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机械制造实训教学中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就能帮助机械制造专业人才树立一个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让学生可以对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也能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全面发挥工匠精神的实质性作用,最终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一个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在车工实训教学中,运用引导文教学法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并就如何运用引导文教学法使学生在实训过程申注重理解和把握课程知识要点,熟练操作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高职院校车工专业实训学习中测量技术应用非常关键,但传统教学层面上指导教师仅仅针对车工回转件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培训与训练上,而对学生的测量感觉、速度、精确度等方面的训练则远远不足。这导致许多学生的连续测量能力不强,测量数据准确度也无法达标。为此本文结合多个实例操作浅层次分析了测量技术在高职车工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也证明其对于实训教学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落实职业教育转型,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实训能力,激发学生实训兴趣。本文从任务驱动法的概念着手,介绍了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最后详细阐述了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车工实践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转型阶段,企业需要工匠精神,作为工匠摇篮的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除了注重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职业教育中,实训课程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探讨了在电工实训教学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并研究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车工实训中的应用策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重要意义谈起,系统地阐述了车工技能与实训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同时指出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是合作学习的形式化。 相似文献
11.
政府工作报告曾多次提及"工匠精神",体现了"工匠精神"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的重要性,表明了国家层面上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的决心。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重任,当下时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阐述了从工匠意识、工匠品质和工匠行为三方面来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构思。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职中学生的现状分析、根据学生的多元化学习情况、在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前提下,讲述在中职《车工技能》实训教学中合理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及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3.
车工实训教学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车床加工操作技能、技巧,车床加工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对车床检测和故障诊断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车床加工各类型工件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的制定,通过车工技能鉴定高级车工的考核标准。教师要通过教学实现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做好车工实训教学的管理,采取有效的车工实训教学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技工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实训教学是技工教育学生技能培养的起点,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实习和就业的接口,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严谨作风和提高素质的重要平台。一堂好的实训课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际动手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的案例问题,以学生所学理论为基础,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处理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助产技能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临床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技能实训,学生可以根据案例抓住操作要点,强化自身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正>现阶段职业院校实训课程中学生所呈现出的实践能力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有关教育教学研究者尝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实训课程当中来。本文将通过措施分析法来进行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的运用,通过此来培养工匠精神。以期能够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的个人素养得到进一步完善。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但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工匠精神,那么是无法在未来的实际操作中顺利进行工作任务完成,实现个人价值的。因此,在实训课程中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生产制造分工的精细化,需加快现代学徒制建设,培养时代工匠,传承并发展优秀的技艺,依据路面窨井盖制造与施工中不断破损维修的现象,分析造成不断维修的原因,剖析窨井盖制造与施工工艺及技术难点,借鉴德国经验,提出解决方案,探寻我国现代学徒制工匠培养过程中的理论与政策依据,提出在相关工程建设制度上改革与创新的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