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76):31-33
统编教材里设置的《语文园地》,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都有指导意义。可不少一线教师对这一板块的认知并不明确,在教学策略的运用方面也比较模糊。教育者应当综观整体,准确定位;专项统整,多管齐下。探秘一"园",让《语文园地》满"园"春色。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线教师因《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章节、《战国策》章节等与统编教材相关篇目教学内容截然不同而产生困惑的现状,指出通过梳理教师认知的成因,以及“层累的古史观”对《经典常谈》的影响,弥平两者之间的差距,进而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打破其原有的对古代典籍的零碎的经验感悟,形成对文化演进的完整认知。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课程教材改革 美国是一个无统编教材的国家,教材的编写、发行和选用完全由市场经济的杠杆起调节作用。所以,大学可以编教材、出版商可以编教材,教育机构可以编教材,甚至个人也可以编教材。美国究竟有多少种教材,谁也统计不起来,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州与州课程设置不同,使用教材不同,甚至州内各市、各校课程和教材也不相同。 面对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也是为了新一轮的市场竞争,美国教材改革之风可以说是风起云涌,但总的来讲,美国的教材改革与发展有如下几个带倾向性的特点: 1 按人类发展史和认知论的观点重新组织教…  相似文献   

4.
“胜质则史”、“《诗》亡而后《春秋》作”,史同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与成果,其间因缘割舍难尽。中国史学之发达,重史崇史观念之浓重世所罕匹,史学堪称中国古典明的渊薮与结晶。化精英在长期大量纪传体历史编撰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规范系统-史传传统深受学濡养,同时又对学尤其是小说创作嘉惠良好。薪尽火传,富含学性的前四史及六朝正史虽为刘知几《史通》诋斥摧抑,并造成后世正史学意味的剧衰,其叙事写人艺术却在唐人传奇小说中延伸发展,对史传传统实现创造性转化正是唐人传奇小说号为“一代之奇”、“特绝之作”,从而宣告了中国古典小说体独立。成败两由之,史因缘洵为解读中国小说史的总枢机与大关键。  相似文献   

5.
杨花 《教育》2022,(5):55-59
自统编教材全面推行使用以来,调研发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映出有相当一部分聚焦在不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即教学目标定位不够精准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们很渴望把课上好,但常常一顿猛力过后,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与统编教材的联系,整体把握、精准把握统编教材等问题,似乎依旧模糊不...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教育司于4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了《公债经济学》等八门统编教材审稿会。这次审稿会的任务是对财政部统编教材规划中的八门教材送审稿进行审查。这八门统编教材是,《公债经济学》(本科)、《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本科)、《国民经济计划学》(本科)、《国民经济计划原理》(本科)、《数理统计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本科)、《国民经济计划原理》(专科)、《经济应用数学》(专科)和《政治经济学》(专科)。会上除对这八门教材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外,还  相似文献   

7.
2019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四季之美》源自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枕草子》。虽然卞立强译的《四季之美》语言优美、广为流传,但却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日本四季审美意识的误读,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与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文梳理《四季之美》在我国的流传以及入选语文教材的情况,探析译文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译文问题致使对日本传统美意识理解的不足与偏差。中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编外国文学作品时要对译本进行甄别,即便为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而对译本作修改也要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之下。惟其如此才能达到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文言文比重,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关注还不够。基于此,本文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为例探讨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前精准化学情分析,教师通过设计并推送课前学习任务、根据课前诊断性检测结果进行课前精准化学情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体会文言文的情感以及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冯至。作为现代派诗人的冯至,其《十四行集》有着浓厚的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和里尔克式的神秘主义色彩,同时期的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同样也充满了对“存在”的叩问和生命的沉思。目前学界对这篇散文的解读往往失之明晰,总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如,统编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对这篇文章的解析:“整篇散文是一个‘游’与‘思’互动互补的整体。作者步入森林、草原、山谷,  相似文献   

10.
汉魏之际思想与文化蜕变尤烈,学术分野甚剧,各方学问得以突破经学框限而独立发展。期间史学之昌、史注之盛,促使学人以己身所学为《汉书》训章释句,曹魏人如淳凭其律学功底,征采大量的律令、律说等内容以注释《汉书》,既广征博引、解制明典,又彰显了引律注史的注释体例与风格。如淳《汉书》注引律注史的意义,已超出文献学上训诂注疏之功用,更为后世研究汉魏典章制度,特若汉魏律说提供了最直接的文献材料,同时也为后人窥视曹魏律章句学的研习与传承提供了视角,实堪称"史之功臣,古之益友"。  相似文献   

11.
2017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一年级开始使用教育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并逐步实现《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统编统用。各省依据新课标新编的教材虽然即将不作为教材使用,却可以成为本课程重要的资源。本文以《道德与法治》教育部统编版、苏教中图版(2011年课标修订)为例,通过对教材的编写理念、逻辑、内容以及呈现形式的多元解读,探索多版本教材的求同存异、融合创新,从而提升教学观念,拓宽教学思路,丰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2.
对于崔与之词,南宋以迄近代的评论似乎都不曾涉及其词史地位的判定。但到了现当代,建立在崔氏《水调歌头》基础之上的"粤词之祖"说几成定论。对崔与之词史地位的认定,主要是认为其代表作豪迈雅健的词风对后世广东词人影响极大,这明显与当时国内普遍崇尚伤时忧国价值取向的文学批评风气有关。事实上,基于种种非文学因素积淀而形成的读者尊崇,与相关作家文学史真实地位的判断之间,往往存在隔膜,即个体社会价值的完全裸露过程,经常是其经典作品的非文学价值渐渐凌驾于文学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尊崇与文学史定位之隔离的制造过程。泯除或者解构类似的隔膜,检讨和反思类似的文学批评史现象,可以为探寻文学批评发展史提供有益的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13.
《诗》中富含名物,《诗》作为经学典籍,其价值观念的构建是以实实在在的名物为基础的。后世对《诗》中名物的不断阐释,构成《诗经》名物学,成为《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魏《诗》学演进与价值构建中,对于名物的释义有着清晰的发展线索与明确的内容表达。两汉经学今古文交错发展,《诗经》名物释义以“随文释义”为基本方式,释义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样;魏晋南北朝经学衰微,以王郑之争、南北之争为背景,《诗经》名物释义在“随文释义”的基础上,出现以《陆疏》为代表的摆脱经学束缚而“独立阐释”的发展模式,且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此基本路径下,汉魏《诗经》名物释义整体上体现着以“伦理政治表达”“语言文字训诂”“名物本体疏解”为主的表达内容。这些内容对唐代《毛诗正义》的成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设计指导思想: 1.人教版新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的“洋务运动”一课和统编教材“洋务运动”一课,在教材编排上,有很大变化。统编教材的章目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把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相联系。新编教材的课题是《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把政局变动与洋务运动相联系。怎样的编排更好,可以进一步研究,。但新教材是从一个新角度去分析这一段历史。把握好这一点,是讲好这节课的关键之一。 2.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寻求富强道路的探索史。洋务运动是这一  相似文献   

15.
大学历史学专业统编教材对于培养学生构建基本历史知识框架无疑有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统编教材各版本因存在明显缺陷,诸如千本一面几无特色、纲目繁缛无可读内容以及最新学术前沿表述缺失等,极不利于发挥教师自身所长、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但目前师生已形成了对教材的依赖,客观上严重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历史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现有的统编教材,有两条路子可走,一是以教学和学习指导大纲取代现有统编教材;二是重新编订以基础知识篇、学术前沿篇、典型史料篇组合而成的新教材。  相似文献   

16.
自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以来,更多教师感受到了课程的根本任务、基本理念。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从知识学习到生活构建的转变,更加全面深入地向教师明确了新时代思政课要教什么、怎么教。"经验导入—直面矛盾—判断选择—体验成长—行动指导"的教材模式,使教材更加生活化、大众化,也更适合学生学习思维。  相似文献   

17.
由朱绍侯先生主编、西北大学等十院校编写的《中国古代史》于1990年修订后再版发行。笔者从事历史教学多年,使用朱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作教材,边教边学,受益匪浅。但也发现包括印刷错误在内的诸多不足之处,试写出来,以求正于朱绍侯先生与编写组的诸位先生以及读者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正>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中《论语·十二章》的第一章内容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这一章也是《论语》的开篇第一章,被后世称为"孔门三乐"。一乐:学习之乐。教材将"时习"注解为"按时温习";将"时"注解为"按时"。这样的注解在学术界还存在一定争议。一些学者将"时"解释为"恰当的时机";将  相似文献   

19.
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记事严谨真实,史料可靠,被后世奉为史传学的典范。曾被鲁迅先生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选入高语第二册的《鸿门宴》一段,其中却有两处明显的疏漏。  相似文献   

20.
统编语文教材增加了革命文化类课文的篇目,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此类课文带有时代的烙印,与学生认知层面有“代沟”,不易理解,教学效果也不佳。在“双减”背景下,可以以预习作业为导向、以辅学作业为支架、以拓学作业为载体,带动课堂、优化课堂,真正实现“减负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