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国芳 《大学教育》2023,(7):79-81+88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工匠精神。英语教学法是培养准英语教师的一门关键课程,将教师工匠精神融入该课程符合时代、社会以及准教师的培养需求。在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融合课程内容与工匠精神元素,创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师配置,从教材、教法、教师等方面引导学生认知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领悟工匠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职业素质,以达到提升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教师。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与职业能力的融合是新时代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工匠精神与职业能力具有内在关联性,体现为超越性,工匠精神对职业能力的提升还具有制约性。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探索与研究,认为项目式实践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与职业能力融合培养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两者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工匠精神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指引,劳动教育是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需要以工匠精神为指引,打造劳动教育课程阵地,强化工匠精神价值引领;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创新工匠精神培育形式;优化劳动教育评价,以工匠精神为导向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创新驱动召唤"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为企业社会发展提供充分工匠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建设者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未来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高职院校开展以培育"工匠精神"为先导的职业素质教育,将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提高认识,激发向工匠学习的热情,为学校探索加强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经过"育本、铸魂、强基、塑品"的教学实践,培养更多地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5.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后,各行各业都大力提倡学习工匠精神。践行和传承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新时代呼唤匠心育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理应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传承创新的工匠精神品质内化为职业素养,践行于日常工作。匠心育人是教师的职业意识、职业信念,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6.
高怡 《知识文库》2023,(1):184-186
<正>高职院校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大国工匠”的重任。高职院校是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重要阵地,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厚植工匠精神,是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举措,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历史担当和重大使命。1基本概念阐释1.1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以及  相似文献   

7.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个人的行为准则,要求新时代室内设计人才具有工匠的恪尽职业操守和创新精神。文章通过探索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室内设计课程的培养模式,将室内设计课程的理论学习、设计思维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相互依托,对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创造力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所谓高职卓越工匠人才,是指通过职业教育使学生成为具备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品质的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代表了技能与精神的完美结合.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有了显著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应该高度重视新时代卓越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和应用实践,把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渗透到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教风学风...  相似文献   

9.
"工匠精神"的发扬传与承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条件。分析我国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比照德国、日本"匠人文化"的深刻启示,诠释和倡导工匠精神所涵括的技能、职业、精神、道德和价值的多维体现,有利于我国现代职业人的培养与产业经济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为上好高职院校思政课,可以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并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理解。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思政课与专业课、实训实习、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发挥新时代工匠精神育德育心育才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以新时代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职业素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关系着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与转变.主要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高职院校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高职院校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困境及融入工匠精神的措施,期望能为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与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诉求、价值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体现在工匠精神内涵与职业素养要素组成层面。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的时代诉求,是应然之义、使然之道和必然之策的统一体。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的时代价值、实践价值、创新价值等层面。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多维路径,重点突出在教育、实践与创新等路径。  相似文献   

13.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精神力量,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培育具有积极作用。在把握工匠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敬业观全过程中,需厘清两者的逻辑、文化和主体联系,从内在维度加强自我认识和认同。而在工匠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敬业观培育的优化路径环节,需从主体培育、平台建设和方法实践三个层面落实,以实现社会主义敬业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良性互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赋予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是我们弘扬和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重要抓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内在需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与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本质体现。其优化路径从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构筑“互联网+思政课”模式进行探索,使工匠精神更好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努力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迫切需要从理论层面廓清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内涵要求、价值意蕴,从实践层面明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从而推动新时代新征程职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实现新飞跃,更好更快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生培养要求的不断明确,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标准越来越清晰,工匠精神常常出现在职业素养的描述中。高职院校承担高职生的全面培养任务,关注职业素养的核心所在。尝试将高职生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工作进行归纳,提炼出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总结各校所进行的不同实践活动,为进行工匠精神培养指明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基于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愈发舒适与优越。然而,温室里培养的大学生多数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良好的职业素养,缺乏投身制造业强国建设的雄心壮志。高校应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基本原则,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增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是高校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政课形成自身特色、增强学生获得感的需要。孙晓玲所著《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课融合研究》一书,2021年由时事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探究篇”和“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融合篇”。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工匠精神是集技术、人文与审美于一体的劳动精神,是彰显真善美的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对小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塑与奠基起着正面导向作用。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合一为系统渗透工匠精神提供了教材与实践基点,从主观价值倾向与客观职业属性两方面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内容分析表明,教材渗透工匠精神存在呈现形式内隐性、呈现内容应用性、呈现系统离散性等特征。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需立足教材,建构以工匠精神为价值主线的教材—教学—社会实践一体化融通的劳动价值观渗透系统,让工匠精神在教材中化隐为显,在教学中虚实相生,在社会实践中联点成面。  相似文献   

19.
苏伟琴 《亚太教育》2023,(22):105-108
新时代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职业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先锋站,如何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职业思政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的深度解读,提出了“一核两翼三阶”的新思政课程改革体系,即以人才培养为一个核心,以线上“四课”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两翼,以“双线程、双导师、双课堂”为基础的思政启蒙平台、技能训练平台、创新实践平台三阶平台建设的中职思政教学新范式。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积极建设创新型、知识型与技能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以精益求精为基础的职业精神,是传统职业道德的深层次表现。高等教育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