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自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发展至今天,已先后形成了科学实验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以及静止轨道通讯卫星等卫星系列。卫星的应用在我国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从这一年起,4月24日正式成为"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人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航天日"为何选在4月24日呢?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这次历史性的卫星发射,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通过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新加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苑》2010,(9):48-48
201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度过了他40岁的生日。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6月25日20时整,万众瞩目之下,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托举"升级版"太空摆渡车——远征一甲上面级,将多个搭载首飞的载荷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约603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分离,进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94千米的椭圆轨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圆满成功。时间追溯到1970年,那一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升空。40多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突飞猛进。1971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就被提出。  相似文献   

5.
赵九章小传     
《今日科苑》2017,(4):39-40
赵九章是我国著名的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他先后创立了不少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并开辟了许多新研究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为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题记:2000多年前,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开篇就问天地、日月、星辰的来源。此后斗转星移,人们对于宇宙苍穹的好奇心从未停止。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正式开启了国人探索外太空的漫漫征程。  相似文献   

7.
<正>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我国已经发射了300余颗卫星,覆盖了通信、遥感、导航、科学探测等领域,中国航天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沧桑巨变,而这离不开无数航天人的默默付出。作为中国航天技术创新链中的"第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快了建设高端智库的步伐,中国智库发展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作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文章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为例阐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及其思想传播,介绍了建国以来中国智库的发展历程,以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的发展过程,并从其研究主题和研究成果两方面介绍思想传播,总结国情研究院作为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经验。智库的发展需要积累,也需要创新,中国智库在研究中国问题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是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关注中国航天的人,大概对戚发轫的名字不会陌生。早在中国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时候,他作为技术负责人之一,就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接见,而他在庆  相似文献   

10.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石。从1955年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到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中国科学院承担了与核弹、导弹相关的大量配套科技任务,负责整个卫星系统的技术抓总,完成卫星本体的研制,并建立地面测控系统。中国科学院为我国"两弹一星"工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嗅碳卫星")发射升空。这是继日本"呼吸"号卫星、美国"轨道碳观测者"2号(OCO-2)卫星之后,全球第三颗嗅碳卫星。该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轨稳定运行,将使我国初步形成针对全球、中国及其他重点地区大气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2017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将"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从理论向实用化再次推进了一大步,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前一年完成三大任务中国科学家原计划在量子卫星两年的设计寿命中完成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在相距1200公里的尺度上测试被爱因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2月2日15时5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颗名为"张衡一号"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成功地发射至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第一个天基平台,也是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3天之后,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就收到了该卫星发回的数据。这次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与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23次发射。"实践二十号卫星重达8吨,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通信卫星,也是我国研制的发射重量最重的卫星,还是目前中国技术含金量最高的卫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工程师、实践二十号卫星总指挥、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总指挥周志成院士表示。  相似文献   

15.
十月二十四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它的发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研究迈出重要一步。"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超过国际上其他同类探测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此次太空之旅共有3个科学目标:即通过在空间高分辨、宽  相似文献   

17.
<正>继2004年中国成功首发"双星"科学卫星后,中科院在空间科学战略先导专项的支持下,将于2015—2016年陆续发射4颗科学卫星,并积极组织相关空间领域大型国际科学计划,体现了中科院作为科技战略国家队的责任和担当。中国国家航天局是中国政府对民用航天管理及国际空间合作的主管部门,空间科学作为《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确立的中国航天发展三大主题之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而这也意味着太空中又迎来了一颗从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下称"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升空"的小卫星。坐落于上海浦东张江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从2003年12月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挂牌之日起,不到14载光景,这里研制出品的微小卫星已有20多颗成功升  相似文献   

19.
科技信息     
我国成功发射土耳其GK-2地球观测卫星12月19日,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有土耳其GK-2地球观测卫星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升空。12月19日零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土耳其GK-2地球观测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中国科技网)长江航运"GPS"技术正起步桥区预报、航路调整、可航水深、航向以及航速……日前,随着长江电子航道图(2.0版)在渝投入试运行,长江航运电子地图替代传统纸质航行参考图的"数字航运"技术起步发展。安装长江电子航道图(2.0版)的船  相似文献   

20.
<正>20载时光流转、20年风雨兼程。起步之初的迂回、曲折,攻关当中的浓墨重彩,发展进程的节节跨越,试验成功的画龙点睛……当年,两位正值风华正茂的普通大学教师,如今,已经两鬓斑白。他们用20年的无私付出与艰苦奋斗,勾勒出中国卫星激光通信研究的大写意。2011年8月16日6时57分,我国"海洋二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这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它与我国以前发射的人造卫星的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搭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