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两家典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探寻协同创新能力随着创新网络的演化而提升的过程。研究发现,不论创新网络的演化遵循"多极化-渗透式"路径,还是"点线面-辐射式"路径,都能有效汇集分散且多样化的创新资源,反映了协同创新的本质需求;随着实验室创新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关系的增强,协同创新能力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也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一门基础课。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新能力的教育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服务逻辑向制造业延伸正在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此情境下,制造企业如何实现创新能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并未得到有效回答。针对此问题,本文从制度逻辑观出发,对制造企业结合制造与服务逻辑实现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机理予以系统分析。通过对海尔集团1984-2017年服务化转型历程的纵向案例分析发现:海尔通过在组织内部持续调整制造与服务逻辑关系,实现了创新能力多样性与独特性的双重发展。进一步的机理研究发现:当企业调整制造与服务逻辑向心性时会引发能力习得,从而获得新的能力;当企业调整制造与服务逻辑兼容性时会引发能力转型,从而修改已有能力。本研究突破了以往研究只关注服务逻辑的视角局限,从多元逻辑共存视角回答了服务化过程中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发展问题;揭示了企业在不同阶段结合多元逻辑方式、推动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为从制度视角解读创新能力的异质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制造企业服务化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如何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我国每百万元产值的工程师人数是美国的16倍、德国的13倍;我国主要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高40%。以上种种,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因此作为未来工程师的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急需提升。二、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环境、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训练思维方式和理论实际相结合六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刘海兵 《科学学研究》2019,37(9):1680-1693
本文基于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开放式创新实施的情境、实施路径和效应,在深入分析创新情境、开放式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动态变化轨迹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创新情境--开放式创新--创新能力”的整合分析模型。依据这一研究框架,文章对在开放式创新方面有代表的海尔集团作了2009-2018年纵向案例研究。本文研究丰富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核,从作用于创新链的节点、交易逻辑和类型等三方面诠释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涵;定义了开放式创新的类型,提出从驱动力、创新链开放节点、交易逻辑、知识流、卷入的创新资源、沟通方式、沟通频率和核心特征等8个维度定义开放式创新,可划分为内部依赖-内向型、主导参与-内向型、主导参与-双向型、社群共创-双向型4种类型。研究结论发现,由技术控制力和创新活跃度反映的创新情境是决定开放式创新模式选择的依据,开放式创新是一个依据企业面临环境和战略选择发生的连续的、动态的创新资源吸引、整合、利用、释放和扩散过程,随着创新情境越来越有利,开放式创新依次经历内部依赖-内向型、主导参与-内向型、主导参与-双向型、社群共创-双向型4个阶段,与之对应的创新能力则沿着“技术创新能力-整合创新能力-生态创新能力”的路径演化。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核,定义了开放式创新的类型,并基于创新情境、开放式创新与创新能力动态演化路径提出了COC模型,为企业如何实施开放式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家能源企业10多年的纵向案例研究,依据战略引领创新、创新促进能力发展、能力支撑战略的思想,分析和归纳其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机制。研究表明:该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二次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各创新要素共同演进的路径,而创新机制中的积累机制、学习机制、协同机制在不同的阶段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创新能力薄弱是目前大部分企业面临的现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家能源企业(简称为LT)十多年的纵向案例研究,依据战略引领创新,创新促进能力发展,能力支撑战略的思想,分析和归纳了其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机制。研究表明,该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二次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各创新要素共同演进的路径,而创新机制中的积累机制、学习机制、协同机制在不同的阶段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测度旨在解决长株潭区域协同创新的现存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能力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总结了我国学者在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其量化权重、测度方法和评价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存在"重创新能力,轻协同能力;重精细量化,轻宏观粗判;重正面测度,轻负面考量;重理论价值,轻实用价值"的偏差,并对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选用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海兵  杨磊 《科研管理》2022,43(11):111-123
本文基于华为公司的创新实践,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规律和提升机制。研究发现:(1)从资源管理的视角,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在初级生产阶段、国际化开拓阶段、全球化扩张阶段、创新引领阶段发展历程中创新能力沿着资源建构能力——资源拼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治理能力的轨迹演化;(2)战略对机会窗口的匹配性决策是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能够实现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先导机制,战略决策对机会窗口的识别、拦截、预测、创造决定着整个组织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创新能力发展;(3)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深层机制是,不同阶段的知识结构及学习模式形成一个螺旋递进的上升机制。初级生产阶段实现了积累性学习模式下的组织显性知识积累,国际化开拓阶段达到忘却性学习主导下的组织显性知识的质变,全球化扩张阶段实现积累性学习模式主导下的显隐性知识并重的知识体系,创新引领阶段在积累性学习与忘却性学习的平衡中实现知识的开发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旗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种能力如何能够在工作实际中普遍运用,国家政策和激励机制固然重要,但高等教育对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学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紧紧依靠高校这块主阵地,使学生的刨新潜能得以开发与挖掘。为满足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2.
具有中国特色的、为促进特定地区发展而实施的对口支援政策,对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具有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招商引资是受援地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路径,如何提升受援地区创新能力备受关注。本文以三峡工程对口支援政策受援地、位于三峡库区核心地带的万州区为区域案例对象,首先分析对口支援政策下招商引资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并建立研究框架,然后从5个对口支援万州区的企事业单位案例出发,分析对口支援政策下招商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招商引资精准匹配对口资源政策,对受援地区知识流动、技术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产生全面影响,其影响机理主要通过精准承接产业转移、精准识别企业特征、精准发挥禀赋优势、精准整合创新要素来作用于区域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区域创新理论,对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对口支援政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炜 《科学学研究》2007,25(5):1010-1013
 通过现场实证数据检验了浙江省中小高技术企业智力资本与组织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浙江技术企业在组织渐进创新能力方面有一定积累,而根本创新能力显著缺失;企业智力资本对组织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效应,但仅显著影响渐进创新能力,对根本创新能力没有显著效应。研究指出浙江技术企业应注重人力资本和创新资本的积累,以提升组织根本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评价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对于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水平至关重要。从区域知识获取能力、区域知识创造能力、区域环境支撑能力以及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4个子系统构建相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同度模型测量评价泰州市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结果显示:泰州市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正从中级协调逐渐上升至良好协调。区域环境创新支撑能力进步明显,区域知识创造能力缓慢增长,而区域知识获取能力、区域创新资源协同配置能力是进一步提升泰州市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实行创新学分教育对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学分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措施及在创新学分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加强道德教育,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懂得如何爱岗敬业,如何遵守制度,为我校办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和具有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实质和归宿就在创新。  相似文献   

17.
刘念  简兆权  刘洋 《科学学研究》2020,38(1):145-157
从动态演进角度切入,通过对佛朗斯进行纵向案例分析,探究企业通过动态服务供应链整合战略促进服务创新能力升级的具体机理和管理内涵。研究结果显示:在动态环境要素即市场压力和内在动力的共同驱动下,该企业的服务供应链整合战略演进历经了三个阶段,由最初的内部整合导向战略,过渡为注重外部的资源获取导向战略,最后演变为注重多重网络的协同重构导向服务供应链整合战略,由此引发了渐进式服务创新能力到更新式服务创新能力再到再生式服务创新能力的跃迁。研究揭示了服务创新能力升级的基本逻辑,并据以发展出关于服务供应链整合战略和服务创新能力间关系的启示,对中国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冯璐 《科技风》2013,(16):25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科技馆的社会教育责任越来越重。在科普教育过程中,提高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技馆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详细论述了培养中小学生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从保持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中小学生创造欲,鼓励中小学生大胆质疑以及培养中小学生科学意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科技馆培养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需要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实施靠教师。高师院校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输送合格的创新型师资。  相似文献   

20.
转型升级背景下,停留在仿造战略的企业,如何实现战略转型,实现能力重构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以我国软件企业信雅达作为观测样本,进行了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揭示了战略转型背景下企业创新能力重构过程中的"破坏-增强"二元平衡机理。一方面,创新能力重构过程中自上而下的能力破坏机理:有着复杂战略构想的企业,更易通过战略性学习全面感知到环境中的新机会,进而自上而下地引发创新能力进行主动有意识的变异,促进创新能力的创造性破坏。另一方面,创新能力重构过程中自下而上的能力增强机理:通过惯例化学习从工作实践中抽象出惯例,再通过能力学习从惯例中抽象出能力,使其从个人层面向企业层面扩散,实现自下而上的能力变异和积累。这一发现将能力破坏型的战略性学习和能力增强型的能力学习、惯例化学习结合起来,发现了其匹配均衡的二元机理,对动态能力观、能力重构和组织学习等研究领域具有理论意义;对处于战略转型的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