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12,(2):64-65
我国微生物学领域研究应用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国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应用发展迅速,发现的微生物新物种增多,中国科研人员在国际权威的微生物学术杂志刊登论文所占比重较高。微生物学的应用范围广泛,从酒类、酸奶、味精等传统发酵酿造,到微生物能源、  相似文献   

2.
近来,国际上有关"超级细菌"的话题不断,国内也出现了超级细菌的病例报道。一时间,超级细菌成为继"非典"和"甲流"之后公众关注的又一热点卫生问题。由于职业的关系,笔者经常与细菌和抗菌药物打交道,因而对这一问题多了几分留意。可巧笔者现正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访问学习,因而有幸拜访了"NDM-1"超级细菌的发现者——卡迪夫大学微生物学教授蒂莫西·沃尔什(Timothy Walsh),所以对该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觉得有必要谈谈对超级细菌最直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学"课程是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为使"微生物学"课程的建设适应新时期教改的需要,本文从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王丹 《科技风》2013,(2):182
现代临床生物学涵盖了系统理论与丰富的实践,对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和临床医学来说,这必将会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本文试探讨临床微生物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应用发展迅速.发现的微生物新物种增多,中国科研人员在国际权威的微生物学术杂志刊登论文所占比重较高。微生物学的应用范围广泛,从酒类、酸奶、味精等传统发酵酿造,  相似文献   

6.
王文平  刘云  何颖  谭龙 《科研管理》2015,36(3):127-137
基于中国学者在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电子电气工程、数学、医学、神经科学、物理学等6个重要研究领域发表的SCI论文,分别将国际合作论文和非国际合作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构建论文跨学科研究程度的测度指标,评价国际科技合作对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影响程度及中国与世界跨学科研究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国际合作促进了跨学科的研究;但国际合作推动跨学科研究的程度受研究领域的影响,新兴的、应用性较强的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程度较高;国际合作论文的跨学科研究程度逐渐提高;中国在多个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程度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管理》2015,(6):3-9
2015年正值《自然辩证法》发表90周年,恩格斯在这本影响巨大的著作中高度评价了巴斯德为反驳当时流行的自然发生说所做的实验。通过考察19世纪前后西方微生物学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巴斯德为证伪自然发生说所进行的实验的确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实验虽然尚不足以彻底说服那些顽固坚持自然发生说的人们,但它却为微生物的发展,尤其是细菌可通过传染致病学说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巴斯德的贡献,德国的科赫、贝林和埃尔利希,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学者19世纪后半叶才能在微生物学领域建立一系列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8.
如何科学地对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能力进行国际比较是国家科技水平评估与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科技论文发表与被引记录,构建考虑影响滞后和多期影响的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的"活跃指数"、"吸引指数"、"效率指数"和"综合研究能力指数"等四个相对性指标,分别用于定量比较刻画与评估各国在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活动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努力、影响、效率和综合研究能力的水平,实现了既定观测期内同时从横向与纵向的视角分析比较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能力,可用于刻画国家在科技领域的相对位置与竞争格局。本文以国家重要科技领域——储能领域为例,运用新构建的四个相对性指数评价主要国家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能力。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  相似文献   

9.
<正>他说:当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就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他是第一个投身病毒研究的中国人,是开辟了微生物学新篇章的医者,是推翻日本人人尊崇、号称"发现沙眼病毒体第一人"医学家野口英世论断的中国医生。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称他是"预防领域里一位顽强的战士""他祖国的优秀科学公仆""一个必须写在世界医学史上的中国人"。时至今日,中国知道他名字的人,依然很少。他就是世界著名微生物专家汤飞凡。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打喷嚏。但当听到"一个喷嚏里大约含有30万个细菌,喷嚏憋着不打等于吞细菌"的说法你还能淡定吗?近日,荷兰的一项研究引发热议:在公众场合,很多人喜欢捂住嘴掩饰打喷嚏。这种打法,真的是在吃细菌吗?对于这一问题,中西医存在不一样的解读。西医:呼吸道细菌早已与人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微生物学课程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及网络教学模式特点,阐述了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了微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思,分析了微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效果。该模式能有效实现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2.
2015年5月7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进一步加大网络商业方法领域发明专利保护力度。"本文针对其中提到的网络商业方法领域,在对中文专利数据库中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定量统计的基础上,从年度变化趋势、主要申请人的情况的角度进行了专利申请状况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蕾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34-337,344,351
作为我国微生物学研究领域水平最高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微生物研究所历来重视国际合作,特别是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发挥自身优势,与国际著名学术机构发展长期双赢合作;在营造国际化环境,建设国际化研究所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成立国际合作专门机构,并在财力和物力方面为国际合作提供保障;充分发挥国际人才的骨干作用;"引进""输出"并举,以交流促进创新等。  相似文献   

14.
以"百人计划"、"长江学者"与"千人计划"的入选者(共计4 433名)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学科领域开展了定量研究,并与美国NSF最新出版的《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年)报告中的美国高等教育以及美国当前科技劳动力的学科领域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主要聚焦在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学科领域。美国在读博士的学科领域前三位分别是工程学、生物学以及物理科学,而当前科学与工程劳动力职业中学科领域前三位分别是计算机和数学家、工程学家和生命科学家。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我国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通常3D打印所用的"墨水"都是塑料或金属粉末等,它们适合制造一些高强度材料,但生物相容性材料如皮肤移植物对材料的柔软度和韧性要求极高,传统"墨水"不符合要求。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内含不同种类细菌的3D打印"活墨水",适用于皮肤移植、化学物质降解等多个领域。这项新成果被命名为"功能性活墨水",对人体及环境无害。  相似文献   

16.
情报研究新模式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立业  王坚  雷孝平  陈强 《现代情报》2012,32(6):158-161,164
"事实型数据+专用方法工具+专家智慧"的科技情报研究方法论,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情报研究新模式。我们选取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的视角,在海水淡化领域的研究过程中对这种的情报研究新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权开兄  杨玲 《青海科技》2010,17(2):75-80
本文通过微生物浸铀这一新的浸矿方法的试验研究,从微生物学、湿法冶金两个角度对细菌浸出的影响因素和微生物浸矿机制作了初步探讨,对培养基、酸度、温度、氧气供给量、阴离子和阳离子浓度、矿石粒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氧化亚铁硫杆菌浸铀扩大试验,总结了浸铀机理,探讨了细菌浸铀与721铀矿石的关系,以及浸出时间、浸出剂中Fe3+浓度等因素对铀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浸出(槽浸)可提高铀的浸出率、降低酸耗、缩短浸出时间,且工艺操作简单、经济效益好、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8.
汤飞凡,湖南醴陵人,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他毕业于湘雅医学院,1925年至192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细菌研究工作,因成绩优异,被美国微生物学权威泽塞尔教授聘为得力助手。回国后,被上海医学院细菌学聘为教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3):272-273
我国首个杀蚊微生物基因组——球形芽孢杆菌C3—41菌株全基因组的测序工作日前由武汉病毒所的科研人员完成。相关成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细菌学》和《应用微生物学》杂志上。球形芽孢杆菌是专一感染各类蚊幼虫的天然病原菌,C3—41菌株是武汉病毒所筛选出来的优良杀蚊细菌,由其开发的我国首个注册微生物杀蚊剂已连续应用了20年,  相似文献   

20.
手机有"毒",但巨大的危害可能是在手机"退休"之后。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危害,是比香烟的危害更大,还是微不足道,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手机含有细菌、病毒和剧毒物质,倒是不容置疑的。一份新研究称,手机是细菌的温床。美国科学家在对芝加哥一个办公室里随机抽取的8部手机进行检测时发现,这些手机上的大肠杆菌的数量异常多,每部手机上的细菌数量大约是2700到4200个单位,这比每半杯饮用水中的细菌数量应少于1个单位的卫生标准,超标了成千上万倍了。这种细菌进入人体,完全可以导致流感、结膜炎或腹泻。科学家认为,手机其实很像卫生间的门把手,不仅仅会沾染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