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厦门市仙岳路西段高架桥地面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为例,阐述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类型和处治方法、玻璃纤维格栅的应用、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类型的选用及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程实践证明,上述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能有效地减少反射裂缝产生,提高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城市道路改造方法,但由于其基层的特殊性,出现反射性裂缝在所难免。文章对基层的修复处理、加铺沥青面层施工的要点以及抑制和延缓反射性裂缝产生的若干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提高加铺工程质量、减少道路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是目前我国公路及城市道路改造的重要手段。对旧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水泥路面与沥青面层间结合、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已使用一定年限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急需维修、加铺改造工程日益增多,结合南京市老城改造中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工程实践。通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分析,结合路面加铺改造方案的设计及玻璃纤维格栅的应用、改性沥青的应用等,阐述了延缓和防止路面加铺产生的裂缝对提高城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福建省各地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白改黑”工程现状,总结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结构的病害类型、特征、原因,得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工程病害主要包括:反射裂缝、推移、车辙、沉陷及其引起纵向裂缝、网裂、坑槽和磨光.反射裂缝、推移是“白改黑”结构主要的破坏模式.旧板接缝、裂缝两侧弯沉差过大、结构设计不合理是病害的诱发因素,重载、车辆行驶状态等其他因素加快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白改黑”结构存在反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固有特性,应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结构的设计施工与材料的敏感因素,减少旧水泥混凝土板裂缝、接缝的弯沉差,合理设计加铺层厚度,控制粘层油喷洒质量,改善加铺层抗车辙、提高抗剪强度和抗水损害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市政道路中半刚性基层沥青铺面应用已经很广泛,半刚性基层虽然能够减轻沥青铺面面层的龟裂、车辙和冻害等,但同时也出现了较多的早期裂缝。市政道路交通量大,这些早期裂缝在繁忙交通车辆荷载作用下将加快其延拓速度,因此也缩短了加铺层使用寿命,同时也不利于资源的优化利用。为解决此类问题,本文尝试采用乳化沥青增柔半刚性基层的方案。通过室内试验与传统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增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白加黑”道路改造技术是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础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使原来的混凝土刚性路面变为沥青柔性路面.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介绍了白加黑施工法在校园道路改造中的应用,通过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阐述了在旧水泥道路改造中推广此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借助大型路基差异沉降平台,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层与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的应变响应和沉降变形特征足尺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结合足尺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建立了路面结构层对路基不协调变形力学响应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路面结构层的应力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基差异沉降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整体呈现受压状态,沥青混凝土面层整体呈现受拉状态,最大附加拉应力和最大附加压应力都在距离路面接缝位置1m的位置出现.在地基差异沉降达到14cm时,路面结构层开始出现塑性变形;当路面结构层底部差异沉降量超过约1cm时,基层的上部最大附加拉应力为0.28MPa,超过了现行规格规定的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劈裂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9.
水泥稳定混合料作为一种半刚性基层材料,在我国的高等级路面中被广泛的采用.作为基层材料———水泥稳定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将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好坏.本文从混合料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影响水泥混合料的因素,介绍了用正交设计对它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旧水泥路面加铺混凝土薄层罩面路面结构设计,充分考虑加铺过程中旧路面病害状况,利用MATLAB进行旧路面病害的识别及坐标位置的提取,借助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程度病害(裂缝损害、坑槽、修补、基层脱空)状况下路面加铺结构的应力状态,实现病害信息与有限元模型的联动,进一步探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薄层加铺时存在病害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加铺层层底以压应力为主,旧路面层层底以拉应力为主;对于同等程度的裂缝病害,直接加铺后各层层底最大荷载应力值相比修补加铺分别高出72.75%、43.53%;旧路面层层底应力值最小时的坑槽长宽比为2∶1,加铺薄层层底应力值则随着坑槽长宽比的增大逐渐降低;基层脱空会明显改变旧路面层层底的受力状态,正方形为脱空部分与旧路面层的最不利接触面。  相似文献   

11.
裂缝是破路面长期存在的质量通病之一。本文从道路基层及面层的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对破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据此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在施工实践中加以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玻璃纤维格栅在刚性路面罩面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现有刚性路面加辅沥青混凝土层的改造中使用玻璃纤维格栅抑制路面反射裂和减少车辙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报告了深圳市景田东路路面改造的施工工艺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检测及特征提取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水泥路面裂缝图像进行了一系列处理,最终达到提取裂缝特征数据的目的。结果表明:对图像的灰度化、中值滤波、平滑、锐化分割以及形态学处理后,裂缝图像有明显去噪效果、平滑效果、边缘模糊影响最小,所用裂缝计算方法可以准确地得到线性裂缝的长度以及网状裂缝的面积。  相似文献   

14.
水泥砼路面出现裂缝,轻者降低砼的强度和耐久性,重者导致板面破碎.找出造成水泥路面早期裂缝原因,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对提高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安市干线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中出现的主要病害问题,采用路面状况指数PCI、路面坏板率DBL、接缝的传荷系数Kj等指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与评定;结合不同类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结构的经济性分析结论,推荐西安市干线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典型结构方案,对于改进和提高改建工程项目设计、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对旧水泥砼路面进行沥青砼罩面的施工程序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根据洛阳市某主干道石灰土稳定层裂缝产生的现象,分析裂缝产生的机理和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扬州市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市政道路改造建设、废旧房屋拆除、新建房屋施工、建筑装修过程.政府出台了相关法规,加强了对建筑垃圾处理的管理和指导.采用固定式破碎-磁选-筛分设备生产再生骨料,基本性能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可用于道路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厂区内道路路面混凝土、房屋基础垫层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路面砖等.最后,对垃圾分类收集及企业特许经营等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