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和网络媒体共同存在于这个社会,共同给人们提供着信息,很多时候还拥有共同的受众。在网络四通八达的今天,许多人担心网络媒体将夺走电视的观众,对电视构成极大的威胁。不可否认,网络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电视带来了冲击,但笔者认为还不足以构成威胁。从技术和资金上说,网络媒体要想同电视一样这么普及,还需要一定的时日。就新闻这一块来看,电视仍然有它牢不可破的优势。网络媒体是以它的交互性和超文本性而风靡全球的,然而,这些优势在新闻方面则无用武之地。新闻是以真实性为生命的,人们想要了解的是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2.
蒋宏 《新闻导刊》2006,(5):36-38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按照新闻的基本规律来说.不但要求每个情节、事实都要言之有据.而且要求在事实的联系和事实的总和上要给人们提供客观真实的途径.这样来使人们认识社会和时代的本质。这实际上有两个含义:一是新闻本身.对于记者来说.一篇具体的稿子要把它写真实:对于编辑来说.要把它处理真实。但这还不够.还要立足时代.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它真不真实。还要看它能不能表现事物本质和这个时代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一)为什么要提倡写现场短新闻 新闻改革中呼声最高的是写“现场短新闻”,回想起来,这个呼声是非常合理合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读者的要求。那么,“现场短新闻”究竟有何好处呢?笔者以为它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短:它符合新闻改革的方向,短是新闻本身应有之义,只因文革中新闻都越写越长,粉碎四人帮后人们拨乱反正,呼吁还新闻本身就有的属性——短,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二是“现”,即“现场”,这倒是应强调一下的。“现场短新闻”更难做到的是“现场”,要“现场”,这就要求记者事事时时要深入下去,到现场抓新闻,到现场去写新闻。新闻只有“现场”了,才会形象化,富有感染力。记者写稿能触景生情,富有激情,写出来的稿  相似文献   

4.
王善忠 《新闻窗》2013,(1):90-91
我们应当知晓:这个世界上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化!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在变,每一个时代正因为它的变化而极富特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时代感。而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特征,可谓是一个“策划”的时代。今天,我们无不体会了策划对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是如此的重要及如此的需要它。那么,人们每天离不开的新闻更是如此,好新闻尤其需要策划。所强调的是:我们策划的并非是新闻事件,那我们面对新闻事件发生时,所需要策划的就是我们的新闻文稿。  相似文献   

5.
以电视为主体的传播艺术,其主要的传达方式是视觉,因而有人称我们这个时代为视觉时代。它和口语时代的直接的视听方式不一样,必须以媒介为中介,因此,传播艺术的制作者们,想方设法要让人们看见。德吕克说道,电影的本质是“上镜头性”(电影导演在挑选演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他或她是否上镜头),阿倍尔·冈斯认为,“画面的时代已经到来”,因为电影首先是要让人们能够看见,而在杜拉克看来,电影是一门“视觉艺术”。①电视也可以作如是观。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形象文化”和“镜中自我”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这是传播艺术的基本审美…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外界信息的渴求日益增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读图时代”下各路媒体一时间盯上了“图片”这一利器,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语言,它在新闻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编辑通过对众多报纸新闻图片资源的二次整合把关,用电视声画手段多元化地呈现来自四面八方的新闻事件,真正做到了媒介“合竞”时代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的热潮刚刚过去,电视新闻据说已进入到“后民生”时代。这意味着,对于关注中国新闻改革的人们来说,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又形成了。不过,回过头静下来想想,有些问题还有待澄清。所谓电视民生新闻,从新闻素材、聚焦范围,以及报道方式来看,明明就是社会新闻,明明就是地方性新闻。①为什么从业者却要冠之以“民生新闻”?对民生新闻,尽管有不少批评意见,但整体而言,人们不仅认可了民生新闻的提法,而且对这种新闻类型寄予厚望。李幸认为,肇始于南京地区的民生新闻是“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8.
《新闻战线》上的《究竟信谁的?!》专栏,颇受读者欢迎。因为读者在报刊上遇到“究竟信谁的”这一类事是常有的。《究竟信谁的?!》能为读者解惑释疑,它还能促使报刊注意审核,防止差错。这个密切联系读者的好专栏,曾一度停了,后来在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的界定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当下的新闻传播领域,民生新闻正变得炙手可热。但民生新闻的许多问题迄今为止并未达成共识。其中,民生新闻与传统新闻分类学上的社会新闻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似乎一直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笔者以为,这个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民生新闻究竟能否构成一个‘严谨的科学命题’”这类核心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民生新闻实践的走向与发展。民生新闻究竟如何界定要弄清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究竟什么是民生新闻。众所周知,在我国,“民生”这个词的产生与使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如《左传》里就有“民生在勤,勤则…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深圳电视台所承载和传播的电视文化更具深圳特色?15年来我们苦苦求索,力图靠近这个目标。笔者认为,在深圳这个特殊的地区,其电视文化一定要以深圳特色来构筑,这一构架的三大支点,应突出地落在新闻、经济、娱乐三大类节目上。(一)深圳距香港最近,深圳及珠三角观众最易受香港电视文化的影响,也最易接受,尤其是新闻观念,新闻时效,甚至包括播报方式;21世纪的传媒更应该首先进入资讯时代!具体些说,在办新闻上,其主要新闻版块在栏目策划、包装方式和播报形式上都大可不必遵循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这是第一。第二是必…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被人们视为“社会新闻”的新闻又开始“热”起来。它不但在报刊上重新拥有了自己的领地,占据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有些单位还经常举办一些在社会上有过较大反响的“社会新闻大赛”,探讨社会新闻方面的文章,也逐渐增多。社会新闻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说它老,是因为报纸在创办初期它就存在,或者说  相似文献   

12.
对报纸而言,版面上的“连载”现象由来已久。但,一旦把它和“新闻连载”这个敏感的字眼结合起来,似乎就多了许多说不清的东西。其命运大抵就像“新闻策划”、“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一样引来新闻界的争议。 究竟什么是“新闻连裁’?人们在进行争论时,有的把它仅仅看作是一种现象,有的把它混同于深度报道,有的明确给出了定义,认为它是一种“新闻边缘体裁”。而这里,我们的思考是把它作为:对特定新闻的刊载所运用的一种报纸编辑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论电视艺术     
“电视艺术”这个词,在国内和在国外,已经使用多年了,可是,在1987年下半年到1988年上半年,我国学术界对于电视艺术是不是艺术却引起了一番热烈的争论。看来,电视艺术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还有待解决。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成立了“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在这之前,已有“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从这些团体的名称来看,电视是艺术似乎无疑。那么,电视艺术究竟是一种什么艺术?它包括哪些内容,范围多大,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们的电视经济宣传报道(这里单指经济新闻),还没能收能到它应起的效果,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电视新闻同仁的注意和思考。思考之一:电视经济宣传能否解决图像和解说“两张皮”问题呢! 在以住的经济宣传报道中,我们的电视工作者录制了一大批经济新闻和专题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效果如何呢!在传播者方面很  相似文献   

15.
《新闻战线》上的《究竟信谁的?!》专栏,颇受读者欢迎。因为读者在报刊上遇到“究竟信谁的”这一类事是常有的。《究竟信谁的川》能为读者解惑释疑,它还能促使报刊注意审核,防止差错。这个密切联系读者的好专栏,曾一度停了,后来在读者的要求下,于前年下半年又恢复了,为读者提供了好多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电视网络等新闻节目形式不断完善。众所周知,在信息时代,电视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主要电器,人们通过电视了解新近发生的各种新闻信息、学习知识以及享受娱乐文化活动。电视虽被公认有多种功能,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传播新闻信息,这点已被各级电视台所认同。他们将新闻节目的质量作为直接影响电视台权威性的因素,希望积极做好电视新闻节目以保持稳定的收视率,给电视媒体带来良好的声誉和公信力。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更加关注新闻节目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所带来的视觉享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在节目形式不断开陈出新,表现出一定的艺术表现力,以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之所以用“俗语”二字来谈电视新闻,无非是想放开谈,尽量能说的活一些。仅此而已。电视新闻这个词就包含了电视和新闻两层意思.电视是个大概念,新闻也是大概念,分门别类,包括得很多。电视人在一块嚼舌头,当然要说清新闻和其他类型的区别.新闻同仁在一块说新闻,自然要说情电视和其他类型的区别,所以我们在这里前者略说一后者评说.因为只有分清了这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区别.只有把这一事物的个性特征弄清楚了,把握住了.认识明白了,才能运用自如地去驾驭它。电视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它当然必须具备新闻的共性.必须具备新闻的基…  相似文献   

18.
齐玉 《新闻窗》2013,(3):92-92
一、电视民生新闻出现的背景从口头传播到印刷传播再到电子传播,这是人类信息传播经历的传播过程。电视媒介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所表现出来的信息给人一种空间感,能够将信息准确的还原。新闻是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也经历了上述的三个阶段。新闻从印刷时代转入电子传播时代后,电视新闻以自身的优势略胜纸质新闻。电视传播的特性能够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虽然传统的电视新闻联播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但却不如电视传播那样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更加注重对老百姓的关注和关怀。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传统的新闻传播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了。  相似文献   

19.
我订阅《新闻通讯》有六个年头了。在我的“新闻之路”上,《新闻通讯》就象一盏闪亮的明灯,把我引进了新闻这个辉煌的殿堂! 《新闻通讯》栏目众多,指导性强。随便翻开一期杂志,稿件都不会少于30篇,与杂志的订价相比较,还不到一分钱一篇。而其中的“通讯员促膝谈”、“新闻业务研究”等,则是广大通讯员最喜欢的栏目了。它通俗易懂,指导性强,这对众多还在新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角色的尴尬与超越李盛之每一类社会角色的基本内涵在于它的文化意义,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对主持人角色所传达的文化信息的认识与宣示还十分模糊。当然,“文化工业”的狂轰滥炸使我们这些生活在“感觉的时代”的人们已经些许感觉到了这个问题。感觉的结果不免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