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名字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他的《自私的基因》一书曾在读者中间引起巨大反响。这是因为,道金斯在书中把诸如个体间的互助、亲代对子代的养育、两性间的结合等现象,都归结为受体内"自私的基因"的驱动。也就是说,表面上看来是互助友爱的现象,实质上都出自于自私的本性。如此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科研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发现了水稻自私基因,并由此破解水稻杂种不育的机理。这是科学史上植物自私基因首次被发现,证实了植物界同样存在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非经典遗传现象。所谓自私基因,是指双亲杂交后,父本或母本中能控制其自身的DNA片段优先遗传给后代的、具有自私性质的基因。这不符合"父、母基因均匀传递"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籼稻和粳稻杂交比目前的杂交稻能进一步提高单产15%~30%,但籼粳杂种会有近50%不结实,使其增产潜力严重受限。研究  相似文献   

3.
第七讲知识DNA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功能是系统结构的外在表现,而结构则是功能的决定因素.既然知识基因是知识遗传与变异的最小功能单元,那么,这一最小功能单元又是通过何种结构形式来实现其功能的呢?前已述及,知识基因具有四大特征:稳定性、遗传与变异性、统摄性和定向控制知识进化的能力.然而,知识基因要想实现这些功能,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形成并附着于更大的机体,在结构上形成充分的能量,方能实现知识的遗传与变异,达到控制知识走向的目的.本讲将重点阐述由知识基因构成的更大知识机体--知识DNA.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基因并不是稳定的,它不但会遗传,还会发生变异,但是你知道吗?基因不但会变异,而且还会到处跳跃,会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甚至会从一种生物体上跳到别的生物体上,这好会跳跃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自然》     
《科学中国人》2023,(8):10-15
利用芬兰人群独特的遗传组成探索疾病遗传学《自然》封面:芬兰人群历史上的与世隔绝导致了他们相对同质的遗传组成。《自然》杂志第7944期封面文章报道了芬兰人相关遗传研究。这项工作的研究核心是通过50万芬兰人的基因组进行健康数据分析。成果分两篇论文阐述。第一篇论文分析了224 737名芬兰人的数据,发现了1838个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影响了681种不同疾病,其中包括702种可能全新的低频变异关联。第二篇论文聚焦隐性疾病,即只有从双亲那里同时遗传到有缺陷的基因才会引发的疾病,发现了一系列芬兰人的特异性关联,揭示了比此前认知的更为复杂的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6.
唐逸 《今日科苑》2007,(17):34-35
黑洞真的存在吗?它们到底在哪儿?从黑洞这个概念提出至今,科学界关于黑洞存在与否的争论就始终没有停止过。近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物理学家劳伦斯·克劳斯发表在新一期的《物理评论D》上的文章直指黑洞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著名的"霍金辐射"理论就是建立在黑洞存在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克劳斯的"无黑洞论"成立,那么,所有人都明白,这将是对近几十年来世界天文物理学研究的颠覆!  相似文献   

7.
正你知道鸟鸡吗?就算你没见过活的乌鸡,乌鸡汤总该喝过吧?我小时候见过邻居养的乌鸡,自自的、毛茸茸的,特别可爱,相信这也是多数人心中乌鸡的形象,不过这并不准确。最近一则新闻报道让乌鸡家族名声大振,原因是有一种乌鸡创出了天价,竟然卖到1万6一只,真是鸡中的"兰博鸡尼"!它到底是何方神圣?千奇百怪的乌鸡乌鸡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其实,乌鸡就是普通鸡的变异,属于色素异常。在人类漫长的驯化过程中,有些鸡的黑色基因被保留下来,就形成了今天各种各样的乌鸡品种。虽然乌鸡都  相似文献   

8.
<正>今天你"吃鸡"了吗?注意,我说的是食物,不是游戏。在现代生活中,鸡肉已经成为肉类食品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很多世界上著名的快餐店中,鸡肉都是"主力军"。然而近日,《每日邮报》报道称,多家机构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披露了20多家快餐连锁企业使用抗生素鸡肉的情况,这些鸡肉并不都是让人放心的,有的甚至还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吃个肉鸡都心惊胆战?这一切都要先从工业化肉鸡说起。  相似文献   

9.
第十讲知识的遗传运动 前已述及,知识的遗传与变异是知识基因的主要特性之一.两者紧密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截然分开.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将知识的遗传与变异分开讨论.本讲主要探索知识的遗传运动.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吗?     
《科学与文化》2010,(3):14-15
<正>来自母亲的遗传更好吗?冰岛研究人员称,一种基因给身体带来的是好处还是坏处,答案或许取决于它来自母方还是父方。冰岛著名生物公司"基因解码"的研究团队发现了5种与疾病相关基因的变异,这些基因是否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取决于它们来自父亲还是母亲。  相似文献   

11.
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功能单位。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都由基因决定或与基因有关,而人类对遗传物质—基因的认识,是经历了众多科学家艰苦而漫长的研究岁月才渐渐获得的。回顾这段历史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基因的本质以及遗传学的发展历程。1 从遗传因子到DNA?..  相似文献   

12.
知识基因探索(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四讲知识的繁衍表(上) 前已述及,知识演化是知识基因遗传与变异的辩证统一.两者相互交叉,密不可分.然而就各类知识基因而言,它们的遗传与变异性各异.例如方法基因一般不变,其遗传性甚强,而专业客体基因较易变化,遗传性较差.我们根据遗传与变异的程度和方向,将知识基因划分为父本型基因和母本型基因.这种划分带有很大程度的约定性.  相似文献   

13.
发现速读     
《科学生活》2007,(7):10-10
美国《癌症研究》杂志吸烟会永久性损害精子加拿大科学家最近在老鼠身上开展试验,研究发现,吸烟会导致精子细胞发生变异,而这种变异是永久性的。"一旦遗传,这种变异会在后代的遗传组成中继续产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主持这项研究的"健康加  相似文献   

14.
吴倩 《百科知识》2021,(15):24-25
山若内子被认为是美国戏剧文坛中亚裔美籍女性书写的先驱.她的作品以日裔女性人物为中心,描述了她们随夫赴美后苦不堪言的生活及孤苦的精神世界.在她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诸如《灵魂要起舞》《12-1-A》《音乐课》《母亲教给我的歌》等优秀的戏剧作品.在《灵魂要起舞》中,山若内子记录了这些日裔女性身处异国他乡,在男性中心主义权威社会中的生存境况.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在其《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中,认为男性声音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所以在他们的写作中,女性的形象被固化为"天使"或"妖妇"."天使"将女性推崇为"温柔、美丽、顺从、贞洁、无私、无知的天使形象";反之"妖妇"则是将女性贬化为"淫荡、风骚、凶狠、多嘴、丑陋、自私的妖妇形象".事实上,这两种形象都体现出男性中心主义对女性的歪曲解读和贬抑.此外,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到了"一个女人如果想要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子".这里的"钱"和"房子"都是对经济独立的隐喻,女性只有在经济上实现独立并且摆脱对男性的依附,才能获得从事写作的独立空间.剧中,花和惠美子象征着生活在父权制权威下的"天使"和"妖妇",但她们都无法实现经济独立,这也成为她们摆脱男性中心主义控制的首要障碍.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你是个"夜猫子",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不妨从基因中找找原因。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CRY1的基因特定位点出现变异后,人体生物钟就会发生改变。通常情况下,CRY1基因变异的人要比一般人晚睡2个小时到2.5个小时。"夜猫子"在医学上通常被诊断为"睡眠相位后移症"。研究人员首先在一名"睡眠相位后移症"的美国患者身上找到这种CRY1基因变异,然后对其家族成员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正你的遗传基因从哪儿来?一般人都会回答:来自父母可是世界上却有一些生物,它们为了能在极端环境中存活,或者为了获得更强的技能,可以从其他生物体那里"偷"来生存的必要基因。这种"偷基因"的生存策略就是所谓的"水平基因转移"。科学家在寻找世界上最顽强的生命形式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界这种独特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上帝之手     
生物的大小、形态是由什么决定的?关于这个问题,科学界一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遗传决定一切,不论植物、动物和人,决定命运的都是遗传,是基因,有什么基因型就一定会有什么表现型;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基因是抽象的,不可知的,生物的生长发育完全取决于环境,环境决定一切。  相似文献   

18.
正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3-01ISBN:9787213059636所属分类:图书经济通俗读物你多长时间换一次手机?多长时间升级一次电脑硬件?那些被你淘汰的东西都到哪儿去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东西从诞生到"死亡"的生命周期至少要经历5个环节:开采资源、生产制造、销售配送、消费使用以及丢弃处理。本书从这5个环节出发,向读者展示了每一件东西所必经的各个阶段,其间的故事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11,(4):6-6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人类基因研究中心王擎教授等的研究论文,他们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首次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了与冠心病发病相关的易感基因位点。携带该基因位点变异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50%。  相似文献   

20.
宇宙何处惹尘埃?只要一段时间不擦拭,桌上、地上、窗台上就布满了灰尘。这些无孔不入的脏东西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这还不明白?当然是空气从土里带来的了。"你或许会这样回答。倘若局限于地球范围,这么回答诚然是不错的。但是,倘若要从整个宇宙范围来回答这个问题呢?因为要知道,像我们地球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