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教融合是驱动国家创新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和挑战,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对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工科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加强校所、校企、校政深度合作,创新多方协同育人机制,以期为同类院校产教融合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综合大学是地方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造就创新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为国家培养工科领域优秀的创新人才,使工科高校的毕业生真正成为服务工业相关领域的国家栋梁,是工科高校必须重视且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分类培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性综合大学工科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28)
新工科专业建设背景对新型自动化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分析了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改革路径,探索自动化类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29)
当前,能源供需多元化和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支撑成为关键。在详细剖析国内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发展格局4个方面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并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进一步探讨其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团队建设、新工科特色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扎实推进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为应用型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5.
该文基于国家新工科的战略需求、河北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文化建设的背景及环境类专业的特色,对环境类专业工程文化建设的背景意义及建设要点进行分析,建设内容包括明晰具备环境类特色的工程文化教育理念、塑造涵盖工程文化理念的环境类培养目标、构建合理融入工程文化的环境类课程体系、丰富环境类工程文化教育的内涵、打造“党建-思政-文化”“双融双促”机制。旨在建成以环境类专业为示范的工程文化建设资源库,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可在工科类院校推广应用的工程文化教育实施体系。重点解决典型工科专业中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程度差、协同育人效果弱化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地方工科院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对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文结合目前企业对数控类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和高校数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了数控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7.
为了主动应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与发展"新工科"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高校是培养人才的聚集地,新工科理念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赵双  袁威 《科教文汇》2020,(14):66-67
新工科背景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理念,指明了新方向。为充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突出工程实践意识,把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渗透到课程教学全过程,文章以工程图学课程为例,以学科体系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并实践如何更加合理地将爱国主义、工匠精神、敬业奉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程图学的教学,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热点问题,该文解析了新工科建设的基本要义、新特点、人才培养目标。作者结合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新工科专业教育;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生创新多元协同模式的发展;为学生创业营造孵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热点问题,该文解析了新工科建设的基本要义、新特点、人才培养目标。作者结合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新工科专业教育;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生创新多元协同模式的发展;为学生创业营造孵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20)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本论文的研究是依据新工科的建设标准,将光电信息技术实验重新整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按实验项目的课程目标进行分类,对专业实验室进行模块化建设,单独开课,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研究与探索,既克服了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完全依附理论教学的不利因素,又有利于实验教学的个性化、创新化,提升了学生的实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整合的专业实验涉及了多学科知识,增开了综合设计型、创新研究型和自主开发型专业实验,重点培养了学生利用实验教学细致观察、团队合作、发现问题、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11)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以及新兴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对新工科人才产生了新的知识界定。在新经济和新技术背景下,新工科人才不仅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有效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学习新知识、应用新技术解决未来发展中的问题的能力。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对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的综合型新工科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只有在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努力下,才能培养出既在专业上精深钻研,又能够对跨学科知识全面融合的人才。由此可见,在新工科背景下,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元元  李灵晓 《科技风》2023,(36):119-121+156
依托国家级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根据新工科建设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新要求,分析课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进行案例式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提出BOPPPS有效教学结构下高等数学案例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及实施原则,总结分析多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效果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质量和标准贯穿整个制造业,涉及产品设计、研发、采购、生产、市场准入、报废等全生命周期,与新工科学科专业及我国先进制造业紧密相关。目前我国质量与标准化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质量标准"复合型人才非常短缺。该文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科特色的基础上,融入质量管理与标准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标准化思维、质量分析及实际应用能力,将教学过程性考核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刘馨阳 《知识窗》2024,(1):102-104
新工科是我国工科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支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实现“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行之有效的实践路经,为建筑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层面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做出的战略部署,依托"双一流"建设,提升地方综合性大学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度融合,构建了基于专业认证体系的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地方性综合大学工科专业积极推进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促进地方性综合大学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17.
冯明  唐静  李俊杰 《科技风》2023,(7):104-106
在新工科的背景之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改革得到了不断的推进与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探索与实施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相符的电机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是许多开办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地方性高校所要共同面临的重要教改课题。电机学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内容涉及机、电、磁、热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且和电气类其他课程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师生反映教和学的难度都比较大。为了改进传统课堂教学不足之处,我校电机学教学团队引入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在课堂上的实践和探索,验证了混合式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升电机学的教学质量,为电机学混合式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工科大学生科技创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红军  马晶月  刘洋 《科技与管理》2012,14(1):125-128,132
针对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好,专业知识和创业意识强的特点,以工科大学生创业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国外经典创业模式及我国大学生创业特点,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结合高校优势资源,提出一种以技术创新为途径,以科研成果为产品的科技创业模式,并研究其要素构成、各要素关系及其运行模式。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效率,促进创业成功,进而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19.
培养工科大学生数学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工科大学生数学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指出了工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经验,提出了工科大学生数学素质培养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制图课程是工科类院校面向大一机械类及近机类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性深、实践性强。针对目前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及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本文在教学模式上将传统的线下教学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手机APP引入课堂教学,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内容引进“模块化”教学,分层次、分专业有针对性教学;同时挖掘制图课程中所含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建立多维度全过程的考核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制图课程的动力。通过这些制图课程的改革措施,学生能够按照国家标准认真负责地绘制工程图样,提升了制图课程的学习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