“美”这两个方面关系的流变来谈文学理论对人文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道"之新解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老子>一章),"道"可以说是<老子>的核心概念,它究竟是可名的还是不可名的,究竟还是可道还是不可道的,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而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的界说,对于"道"的"可道"或不"可道"的解析提供了合理的角度.而对于"道"本身的界定,也不应该局限于"最高规律"等说法.  相似文献   

9.
唐代著名教育家孔颖达以"道"为核心的政治教育思想主要有以"六经之道"为本的教育理论、以"尧舜之道"为核心的教育目标、修习"大学之道"的教育过程和"以正道训民"的政治教化等四个层面的内容.他的经学教育的实质是政治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灌输儒家的理想政治模式理论及其核心价值体系,养成合格君主,培育政治精英,教化平民百姓.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后半期,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特殊教育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吸引教育"(invitational education)有其独道之处.本文通过介绍"吸引教育"的基本思想,探讨"吸引教育"对特殊教育的指导意义及其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兵者,诡道也”,揭示了战争的诡诈变化之道,具有永恒的指导价值。它是对战争本质属性最直接、最具体的揭示,也是战争领域观念上的一场革命。“诡道”的核心就是强调巧妙隐蔽己方的真实意图,制造假象欺骗敌人、迷惑敌人、误导敌人、操控敌人,使敌人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走向失败的道路,而我方则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它启示我们在当代战争中,可以通过改变敌人的预定作战计划和方向,从而诱使敌人按照我方的优势打法打;可以利用隐真示形的策略手段,从而达成误导、操纵敌人的目的;实施诡道的前提是情报和实力,否则诡道就会落空。  相似文献   

12.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3.
论庄子的"无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无为"的提出,是基于"道法自然"的思想."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合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庄子"无为"的主要指向,是政治上的"无为"."无为"主要是遏制统治者私欲、权力的膨胀,是对现实政治中的有为异化的批判与超越."无为"还具有人的生活也要遵从自然之道的意义.庄子"无为"的理想是"与道为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错"中求"美"     
"错"--一个大家都不怎么喜欢的字,但它却随时跟在我们的身边.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错都是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课堂中,笔者认为学生的"错"是一种美,也是一种教学美.  相似文献   

15.
"切割阴阳之昏晓,细论天地道黑白",纵观古今中外哲人大家思想史观,老子"和生"思想,从"道可道非常道"的高度,体悟道,矛盾是对立的,也是相互统一的,但决不都应该是斗争的.在漫长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第一性与第二性的争斗中形而上学猖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绪,主宰着人们的行动,作者将唯物与唯心重新定位,呼唤人们知昏晓,道黑白;世界是阴阳怀抱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也是刚柔相济的,与天与地,阴阳变理,各俱风采.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的职业教育,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呢?从理想的教育层面上讲,这个悖论的存在是合情合理的,而现实的困境、实际的矛盾,是职业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职业教育是要"专"还是"通",要看他们谁更能促进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的"专"与"通"关键还要看一个国家的国情,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美丽是需要姿势的,阅读的美丽也不例外.不管是从学得和习得的学习原理思辨,还是从鱼和渔的辩证关系践行,阅读需要美丽的姿势,其美丽的要领笔者以为,应该是"精致"和"个性".  相似文献   

18.
不少班主任都有这样的感觉: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现在家长干涉日常班级管理、教学工作的情况越来越多.而且越是所谓的好学校、重点学校,家长对班级事务"过问"就越频繁,对班主任和教师的"要求"也越高.  相似文献   

19.
"言尽意"论和"言不尽意"论两者从表面看起来是一对矛盾概念,但实质却并非如此,二者并不属于同一层面,前者是指一般意义上名言,是我们对事物和道理的认识理解,后者则上升到了本体论的层次,它与老庄对"道"的阐述一脉相承,这个"意"不仅是不能表达的,同时也是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古希腊人的阿那克西曼德,不仅是卓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还是米利都学派的重要哲学家,本文将其哲学观念中的"无定"思想,与老子的"道"进行比较分析,并由此进行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试图据此寻找出中西方文化分野在各自文化早期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