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IncoPat专利库为数据来源,构建检索策略获取到江苏省“双一流”建设高校2010-2019年平均专利转化率为3.11%,苏州大学近4年专利转化非常活跃,南京中医药大学等6所高校专利转化与“一流”学科关联度超60%,专利转化模式较为单一;主要原因在于政策引导存偏颇、质量审核机制缺失、专利转化未融入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评价和奖助机制存缺陷、转化模式单一、职务发明产权归属制约、优势学科的转化效能较低;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坚持质量优先实施专利全流程管理、优化高校组织架构、探索职务发明权属改革、突出转化导向理念,积极对接产业实施、创新专利许可模式、加大高校优势学科产业辐射效能、加强专业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俊艳  雷玲  高文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4):110-117
专利是高校科技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聚焦高校专利技术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以下简称"三权下放")改革政策效果评估,采用我国65所高校2009—2017年的科技统计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评估"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效果.研究发现:(1)"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对高校专利转让数量和转让收入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试点政策对专利转让数量存在时间滞后效应,对专利转让收入存在动态效应;(3)试点政策效果存在异质性,主要促进了"双一流"高校、东部高校和理工类高校的专利技术转移;(4)专利申请对于试点政策促进专利技术转移具有中介作用,试点政策通过减少专利申请提高专利技术转移绩效.研究表明"三权下放"改革初步达成了政策设计的初衷,但需持续追踪"三权下放"改革的影响,以更好地发挥政策的效果和效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改革是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重要举措。采用65所高校2009~2017年的科技统计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SM-DID)评估“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效果。研究发现:(1)“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对高校专利转让数量和转让收入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试点政策对专利转让数量存在时间滞后效应,对专利转让收入存在动态效应;(3)试点政策效果存在异质性,主要促进了双一流高校、东部高校和理工类高校的专利技术转移;(4)专利申请对于试点政策促进专利技术转移具有中介作用,试点政策通过减少专利申请提高了专利技术转移绩效。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美日德以等国外发达国家在职务发明成果转化中涉及的科研人员所有权和收益分配方面的经验,以及对国内科技成果转化产权改革路径的探讨,指出现行职务发明成果转化中实施产权激励政策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其优秀经验提出促进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产权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在国家政策和项目课题的驱动下,高校中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都急剧增长。因此,对高校所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的可转化性进行评估,获取具有转化价值的专利,可以盘活高校中的专利资产,促进专利在市场上的流通。[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和咨询专家意见,初步构建适用于高校专利可转化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其次,通过对广西11所地方高校已成功转化的专利和未转化专利进行文献计量,得到具有差异的特征指标,并使用BPNN模型对未转化的专利进行可转化性评估;最后对各所高校专利的平均转化价值进行排序。[研究结论]与其他地区的高校相比,广西11所高校的发明专利整体转化价值并不高,且不同类型院校之间的专利平均转化价值也存在着一定差距。通过结合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提高高校专利质量和促进专利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共词分析法研究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文本内容,分析已有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的关注焦点和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四川省2012-201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从政策类型、参与主体等视角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存在问题,并从完善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制定基于成果转化人的激励方案等方面给出政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4年9月对中国9所211高校首次推行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试点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对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进一步研究政策效果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试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科技评价体系中"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人力资源效率和科研经费利用效率来促进科研水平的高质量发展,但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些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结论为中国高校全面持续深入推进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和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窦志强  马佰莲  许红 《情报杂志》2023,(5):169-174+53
[研究目的]高校专利源于发明人的科研活动,发明人对其可转化性起决定性作用。从发明人特征角度研究专利可转化性对专利转化评估与质量管控机制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研究方法]该文从多个维度构建发明人特征指标体系,以2873件高校授权发明专利为分析样本,先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对比转化组与未转化组样本之间各项发明人特征指标的差异性,再用二元逻辑回归的方法研究各指标与专利可转化性的关系。[研究结论]高校专利可转化性与其发明人特征显著相关;重视专利质量而非数量、具备高级职称、担任行政职务且与多家企业有过合作的发明人所创造的专利可转化性更强。高校专利工作应从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通过政策改革等方式引导发明人主动加强产学合作、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深度参与专利转化。  相似文献   

9.
从incoPat专利库检索获取2010-2019年江苏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专利转化相关数据,分析相关高校专利转化实施状况,结果表明:15所高校专利申请总量较大但转化实施严重不足,且转化实施的大多为发明专利,其中南京林业大学的实用新型专利的产业价值和市场关注度较高;大多数高校近几年专利转化交易较为活跃且持续性和稳定性较好,其中苏州大学2016-2019年的转化活跃度达102.55%;南京中医药大学等6所高校的专利转化与其一流学科建设相关度超过60%;大多数高校与产业协同合作水平相对较高但转化模式较为单一,受让企业平均受让专利数量维持在1.2~2.6件,其中南京大学的产业对接广度和深度表现较为出色.进一步挖掘制约高校专利转化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法律约束冲突与权属、政策导向与质量审核、科研绩效评价指标、转化配套与产业衔接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实施专利全流程管理、优化高校组织架枸、探索职务发明权属改革、突出专利转化导向理念、创新专利许可模式、加大优势学科产业辐射效能、加强专业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多年来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高校专利良莠不齐。三部委《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质量优先,突出转化导向,加强政策引导,到2025年,专利质量显著提高,专利运作能力显著增强。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是提高专利质量和专利转化率的重要环节。从转化导向出发,将技术交底书分为三大类别,根据不同类别的特点分别建立申请前评估模型,并论述了三大类别的分类及评估模型的构建缘由及具体实施实例。旨在加强后期专利运营,为重大项目提供专利规划,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高校是人才集聚和知识集聚的地方,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高校的科技投入在不断加大,科技成果数量成快速增长趋势,然专利成果转化数量并不尽人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以抽样数据分析和描述性统计数据为基础,从高校惯性价值观对专利转化的影响,高校职称评审政策导向对专利转化所产生的影响,高校专利的价值判断对转化的影响,高校专利与产业关联度对专利转化的影响,国家专利政策性导向对高校专利转化所产生的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高校专利转化所产生的影响,市场技术中介服务能力对高校专利转化的影响等七个方面分析了高校专利转化所受的制约因素,并从高校、政府、市场技术中介、企业四方联动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提高高校专利转化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专利质量评价是政府或企业在投融资决策、技术产权转让、科研成果评价等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专利质量含义等相关内容的调研与梳理,拟从技术、法律、经济三个视角出发构建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运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和利用模糊评价法对专利质量进行评估的综合评价模型。结合案例分析说明该模型可行性与有效性,为专利质量评价提供了一个更具科学性与实操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专利评价体系是对专利进行分级管理、推进专利转化、提升高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熵权理论,从专利技术性、法律性和申请人主体三个维度筛选评价指标,选取了适用于中国高校专利状况的15项专利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提出熵权法权重计算模型,并对17所高校在2011、2015、2019年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分析了专利质量指标权重演化,并基于时间轴和院校间横向得分对比,得出高校整体专利质量的提升及目标高校专利呈现分化等结论。构建的评价体系可为高校专利分级管理、知识产权运营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研究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专利质量评价模型,基于高校生物医药专利转化的角度进行专利质量评价模型检验与验证,对比分析中国、美国代表性高校生物医药专利质量。研究结果显示:被引次数、简单同族专利数、权利要求项数、首项权利要求字数、专利文献页数和是否委托专利代理机构6项指标与高校生物医药专利质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中国高校生物医药专利质量与美国尚存差距,主要体现为缺乏基础专利、核心专利和国际专利布局,此外专利文本撰写质量尚待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深化对政策实施效果,特别是政策综合效果的研究,以我国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下简称“新《转化法》”)为对象,运用我国28个省份高校2011—2020年相关数据,采用断点回归方法,将政策实施时间作为驱动变量,分别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果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两个方面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并基于科技资源配置理论进一步分析政策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新《转化法》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对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调节科技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网络资源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关系正向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因此,应持续推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机制和优化科研人员激励机制,鼓励校企间知识分享和资源互补、高校和研究院所间跨学科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毓丽  彭博  吴华蕾 《情报杂志》2022,(11):192-198+109
[研究目的]针对同一组对象使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价存在评价结果不一致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荟萃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方法]以高校发明人专利数据为例,分别采用H指数、专利迹、技术循环时间和TOPSIS等方法进行事前异质性检验后,通过荟萃方法获得了发明人专利质量的加权平均效应,最后运用兼容度与差异度对评价模型进行事后一致性检验。[研究结论]研究表明,采用荟萃分析可以消除单一方法产生的误用,为发明人专利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国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实证评估“三权”下放的改革效果。选择参与“三权”下放试点改革的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药物所”)作为实验组,选取中国科学院在国内东部地区的54家科研院所合成对照组,利用合成控制法,基于2009—2018年的相关面板数据,研究“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对科研院所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1)“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实施提高了科研院所专利技术转移绩效,且相较于专利出售数,试点政策对专利出售收入的促进作用更大;(2)在试点政策实施期间,“三权”下放改革使上海药物所比对应合成控制院所的专利出售数增加近20项、增幅达67%,专利出售收入增加近8 000万元、增幅达93%。根据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三权”下放改革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探索科技成果混合所有权改革,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建立重质量重转化的激励机制;明确界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公私界限,建立专业化的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办公室等。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9,(5):35-40
围绕高校职务发明专利权效率的提升,采用经济学范式,从效率理论、创造力资本、专门知识代理和虚拟所有权等角度进行综合剖析,提出了高校职务发明专利权的Y效率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由高校职务发明人主导职务发明成果利益的制度安排,对于发明人从事应用型创新而言,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均具有明显的积极效应;对单位而言,从短期来看有利于提升应用研究创新效率,而从长期看则可能引发理论研究者发生研究偏好转移,从而弱化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校节能减排成果转化率低的现象,以高校节能减排成果转化效果为研究对象,从论文、项目和专利三个角度分析评价,揭示转化效率低的深层次原因;以多主体协同为切入点,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的联动机制,实现多主体协同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模式,并提出了现实可行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天津市特色高校从专利申请趋势、授权率、法律状态、专利质量、专利运用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天津市特色高校的专利基本情况.结果表明,天津市特色高校近三年发明专利授权率稳步提升,专利申请技术分布与各个高校重点学科密切相关,但失效专利数量较多,高价值专利数量较少,专利转移转化率低.为提升高校专利质量和转移转化能力,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