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泓 《新闻前哨》2010,(10):17-18
2011年招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研究生工作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新闻传播院系的研究生教育,开始实施一个战略性的转变:即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转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揭开了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崭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童兵 《新闻前哨》2010,(10):12-14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即将招生。我国高层次新闻人才培养的路径得到拓宽,新闻院校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方法有较大的调整,人们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充满着期待。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秘书处设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并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章程,研究制定了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建议稿),讨论并委托秘书处制定教指委具体工作规则以及2011年度工作要点,并就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专业学位招生考试等问题,形成了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4.
《传媒》2011,(4):75
本刊讯3月1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新闻与传播硕士、出版硕士等29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5.
郑保卫 《新闻前哨》2010,(10):14-17
一、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新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新闻学教育的典型模式是职业培训。国外的新闻教育注重以实务导向为主的办学方向,因此,培养专业型硕士是新闻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严格区分学术型硕士学位与应用型硕士学位,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等地已成为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常态。  相似文献   

6.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刚才,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介绍了2011年工作情况,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四川大学等就出版学科建设做了交流发言.大家的发言认真梳理了招生、教学工作,总结和交流了办学经验,对2012年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谈了具体思路,有的单位还对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大家讲得都很好.教指委秘书处要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到2012年工作计划中.  相似文献   

7.
程焕文: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踌躇徘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秘书处设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并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章程,研究制定了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建议稿),讨论并委托秘书处制定教指委具体工作规则以及2011年度工作要点,并就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专业学位招生考试等问题,形成了一致意见。在此背景下,《图书情报知识》编委会与?指委秘书处商定,在本期《图书情报知识》上,在敎指委委员范围内,对我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展开一次"大讨论(笔谈)"。参加"讨论(笔谈)"的专家委员有:中山大学咨询管理学院程焕文教授;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柯平教授;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张向先教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贺德方教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孙建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卢小宾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周庆山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陈传夫教授。8位专家委员的探讨与交流,让我们认识到我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在此我们对各位专家委员的热诚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对研究生的职业教育给予关注并参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承担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研究项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课题成果主报告的一部分。该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和新闻传播教育实践的现实考察,分析了当前我国开设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论述了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得出了目前我国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条件已经成熟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2006年12月7日至8日,来自大陆各主要新闻院系的负责人以及香港、英国、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共50余人,汇聚复旦大学,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学  相似文献   

10.
11月18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第二届第五次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30多所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专家对我国新闻学科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研讨。会议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6月,全国共有661个新闻学科教学学位点,其中新闻学209个,广电、广告232个,编辑出版50个,传播24个。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何梓华教授对教指委2005年所作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完成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概论教材提纲编写、组织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推荐3门课程参加2…  相似文献   

11.
《新闻爱好者》2011,(23):64
石义彬,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网络文化协会副会长、武汉动漫协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马工程"传播学教材《西方传播学理论评析》首席专家,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及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邱沛篁 《新闻界》2004,(1):22-23
一、当前我国高等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一些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新闻传播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新闻传播人才,推动了国家新闻传媒业的繁荣和发展,就全国高校新闻传播教  相似文献   

13.
博士后的学习和研究是完全有别与博士、硕士等研究生教育和大学生本科教育的。有人说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的教育是中国新闻教育的最高殿堂。假如这个说法成立.那么到现在为止.能够在这个殿堂里“朝拜”和研修新闻传播学“真经”的人也不到30人。  相似文献   

14.
黄钦  邓银行 《传媒》2021,(1):79-81
新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和模式,致力于改变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学术化倾向.但是,从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教育来看,现有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存在"学术漂移"的现象,其成因包括专业型硕士培养缺乏规制与认同、"双导师制"难以落实、产学研结合中的"囚徒困境"等.正确认识和对待"学术漂移"现象,需要妥善处理好高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市场化趋向、学术性与职业性、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统一性要求与多元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严林 《新闻知识》2006,(10):57-59
先从源头考量我国新闻研究生教育。1961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招收两名新闻学研究生(这是我国首次招收由国家纳入招生计划的正规的新闻学研究生),标志我国新闻研究生教育的开端,如今已有40余年的历程。其间,在经历文革十年“浩劫”后,自1978年,我国新闻研究生教育得以恢复并迅速发展,尤其是在1999年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后,研究生扩招的增幅逐年加大。2001年,中国普通高校在校生1214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9万人,博士研究生7.7万人。2002年在校研究生人数达49万人,这个数字到2005年已经突破100万。我国新闻研究生教育也随之迅猛发展。从教育外部关…  相似文献   

16.
日前,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上,《出版科学》主编、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方卿教授,当选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在本次新增专业学位和原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选聘和换届中,武汉大学共有13位教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0月20日,由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大学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研讨会正式召开。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近60位代表济济一堂,围绕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新闻传播教育办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回顾、国外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的启示等主题各抒己见,进行了充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复合型人才培养随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 ,复合型人才培养并不等于宽口径人才培养。新闻传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本科教育的横向水平复合 ,一种是研究生教育的垂直水平复合。要把新闻传播复合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必须在教学体制、专业观念、学科建设诸方面深化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档案的数量逐渐增多,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成为高校档案管理又一突出问题.基于此问题,本文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功能设计研究,以期有效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档案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适应多元媒介交叉融合的新形势,确立融合教育理念,准确定位新闻传播教育的立场,合理规划新闻传播教育体系,精准改革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方案,形成新闻传播教育的新特色,培养高质量的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