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拼凑与双元学习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基于资源基础观和组织学习视角,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实证研究资源拼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重点分析双元学习在资源拼凑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IT能力对资源拼凑、双元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资源拼凑对企业创新绩效和双元学习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双元学习在资源拼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有中介作用;IT能力正向调节资源拼凑与双元学习之间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双元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付晓蓉  栾睿  庞晶 《科研管理》2019,40(1):76-88
本文研究渠道双元学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探讨了该过程中组织惰性的中介作用与双元平衡的调节效应。运用SPSS20及SMARTPLS3.0对234家中小企业渠道管理者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渠道双元学习对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组织惰性在渠道双元学习和渠道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2)渠道学习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存在双向影响;关系惯性与知识惰性在双元学习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影响过程中有显著差异:探索式学习克服组织惰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利用式学习强化关系惯性,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存在负面效应;(3)双元平衡在学习对知识惰性产生影响的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本研究结论有益于拓展渠道理论的研究视野,补充完善了渠道研究的理论框架,对渠道成员通过双元学习提高应对高度变化的市场环境的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及社会嵌入理论,文中从组织情境中的外在资源和员工个体所具备的内在资源2个角度,以工作双元压力作为自变量,工作繁荣为中介变量,以员工创新力作为结果变量构建文中的研究模型.从组织情境特征中选取领导授权赋能和组织支持感作为工作繁荣之间的调节变量,为工作压力和员工创造力之间关系寻找新的边界.通过对352个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分析了双元压力对员工创新力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挑战性压力对员工创新力有积极效应;阻断性压力对影响员工创新力有消极效应;领导授权赋能组织支持感正向调节挑战性压力与工作繁荣的关系,负向调节阻断性压力与工作繁荣的关系;工作繁荣对双元压力和员工创新力有中介关系.本研究深化了个体和情境因素对员工创新力的影响机理,对企业创新管理实践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创新氛围作为企业创新活动的“软环境”,对双元组织学习以及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根据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企业创新氛围、双元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双元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创新氛围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双元组织学习在企业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负向影响创新绩效,但对企业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研究结果不仅对企业创新氛围与双元组织学习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启示,同时对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重视创新氛围和双元组织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耘  赵富强  肖洁  胡伟 《科研管理》2021,42(9):193-200
   跨界整合时代,内外资源融合的双元创新成为组织生存发展的现实选择,而员工创造力是组织创新的基础,其作用发挥有赖于组织人力资源实践的支持、积极工作状态的激发及心理安全氛围的诱导。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通过界定AHRP的内涵构成并构建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探究了其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与分步回归发现:(1)AHRP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与工作繁荣,工作繁荣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2)工作繁荣部分中介AHRP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3)心理安全感负向调节AHRP对工作繁荣的直接作用以及其对员工创造力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观开放性视角,探究团队跨组织搜索与经验开放性对于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作用.在团队层次,发现团队跨组织搜索与团队创造力显著正相关,情景式学习和借鉴式学习两种外部学习方式在团队跨组织搜索和团队创造力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个体层次,根据远端个性差异影响近端状态差异进而影响绩效的理论,提出经验开放性通过创新自我效能对个体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的假设并得到支持.跨层次研究结果发现,团队跨组织搜索负向调节了创新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即创新自我效能在低团队跨组织搜索水平下起到显著中介效应,说明团队层次开放性和个体层次开放性对于个体创造力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观开放性视角,探究团队跨组织搜索与经验开放性对于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作用。在团队层次,发现团队跨组织搜索与团队创造力显著正相关,情景式学习和借鉴式学习两种外部学习方式在团队跨组织搜索和团队创造力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个体层次,根据远端个性差异影响近端状态差异进而影响绩效的理论,提出经验开放性通过创新自我效能对个体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的假设并得到支持。跨层次研究结果发现,团队跨组织搜索负向调节了创新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即创新自我效能在低团队跨组织搜索水平下起到显著中介效应,说明团队层次开放性和个体层次开放性对于个体创造力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经验学习与归因理论,构建有调节的双中介作用理论模型框架,研究失败情境下创业韧性与再创意愿的因果关系机制,重点探究双元学习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机理,同时引入反事实思维作为创业韧性对再创意愿作用机理的边界条件。实证研究发现:(1)创业韧性对再创意愿有积极促进作用;(2)双元学习在创业韧性与再创意愿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导向反事实思维调节创业韧性对探索式学习的直接作用以及其通过探索式学习对再创意愿的间接作用;(4)他人导向反事实思维调节创业韧性对利用式学习的直接作用以及其通过利用式学习对再创意愿的间接作用。因此,创业失败的创业者通过对失败事件的反思、解构与归因,进行有目的地进行创业学习,可以激发创业者的再创意愿,从而为创业失败者东山再起提供自我进取与社会支持的理论依据与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以学习空间(包括空间紧密度和知识面)为中介变量,团队反思为调节变量,建立团队行为整合对双元创新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运用嵌套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学习空间(包括空间紧密度和知识面)的中介作用,发现团队行为整合与双元创新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学习空间紧密度和知识面均在团队行为整合和双元创新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检验团队反思的调节作用,发现团队反思在团队行为整合和双元创新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双元分化架构视角与网络效应交互理论,构建“双元创业导向(推进型与开发型)—双元组织学习(应用式与探索式)—双元创新绩能(利用式与探索式)”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双元网络平衡(权力与惯例)的调节作用,通过中国情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联合大数据开展实证调研工作,详细诠释整体效应与局部效应的差异共同体。结果表明,双元创业导向和双元组织学习分别积极显著影响双元创新绩能,双元组织学习积极显著影响双元创新绩能,同时双元组织学习发挥中介效应,而且双元网络平衡呈现正U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个人—组织匹配理论、双元学习理论和创造力相关理论,探讨双元型人力资源系统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以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336名研发人员为调查对象,运用多层线性回归分析法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双元型人力资源系统与员工创造力呈显著正相关;双元学习在双元型人力资源系统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情境分离能力对双元型人力资源系统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强化效应.研究结论不但丰富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视角,对如何在创新过程中开展双元学习和激发员工创造力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富强  周倩陈耘 《科研管理》2022,43(11):124-133
本研究基于社会信息加工与资源保存理论,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结合391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和分层回归分析,探究内外整合开发对个体创新绩效影响的知识操纵中介作用机制,同时考察其作用机制发生的证明目标导向边界条件作用。实证研究发现:(1)内外整合开发对个体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操纵在内外整合开发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中有显著中介作用;(3)证明目标导向调节内外整合开发对知识操纵的直接影响及其通过知识操纵对个体创新绩效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员工建言行为能推动组织学习和创新,改善团队和组织决策;同时,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促进他们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但现实中,员工面对组织中的问题常常"沉默不语"。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与动机协同理论,探讨双元领导通过员工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对建言行为的影响,以及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协同效应,揭示了双元领导影响员工建言行为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双元领导正向影响员工的建言行为;员工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在双元领导与建言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员工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存在协同效应,即外部动机正向调节内部动机与建言行为的关系,内部动机正向调节外部动机与建言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团队目标取向视角出发,探索在动态环境下双元领导行为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理,构建双元领导行为、团队目标取向和团队创造力的概念模型。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41个创新团队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具有二元平衡关系,基于两者交互的双元领导行为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力;(2)变革和交易型领导提升团队创造力的路径机制不同,变革型领导通过团队学习目标取向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团队创造力,交易型领导则通过绩效证明目标取向影响团队创造力;(3)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双元领导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9,(7):15-20
通过组织层次双元创新作用于组织层次制造业服务化,构建了个体层次反馈寻求的跨层次演化主模型;在主模型中引入战略柔性调节变量形成了本文的理论模型。通过对在华跨国制造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450份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个体反馈寻求对于组织层面的双元创新以及制造业服务化均有积极的跨层次促进作用;双元创新能够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并且在反馈寻求与制造业服务化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战略柔性在个体反馈寻求与组织双元创新关系中起着跨层次调节作用;战略柔性在双元创新与制造业服务化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498位入职在半年以内的新员工群体进行纵向动态追踪研究,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视角,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创新情境下双元领导效能机制整合模型。考察了双元领导对新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尤其是检验了新员工基于"认知"的创意过程参与感和基于"情绪"的情绪智力的双重中介作用以及新员工感知的组织创新氛围和反馈寻求导向等组织特征和个体特征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双元领导与新员工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创意过程参与感和情绪智力在双元领导与新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从组织特征出发,新员工感知的组织创新支持氛围对双元领导与新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强化效应;从个体特征出发,新员工反馈寻求导向对双元领导与新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强化效应。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双元领导呼应了当前不确定性环境下为满足矛盾和竞争需求对现代领导理论提出的新诉求。基于"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和社会交互理论,采用52名团队领导与266名成员配对数据,探讨了双元领导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及团队建言的中介作用和团队认同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双元领导对团队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建言在双元领导与团队创造力间起中介作用;团队认同在双元领导与团队建言关系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式控制和社会控制,BIM、WECHAT技术平台都可以获取组织双元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知识,但技术平台是否通过双元管控(正式控制,社会控制)的中介作用影响项目组织双元学习还缺乏理论和实证支持。为探讨技术平台和双元管控的共同使用对项目组织双元学习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双元管控(正式控制、社会控制)及不同类型技术平台(BIM,WECHAT)与不同类型学习(探索性学习,利用性学习)绩效之间的理论框架,对建筑企业的210位项目经理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AMOS22.0,bootstrap进行分析和检验,SPSS22.0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式控制、社会控制及两者的均衡使用均对项目组织双元学习及均衡有显著正向相关影响。正式信息技术平台(BIM)、非正式信息技术平台(微信)及两者的均衡使用均对项目组织双元学习及均衡有显著正向相关影响。正式控制和社会控制部分中介了技术信息平台与项目组织双元学习的正向相关关系。此外,正式信息技术平台(BIM)正向调节双元管控平衡使用与项目组织双元学习平衡的正向相关关系,非正式信息技术平台(WECHAT)负向调节双元管控平衡使用与项目组织双元学习平衡的正向相关关系。综合来看,不同类型技术平台和双元管控双管齐下的策略对项目组织双元学习及均衡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19.
组织学习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前因变量,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探索企业双元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持续创新能力理论、可持续发展绩效理论、协同理论和权变理论,探究动态环境下双元学习及其互补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以及持续创新能力在该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对来自江苏和河南的179份企业调查问卷所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双元学习及其互补性正向影响持续创新能力,持续创新能力正向影响可持续发展绩效;持续创新能力在双元学习及其互补性对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既负向调节探索性学习和持续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也负向调节持续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到的管理启示为:企业必须双元学习"双管齐下"才能获得良好的持续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绩效,重视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且在高环境动态性下更应该注重双元学习互补性对于可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转型与技术创新改革发展新阶段,构建跨功能团队成为组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路径,开发与培养跨功能团队创造力也因此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内27家中小科技型企业的75个跨功能团队的深入调研,将内隐协调引入个体—组织匹配与跨功能团队创造力关系中,探讨个体—组织匹配对跨功能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并将内部人身份感知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组织匹配度越好、内隐协调水平越高,越容易激发跨功能团队创造力;个体—组织匹配通过内隐协调对跨功能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效果显著;成员内部人身份感知程度越高,内隐协调在个体—组织匹配与跨功能团队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越强。据此,提出了跨功能团队创造力提升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