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俏媛 《广西教育》2022,(6):111-114
本文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批产业学院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为例,探索其从订单培养到协同育人的发展路径,分析在专业群、产教平台等层面的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论述建立产业学院需要做好的工作以及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应加快“四链”融合、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优化专业学科体系、加大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在建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时,要坚持“双协同”目标驱动、“双贯通”协同人才培养、“双融合”教学手段创新等思路,以加快产业学院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2.
现代产业学院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时代价值体现为产教融合逻辑分界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现实选择的融合性。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模式呈现出“系统性驱动的政府+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个性化驱动的企业+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协同化驱动的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一体化驱动的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在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未来建设中,要有效提升产教协同融合度、产业需求契合度,真正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实现育人模式与产业需求契合度的不断提升及瓶颈突破;产业定位要精准,学科优势要突出,建设特色要鲜明,以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特色的凝练。  相似文献   

3.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重要的办学模式,适应地区产业发展特色,探索独特的融合模式对职业院校发展至关重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探索产业学院的产教融合模式,对接莆田智能制造千亿产业集群,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带动区域中小企业联动办学,形成“1+N”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以学生全面成长为主线,重构“强基础、重融合、多方向”的课程体系,实施师资、课程、评价、赛训“四融并重”教学改革与产、学、研、训、赛、创“六位一体”实践育人。  相似文献   

4.
夏花 《海外英语》2022,(9):154-156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相对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2)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培养人文属性与工具理性兼具的创新应用型人才;(3)坚持实践教学与育人体系双构建,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4)坚持师资引进与培养并举,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该文以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专业为例,提出“四位一体”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框架,即通过对课程体系“、三个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实践育人体系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开展系列改革,培养创新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李赛 《中国培训》2023,(9):97-99
“园校”协同对于培养高素质幼儿师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当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该专业“园校”协同育人的实践现状梳理,发现:由于“园校”双方性质不同,存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同时,合作方式仍显单一,内容深度不足;学生实训需求大,实训基地不健全;师资力量依然薄弱,实训效果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园校”协同育人实践体系的若干策略,包括:建立共赢思维,强化协同育人的意识与机制建设;推动深度合作,探索构建新型协同育人实践体系;建设“园校”共享共建实训基地,改善教育教学设施;“园校”共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提高幼儿师范生培养质量等。上述举措对培养适合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幼教师资队伍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将幼教师资培养逐步纳入到高校层面来开展,部分本科高校承担了幼教师资培养工作。相关高校在幼教师资的本科培养方面存在培养目标定位笼统而缺乏可操作性、学生对培养目标认知不足而难以收到良好成效的问题,故而离一线幼教机构的要求尚存在不小差距。由于幼教师资大规模本科培养历史不长、培养经验缺乏、课程设置比较繁杂,难以确保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素养;评价标准比较单一,难以有效发挥幼教师资培养的导向功能,因此现行培养模式成效不足,应当改革:一是落实《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明确培养目标中的关键问题;二是努力推行幼教师资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三是切实完善幼教师资培养计划,从而确保我国幼教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对外贸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与产业链对接不紧密,协同育人模式单一,外贸外语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难以满足地方产业发展对外贸外语人才的需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基于国内外“双协同育人”理念和平台,探索外贸外语类专业产业学院建设,完善产业学院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建立跨学科专业、跨国界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实践,从而突破文科专业传统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现平台资源共享。实践表明,该模式有利于促进外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可为外贸外语类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全方位深层次推进高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现代产业学院的演变历程来看,我国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其功能与内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建设方案。然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定位认识不清、缺乏“产业”元素、合作机制不健全、治理体系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促进现代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明晰现代产业学院的定位与建设理念,创新企业、行业多方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现代产业学院组织机制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反馈体系,提高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师资团队的适配度,并形成促进它们之间有效联动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订单培养”作为定向就业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育人模式中最直接、最有效、最能实现深度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银座英才幼教集团订单班”为例,阐明了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及其意义,从组织选拔工作、制订教学计划、选择师资配置、开展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等方面阐述订单班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0.
明确我国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向度,对于推动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以21所职业技术大学为例,通过对其近4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培养目标主动服务区域发展,但缺乏高端产业适配度,强调人才的专业复合性,却忽略了高层次的内涵;专业设置不断提升适应性,本科性有待彰显,课程建设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理实尚未一体化,“三教”改革注重内涵式发展,师资队伍亟需加强;现代学徒制建设注重校企协同育人,但缺乏标准引领,“1+X”证书制度稳步推进,含金量有待提升;校内多级评价主体权责分明,企业行业地位重视程度不足,评价导向有所扭转,但欠缺职业特色。据此,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要厘清“现场工程师”的培养定位,彰显类型特色;坚持“技术导向”的培养过程,打造培育优势;深化“校企协同”的培养制度,加强育人保障;构建“知识+技能”的评价体系,提升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健康产业“新业态”需求、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行业匹配度的重要环节。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为例,为适应卫生健康产业的新发展需求,针对目前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诸多困境,提出了“三轮驱动四方协同五元并举”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常州护理教育集团、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药学教育联合体三个协同育人平台为驱动,建立政行校企四方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老年照护“1+X”人才培养模式、药学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眼视光技术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药学专业师承制人才培养模式、助产专业驻点班人才培养模式。为了顺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学校建立了包括“双师型”师资团队、职业文化氛围、教学资源等在内的保障机制,并在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内涵发展、社会服务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方向,也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校企双主体协同,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破解“三教”改革中纵深不足、落实不力等问题,以校企双主体协同与“三教”改革的逻辑关系、内在机理为切入点,提出转变职教办学理念,树立社会化育人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岗课赛证”相融合的综合育人机制;完善师资引育制度,构建校企双主体教师培养机制;创新教材建设模式,建立校企共同开发的教材编写与更新机制;围绕校企双主体育人,构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等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13.
中高职和相关企业“双师型”人才匮乏,现有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难以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并进的目的。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合作开展“3+2”双专业职教师资一体化人才培养,立足“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需求,注重职教师资质量并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是基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要求的一次创新。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并通过问卷调查对“3+2”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发挥地方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招生机制、质量监测评估体制;加快技能人才保障机制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强教资培训平台建设,实施1+X证书制度;促进“多元”育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要实现普及、普惠、高质量发展,就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培养。文章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为例,阐述了如何以专业建设促进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构建高质量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制,即精准定位,扩大规模与质量提升双轮驱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促进专业建设内涵发展;以协同培养为保障,整合资源,构建“一核四翼”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在介绍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概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和佛山大学“3+2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两校“3+2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并重点研究该方案在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招生制度和培养过程、培养特色、管理体制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广东海洋大学与中共湛江市委组织部合作开展以“科技兴市、实践育人、活力党建”为主题的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形成了“二元驱动、四方参与”协同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模式。指出该模式是我国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开展“协同育人”“实践育人”和“校地合作”的有益探索,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在教师教育变革由“增量”转向“提质”和夯实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基础的关键期,“国优计划”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为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带来新机遇,助力在遴选对象的专业背景、学历层次、培养方向等方面实现创新,体现教师教育变革在人才类型、培养模式、来源结构等方面的价值转向。建议通过增设研究取向课程,实现理论实践双向构建;强化跨学科育人实践,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师资;构建“国优计划”共同体,发挥协同育人机制优势;推进严格筛选和评价制度改革等策略保障“国优计划”政策落实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专业认证是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高校加强专业建设的有力抓手.本文通过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专业建设实践,提出了坚持学生中心、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突出成果导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聚焦持续改进、优化教学质量评价;聚力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等加强工科专业建设的有效举措,对推进工科"一流专业"建...  相似文献   

19.
<正>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为契机,依托建筑之乡南通建筑业的产业优势,以精准服务区域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为支撑,开展“品牌引领、产教融合、多元发展”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比赛一等奖、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创新协同中心、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等一系列国家级标志性成果。专业群建设经验被扬州市职业大学、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学习借鉴,发挥了广泛的引领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创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加快企业后备技能人才培养,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广东省技工教育师资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为公司94名学员提供电工中、高级技能培训。在此次培训中,企校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多赢,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学徒,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通过采取双师培养和企校协同育人的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