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减”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善治之举。本研究借助柯克·爱默生的公共政策实施协同治理综合分析框架,构建“双减”政策有效实施的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来探究其有效实施的逻辑、困境与路径。政策实施需学校、家庭与校外培训机构协作动态的驱动力,政府与学校协同治理制度的成长力,政府与社会系统情境的生命力。从政策实施看,虽已取得一定效果但也存在协作动态输出的执行动力偏弱、协同制度供给的持续能量偏少、系统情境构建的实效稳态较差的问题。为此,推动“双减”政策有效实施需激发协作动态活力以提升多元协同动力,健全协同制度以驱动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再造系统情境以重塑基础教育发展生态,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之际,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从高质量建设内涵出发,厘清质量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通过回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的发展历程,梳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建设的发展逻辑。根据高职教育质量建设的目标导向性、动力内生性、教育主体性、评价多元性、架构系统性的特点,提出“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保证体系构建的路径:高位统筹质量保证体系总体架构;引擎驱动激发内生动力;规划先行形成完整目标链;成果导向打造精细标准链;深挖特色营造质量文化氛围;平台保障构建智慧校园。  相似文献   

3.
远程高等教育资源协同创新本质上是远程教育资源管理的路径创新.在明确远程高等教育资源建设研究界定基础上,将理念、组织、机制和技术四种影响因素纳入远程高等教育资源协同创新研究逻辑框架,可以实现“理念驱动—联盟管理—机制创新—服务协同”四大驱动路径的整体协同创新,从而演化成为一个基于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远程高等教育资源自主发展系统.  相似文献   

4.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向度涉及共生价值取向、共生动力机制和共生实践路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价值取向,不仅指向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而且指向促进教育生态系统的共生发展,以及促进人类、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共生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动力机制,既包括历史沿袭中的现代化动力,也包括客观现实中高质量教育亟需的治理动力,还包括面向未来教育的创新动力。这三种动力并非孤立存在,其能形成复合整体的共生动力机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实践路径主要包括:以共生现代性理念为引领,追求“共治”和“善治”的共生治理,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协同创新合力进行赋能。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赋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点,也是未来教师教育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时代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培养“超越信息技术的适应型专家教师”为发展目标,以“多元协同”为发展战略,以“全面发展”为发展宗旨,体现出“四能”特点的目标能力化、“五教”特点的内容实践化以及教育过程一体化的基本特征。借鉴TOE理论框架,从技术、组织和环境等三个层面分析发现,以数字技术嵌入为逻辑起点、以组织结构创新为逻辑进路、以重塑教师教育发展新环境为价值旨归是数字化赋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从发展角度看,实现数字化赋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应构建教师教育数字资源体系、加强数字教育环境建设以及构建数字化循证教师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系统偏差,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现行课程教学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之间存在差距.使课程及其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运用“逻辑框架”分析方法和技术,对构建以“行动体系”为依托,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项目任务驱动为教学形式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新型课程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李君  杜庆  康志伟 《成人教育》2017,(12):55-58
依据社会科学中的三大理论(现代化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解析高等职业教育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抗衡中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存在差异.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的互进发展,促使教育模式不断变革,并在适应本国实际中形成模式特色,从而阐释一种源于内在动力、基于适应发展、成就互进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逻辑与框架.  相似文献   

8.
李阳  潘海生 《江苏高教》2022,(9):116-124
基于知识生态分析框架,文章采用多案例研究法刻画新加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驱动逻辑。其中,知识体系的技术官僚逻辑强调构建多元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知识生产的政策逻辑重在营造良好职业教育政策环境,知识资源的政治逻辑注重推动职业教育多主体互动与协同,知识整合的跨界逻辑为创新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知识进化的应变逻辑旨在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变革,从而形成人—技术—知识相互交融的生态系统。基于此,文章进一步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政策优先事项、多主体权责利关系、产教融合机制、数字化变革等指出未来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路向,以期为我国未来经济转型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人才需求转向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推进的联动表现,高质量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意味着知识传授,能力提升,思政沁润三链融合策略的主动建构。文章以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的创新回应为线索,聚焦课程思政赋能范式、内容、路径的系统重构,阐释产学研线性植入向体系化生态建构转型的内在机理。锚定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推动回归育人逻辑、自主发展逻辑、实践创新逻辑的重组内容,指明全面践行三全育人新格局下创新发展+大思政建设精准衔接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发展阶段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然要求,是通向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协同治理为研究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分析视角。研究表明,城乡融合发展遵循动力协同、目标协同、主体协同、要素协同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尽管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依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能力有待持续增强、乡村特色产业规模集聚效应不甚明显、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合力尚未形成、城乡数字要素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等现实困境。基于此,研究得出协同治理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能力、创新驱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广泛凝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合力、数字赋能城乡要素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方向、挑战与困境、策略与路径等研究证据出发,从本体、功能、政策和时代四个维度,可以发现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内部协调、外部协同、人民满意、优质均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新时期,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面临支撑、协同不足的挑战,表现为对创新驱动、社会转型、个体发展的支撑不足,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教育对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个人发展的支撑有赖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其着力之处在于教育的关键环节和薄弱之处,即以学前与高中为着力点,建设衔接贯通的教育体系,建立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融通发展的体系,建立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相互协同的体系,健全优先建设教师队伍的资源保障性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在经历了由增长范式向发展范式的变革后,其区域创新属性愈发突显。尽管不同区域高职教育发展存在样态和路径的差异,但仍探寻到可以获得共识的"发展模型"或"发展框架",而其在发展中也面临主体偏离、话语权缺失、产教结合引致不足、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其发展范式转型的路径应是形成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功能服务体系、市场引致体系和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工匠精神承载着职业化教育体系中德教的重要内涵,德教与技教的螺旋驱动已成为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但近十年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研究视角偏狭、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路径单一。为进一步优化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须从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教学体系、教育评价体系以及社会育人氛围多维视角,为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一体化建构提供新思路,有效实现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变革发展,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基础教育转型的目标和政策方向,以前沿理论和实践为引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推进学习科学友善用脑课堂教学范式实践,深化落实“学生学的有效”研究,通过目标驱动发展路向、思维撬动发展路径、评价触动发展样态、协同牵动发展质量四个层面,探寻“从课堂出发”的学校教育变革发展元动能。  相似文献   

15.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新征程的基本目标。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复杂及体系化特征,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目标指向是和谐、协同、引领,产教关系在现代化建设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挑战,表现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体系结构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契合性困境,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和谐性困境,人才素质结构与现代产业革命及科技创新的协和性困境,产业企业参与职教办学与高等职业院校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困境。构建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应推进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建设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资源供给体系、专业建设运行体系、产教协同育人体系、多元办学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育人是迈向高质量幼小衔接的重要路径。我国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经历了从幼儿园单向衔接到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转变,并在多元主体协同的进程之中不断展开探索。本研究针对幼小衔接中的多主体协同实践状况,借鉴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对来自全国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7.6万名家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了一项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幼—小—家”互动方式以单向信息传递为主,缺乏权力平等的对话与合作;保障多主体协同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尤以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制度最弱;各主体的教育观念与儿童发展期望存在差异,适度学习与超前学习并存。搭建平台重塑多主体互动的权力格局,政策驱动为多主体协同提供制度保障,多方参与构筑资源以共享观念与目标,是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互动格局与文化模式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质量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战略决策。基于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处于关键窗口期的现实考虑,急需厘清系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其决策逻辑。立足“如何转”的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构建问题,识别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四个层面的关键驱动因素:政府层面的政策驱动、市场层面的效率驱动、技术层面的数据驱动以及专业层面的模式驱动。进一步基于教育生态系统动态演变考虑,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优化调整政府逻辑、市场逻辑、技术逻辑以及专业逻辑的差异化作用机制,尤其需要强调如何实现不同逻辑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协同嵌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扎根智能社会新生态,构建多元化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不同学校数字化社区联动机制建设,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地域化联盟;建立并完善数据驱动的评价创新体系,优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运转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分析课程思政嵌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存在的现实困境,从领导机制、教学理念、育人主体、考核体系四个维度论述将课程思政嵌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机制的理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协同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教育政策的视角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协同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历史表明,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协同发展是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抓手,政府职能转变、经济转型和院校自身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我国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协同发展政策演进的深层动因。基于此,分析了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协同发展的制度逻辑,即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政策实践,以期探索两者的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以“双高计划”为契机,通过建立类型特色、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终身教育四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期自评报告中的“特色经验与做法”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各建设单位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可参考、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但在纵向体系化建设、横向产教融合深化、专业群建设、高水平师资引培、平台运行以及育训并举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急需在激发融合融通新活力、夯实专业群建设基石、提高协同创新平台能效、健全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主动作为,以期为持续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提供参考,助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