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几天,我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这本书并不像想象中的心理学书籍那样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相反,这本书很有趣,非常吸引人。全书向我们展示了66条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每一条规律自成一篇文章。每篇文章之前,作者都为读者呈现一个经典的实验、案例、故事或者问题情境。这样安排是为了激活读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唤起读者的探究兴趣,降低阅读难度。这本书我还没有  相似文献   

2.
爱的教育     
3月7日睛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两位老师:一位是父母,一位是老师。在老师的介绍下,我认认真真地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教育思潮》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承担的原国家教委社会、人文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于1999年8月与读者见面后在社会上受到普遍好评,并于2000年荣获了第12届中国图书奖。 作为责任编辑,我是这本书稿的第一个读者,读后深感这是一部充满新意的好书,获益匪浅。 本书研究了对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七种宏观的教育思潮,对它们进行了相当系统的阐述、分析和评论。像本书这样集当今世界七大宏观教育思潮于一体的专著在我国尚属首部,在世界也…  相似文献   

4.
徐乐乐 《教师》2013,(32):9-10
《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包含了杜威的理想,此书被称为教育学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本文旨在说明在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之前应有的观念和这本书的整体框架,以利于读者在整体上把握这本书.  相似文献   

5.
《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是由《光明日报》的记者夏欣就我国的素质教育问题,同几十位著名人物的访谈集纳而成。在本书的扉页,作者写下了访问名家的理由:他们经历过的教育是独特的;他们视线中的教育是丰富的;他们思考着的教育是深刻的。的确,这50位名人并不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但他们理性、睿智的思索及在自己领域内的绝对高度,使他们对教育的视角敏锐,时有真知灼见。我们为读者推荐此书,希望读者在领悟教育这个话题时能够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幼儿园究竟开设了哪些课程,这是许多幼教工作者和读者感兴趣的问题。1976年出版的,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维纳·希尔德布朗的著作《幼儿教育入门》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本书是作者根据幼儿园以及大学幼儿实验学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写成的,主要对象是大学学前专业的大学生,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老师以及广大的幼教工作者,所以,对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有详细的论述和具体的介绍。根据这本书的介绍,美国的幼儿园通常开设有如下十门课程: (一)室外学习活动;(二)创造性的美工活动;(三)发展智力的科学教育;(四)结构学习活动;(五)语言艺术;(六)儿童文学;(七)戏剧表演;(八)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九)郊游和邀请来宾活动;(十)饮食及炊事活动。 现根据该书的第八章,简单介绍一下美国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阿番 《福建教育》2013,(11):61-62
《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我向往已久,之前在书报上看过对这本书的介绍。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拜读它。这是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用时10年完成的一部力作。正如本书内容简介中写道:“是有志于提升品位的教育从业者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的确.吸引读者的不仅是本书作者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还有作者推心置腹的真诚和引入深省的观点。这是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一生阅读的书。  相似文献   

8.
<正>《大学生命教育相关课程教学经验及发展》(台北:心理出版社)这部书,是纪洁芳教授与黄丽绪教授邀请许多学者,就他们在生命教育的教学实践上的心得与体认撰写论文,汇集而成的一部著作。承蒙两位编者的好意,将全书书稿寄来给我先读为快,并希望我写一些文字作为本书序文。我非常感佩他们长期以来在生命教育教学上的努力,所以就不揣鄙陋,写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就教于本书广大的读者。  相似文献   

9.
今日之教育,就是未来之中国。然而今日中国之教育,正跋涉在一条并不坦荡的道路上。一方面,是社会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一方面是教育自身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击中左右彷徨,无法突围。一方面,是困顿不堪的老师们继续对学生做着许多连自己也不喜欢的事情,一方面是学生在各种巨大的压力和煎熬下苦苦挣扎。著名作家王宏甲撰写、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名为《中国新教育风暴》的长篇报告文学,对当前教育的困窘进行了深度透视和扫描,这本书一出版立即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反响,由此可见教育热点问题在社会上的关注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这本书借助大量案例和细节,揭示了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同时对新教育进行了热切的呼唤和期待。我们将分三期选载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希望引起读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主题课教育是培养孩子们自己作出决定,自己动手动脑实现自己构想的途径之一。下面是一位美国幼儿教师谈她的一次主题课教育。 主题课从读一本书开始 一个下午,我在活动室给孩子们读了拜尔德·贝朗写的《人类离不开石头》一书。这本书说明了人类和石头有着密切的联系。听完以后,  相似文献   

11.
文喆 《中国德育》2010,(12):95-96
“教育究竟是什么?”是一本社推出了这本书,书名就是《教教育》。不过你若想通过阅读这本一定会失望而去。因为虽然本书的加德纳、古鲁等100位思想家现当代的教育学者而言,似乎称帖一些,因为比起那些古典哲学似乎稍大一点,尽管他们在教育些学者对“教育究竟是什么”的没有统一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王斌华教授编著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一书的主要内容,即四个板块——比较研究、理论研究、国别研究和个案研究作了简要介绍,本书涵盖了双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章对本书的解读旨在希望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本书的价值,以期对当前新疆的民汉双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我在很偶然的情况下,从北京一位朋友手中看到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而且最初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特殊的外观———几乎呈正方形的16开本深蓝色的封面;然而,刚翻了几页,我便完全被其内容所吸引。我是出差途中,在机场候机厅和飞机上一气呵成读完这本书的。作为一个正在攻读教育哲学博士的中学教师,近年来因为专业学习的需要,我也读过不少教育方面的著作,但像这样富有魅力的教育著作是不多的。这本书告诉我,教育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与教育行为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常说:“深化教育改革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转变观念,也…  相似文献   

14.
正我读了《教师教育研究》这本书之后的第一感觉是非常接地气!因为这是一本我身边的人研究我身边教师教育的问题,这是宁夏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近年来对当地教师教育研究的成果。本书共收录了20位教师的31篇文章,它不仅回答了西部贫困地区教师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发展的这一问题,而且回答了当前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管仲《权休》中指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师是树  相似文献   

15.
我读过一个故事:在一家普通的幼儿园,一位刚刚入园的美国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开始接受他的人生第一课。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过来,说道:“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齐声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故事。“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出这样的书。”教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家有一个爸爸,有一个妈妈,还…  相似文献   

16.
德国作家保罗森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犹如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地随便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阅读它。”感觉很有道理。生活如读书,每个人都是书,每人又都是读者。读别人,又读自己。而自己是最好的一本书,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书。细想一下有时候我们连自己这本书都读不懂,更不要说读懂人生之书了。  相似文献   

17.
一位学生把《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推荐给我时,说这本书能让我想起童年许多的往事。阅读之后,这本书的确唤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然而更震撼我的,却是它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七位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作品.本书讲述的是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经历。作者因淘气被学校退学而来到了巴学园。  相似文献   

18.
王松泉先生的一部独具特色的专著——《语文教育板书学》已由大连出版社于1990年3月出版,它为我国的语文教育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我有幸读到过本书的原稿,并为之作序,大略地谈了一下作者创立这一学说的过程。现在,这本书已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我则又饶有兴味地看了好几遍,真是爱不释手,感慨万端。我认为,《板书学》的问世,标志着王松泉先生所倡导的语文教育板书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对我国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暑假读了三本教育类书籍,《改造学校待何时》无疑是最具震撼力的一本。一拿到这本书,就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不容置疑的反诘语气,豪气干云的标题语言,白底红圈、极富隐喻性质的封面图案,无不向读者昭示一种义无反顾、掷地有声的铿锵气概。  相似文献   

20.
陈峰 《宁夏教育》2011,(5):76-76
这是一个"教育神话",52岁的卡尔·威特生下了近乎痴呆的儿子,而这样的儿子却最终成为了一个"健康快乐的天才"——9岁考上大学,14岁成为哲学博士,16岁被聘为法学教授,23岁成为但丁研究领域的权威。这个神话的创造者,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卡尔·威特将儿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做法、感受、思考写进一本书里。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很多读者可能要带着猎奇和怀疑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因为"造星"时代神童的陨落已经让我们痛定思痛。但我要提醒你的是,这是一本极其理性的书,没有轰轰烈烈,没有独门绝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