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当》2007,(3):I0001-I0001
2007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的十六字方针,以“世界知名,国内一流”和“创世界知名风景区,建中国山水园林城”为目标,以旅游经济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武当建设年”活动,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着力培植民营经济,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特区经济社会协调并进、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铭 《体育与科学》2024,(1):96-105
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以传统工业布局为主的黄河下游地区亟待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兼具绿色、生态、循环特性,可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构建“双循环”格局提供新动能。本研究以“理论逻辑-现实困境-纾解路径”为行文结构,结合田野调查,对黄河下游地区开展体育旅游的资源要素进行分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样本。结论认为:国家战略的叠加赋能,丰富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优势,高涨的内需消费以及产业结构转型的时代诉求是理论逻辑;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差异明显,资源深度挖掘不足,责权利平衡难题是现实困境;应以健全政策体制为保障,以数字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跨界协同合作为支撑,多元推进黄河下游地区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型、郊野型、都市型为分类标准,对珠三角区域绿道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以艾克的品牌识别层次理论为依据,设计绿道体育旅游品牌构建“双螺旋”动态模型;以品牌元素为基础,设计绿道体育旅游品牌识别四维模型;分析绿道体育旅游品牌形象与品牌识别的动态关系,认为只有在品牌识别和品牌形象两者之间取得“和谐共鸣”,才能创建出强势的品牌.以广州增城“荔乡仙境绿道体育休闲生态游”品牌打造为例,分析增城绿道体育旅游特征、现状与不足,提出突出区域特色、强化品牌识别,倡导低碳意识、打造品牌形象,树立旅游市场定位观、细化拓展旅游市场等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讨"美丽中国"与体育旅游构建中的相关因素,为二者和谐构建提供参考。发现: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具体目标,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参差不齐;体育旅游开展范围广泛,各地开展不平衡。措施:以美丽中国战略为目标,加速体育旅游事业发展;以体育旅游为载体,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建议:加大民俗、民风的开发;政策、经济、文化齐抓共管;加大宣传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是玉溪市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重要责任、重大贡献,是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内在要求.玉溪市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立足于玉溪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区位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相似文献   

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底线”原则,构建都市体育旅游赛事杠杆化战略框架,以最大化发挥体育旅游赛事的积极效应并减少或避免消极影响。提出:为促进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市目的地需预先对体育旅游赛事进行战略性规划,结合都市特征设计有效的体育旅游赛事组合,建立都市生态体育旅游认证体系,积极开发都市体育遗产以充分发挥赛事后杠杆效应,构建都市体育旅游赛事网络治理机制,将体育旅游赛事作为“种子资本”融入都市整体发展战略,实现都市体育旅游赛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7.
《武当》2006,(3):I0004-I0004
完成十大建设工程继续围绕“创世界知名风景区,建中国山水园林城”的总体目标,以文物古建筑修复为重点,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奋力开创旅游经济建设新局面,2006年重点完成十大工程: ·完成景区穿衣戴帽工程。·完成南岩大殿修复工程。·完成元和观、太子坡维修工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苏州发展体育旅游策略进行研究。提出在新一轮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时期,以苏州为代表的传统旅游城市,应充分利用优美的山水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便利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苏州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可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统筹旅游、大众健身与名城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各方效益,达到体育产业、群众体育和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建设发展共享共赢,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可信度较高的评价指标,这个指标所涵盖的项目服务和资源消耗需要以生态的可持续性为依据。因此,从旅游学、生态学和环境学的角度,借助生态足迹评价模型,选择京津冀都市圈中的三个比较有特色的体育旅游景区(滑雪场和高尔夫球场)为测评对象,对景区体育旅游的承载力、生态足迹总量与人均生态足迹负荷进行了计算。研究结论:体育旅游景区生态足迹的测量与评价主要包括体育旅游交通足迹、体育旅游餐饮足迹、体育旅游住宿足迹和体育旅游健身娱乐足迹;选取的三个景区体育旅游生态足迹消耗主要以体育旅游餐饮和体育旅游交通生态足迹为主,而生物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主要以化石能源地、水域和草地为主;景区化石能源地、耕地、草地、建成地和水域的计算结果均表现为生态赤字,而林地面积则表现为生态盈余状态。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生态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状况进行分析。结论:辽宁省体育旅游产品缺乏地域特色和品牌形象;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缺少整体性规划。建议:以“四大板块、五大主题”整合模式对辽宁省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离不开民族文化生态文明.以“美丽中国”为视域,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的本质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实质,指出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要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服务,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要关注我国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协同发展.同时着重研究了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指出:“美丽中国”构建下,我们要通过打造农村民俗体育活动圈、创造中国式健身体育、构建生态型休闲体育服务体系、开发大众化民族竞技体育、拓展校园民族特色体育等主要路径,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民族文化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成都地区养生旅游现状,以休闲成都与“太极蓉城”为平台,融合太极养生文化与旅游地建设,对成都太极文化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既能提升“蓉城太极”城市名片影响力,又能促进四川体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众旅游业的兴盛,“旅游+”业态不断涌现,其中“旅游+体育”模式在很多城市被开发与运用。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方法,从“狮”文化城市品牌打造、地域生态文化保护、海峡两岸民俗体育传承、滨海本土体育赛事旅游、体育文化旅游精品活动等方面,探究独具滨海特色的石狮市多元多层次的体育主题文化体系的打造路径。从体育文化竞争力上强化并延伸滨海体育旅游产业链,为滨海城市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江门市绿道建设以建设“幸福广东”为契机,蓬勃发展.文章对江门市绿道与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进行SWOT分析:从江门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与优势,体育旅游资源的劣势,开发中面临的威胁和存在的问题,开发存在的机遇与前景等方面研究,为制定实现江门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和参考,促进珠三角绿道建设和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体育旅游市场的融合发展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都为我国冰雪体育旅游的大发展带来了契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体育旅游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准备,为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的既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基于市场需求—数字技术二元驱动模式,以数字技术作为冰雪体育旅游转型的“助推器”破解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发展中的现实困境,构建了数字技术在冰雪体育旅游领域应用的基本技术框架。利用数字技术可实现对冰雪体育游客的定制服务,丰富冰雪体育旅游的参与形式和提升冰雪体育旅游的管理能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政府服务与监管能力、建立冰雪体育旅游数据库、完善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深度开发“冰雪+”新产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民族体育旅游的多种经营管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西部地区民族体育多年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体育部门为主体”、“以旅游部门为主体”、“以 民委、扶贫办为主体”、“以村、寨为主体”和“拍卖经营管理权”等多种民族体育旅游经营管理模式,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 及投资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体育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体育旅游是以参加或观赏各类健身娱乐、体育竞技、体育交流等为主要目的,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体育效益和经济效益,又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体育旅游活动。生态体育旅游的特点包括:(1)健身娱乐性和回归自然性。生态体育旅游不仅对旅游者起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享受清新空气等作用,而且使旅游者自觉接受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2)旅游环境的保护性和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生态体育旅游规划者应研究生态体育旅游的承载力、控制生态容量、保证生态环境的优美,保持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新体育》2013,(5):108-109
2013年,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依托浓厚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举办重庆西阳桃花源第三届国际休闲旅游文化节,进一步推进“旅游兴县”战略,加快“一化促四化”进程,努力把西阳建设成为“中国著名,世界有名”的优秀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9.
生态体育旅游是21世纪旅游业的新趋势,回归自然并与自然浑然一体是很多人的生活目标,海岛生存生态体育旅游是集体验、探险、旅游观光、环境保护和生态教育为一体的新兴海洋体育旅游的形式,是休闲运动的新内容,也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的力量。充分利用海岛资源,旨在为开发〈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提供一些海洋体育开发的依据,为实现海岛生存与体育旅游联动可持续的开发提出生态化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生态发生了深刻变革,也为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互联网+”的哈尔滨冰雪旅游城市形象塑造的关键在于打造其“O2O冰雪旅游城市”形象,打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旅游生态链。在全媒介与全传播环境下,细分受众,进行信息的精准推送,通过跨媒介传播、互动式传播、体验式传播、智能化传播策略进行整合营销是哈尔滨冰雪旅游城市形象传播力形成与提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