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婕 《江苏教育》2022,(47):40-42
班主任以音乐为媒介,通过班本课程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共鸣。班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对准学生道德共鸣的“音弦”,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班本课程的实施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调试”及有效的课程评价,实现自我教育;班本课程可以让学生获得“自我确证感”,实现从道德共鸣到价值“共振”。  相似文献   

2.
教学《琵琶行》,学完诗序后,笔者提出了一个看似不经意但却令人深思的问题交给学生:为什么白居易“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他和琵琶女的感情共鸣究竟是什么?让学生阅读全诗来回答,结果同学们都很自然地找到了诗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接着我又  相似文献   

3.
怎样作尾批,就既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有问题感,并乐意去探究、修改自己的作文呢?笔者认为,教师的批语必须“共鸣语”与“导向语”相结合。教师看完学生的作文后,作尾批时首先应考虑“共鸣语”如何写。批“共鸣语”,要求教师注重和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对学生文中表达的情感鲜明地表示自己的态度。因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名  相似文献   

4.
“共鸣”教学艺术可以促使声乐教学进入理想的状态。教师、学生和声乐作品的“谐振”效应和一致性原则是“共鸣”教学的理论根据,思想情感、知识结构和认知方法的共通是“共鸣”教学的基本条件,而“调制”、“调谐”、“高效信息传输”则是实现“共鸣”教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我感性的性格,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到学生中,在交流中和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最后达到一种“心理互换”的教育目的。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在面对学生的爱情时,了解学生现有的爱情观;因势利导,采取措施。取得学生的信任,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使学生产生共鸣;给学生的爱情观注射现实成分;将心比心,尊重他们的爱情。  相似文献   

6.
当我讲完《挑山工》最后一个自然段时,突然有个学生说道:“李老师,我看最后这个自然段对全文来说,是一条多余的尾巴。”我大吃一惊,但为了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轻轻地问道:“为什么?”未待我话音落定,又有几个学生产生了共鸣,纷纷说它确实是一条多余的“尾巴”。随后,那个学生摆出了一连串的理由:一、从课文的题目来看,课文主要是写挑山工,并不是写“我”画画,而最后一个自然段却是写“我”从泰  相似文献   

7.
冯卫东 《师道》2009,(11):17-18
当我旁听《“花开无声”——我心中的英雄》主题班会时,我的内心没有产生一点点共鸣。这堂课的设计目的是,“由小英雄林浩的事迹以及身边故事拉近学生与英雄之间的距离,树立只要我们肯努力,人人都能成为英雄的信念”;老师最后的结语是:“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英雄!”这位老师我第一次接触,但我知道他绝不是一位英雄,我甚至揣想他未必有成为英雄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8.
意外现象     
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解振动和共鸣。为了让学生理解,老师提问道:“如果我朝鱼塘里扔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齐声回答:“罚款5元!”  相似文献   

9.
王岩 《考试周刊》2010,(21):47-48
形成“共鸣”是提高诗词鉴赏教学质量加强师生沟通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加强沟通、提高学生素养:令学生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使用探究型、讨论型教学手段来和学生形成共鸣。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我曾接过这样一个班:班里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成绩200分,有的只有20来分,不及格率达叨%之多,是全县有名的后进班级。三年的教学,我努力抓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消除了不及格生,班级成绩跃为全县同年级之首。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倾注一片爱心,感化学生心灵后进生后进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在校在家经常听到的是“训斥”,看到的是“白眼”,受到的是“冷落”,感情上和老师不融洽。感情是教育的基础,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交流情感的“金钥匙”。只有爱才能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激起感情的共鸣;只有爱学生才…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只有相互理解,达到思维上的“共鸣”,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使教学中的师生达到思维上的“共鸣”呢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扮演着“学生”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在课堂上,教师应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要能灵活转换,进出自由,这就是我文中所要讲的“心理换位”。 想学…  相似文献   

12.
笑一笑     
聪明的学生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振动和共鸣。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老师提问道:“如果我朝鱼塘扔一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罚款5元!”  相似文献   

13.
师生互动关系的质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共鸣理论为分析视角,对大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基于关系维度的逻辑审视。首先介绍了共鸣的概念及特征;其次指出了课堂教学异化的原因在于共鸣关系的缺席;最后在以上分析基础上认为,由教师、学生和教学材料组成有效的“共鸣三角”,可以使课堂成为师生有效互动的“港湾”。总之,强调共鸣关系的建构,从而提升师生互动关系的质量,这是有效提升大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积极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刚刚上完了一节有关“美食”的习作课。教室里还飘散着美味散发的香味,我所喜爱的美味“黄桥烧饼”还在讲台上,刚才教学的一些场景还萦绕在脑际。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习作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带领学生看一道道诱人的美味图片后,学生交流了自己喜欢的美食。  相似文献   

15.
幽默二则     
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振动和共鸣,为让学生易于理解,老师提问道:“如果我朝鱼塘扔一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罚款五元!”  相似文献   

16.
开心果     
意外现象 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振动和共鸣,为了让学生理解,老师提问道:“如果我朝鱼塘扔一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罚款5元!”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情感共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琳 《中国教师》2010,(Z1):249-249
<正>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我深切的体会到,要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欣赏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是美术欣赏课中的一个中心环节,贯穿在各层次的审美活动之中。在欣赏课中,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姜茹 《云南教育》2003,(34):31-31
教材分析:《打赌》是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事情的起因———因为“我”爱吃零食,养成了坏习惯;接着写爸爸和“我”打赌的经过———重点写“我”一次又一次忍住不吃零食的心理过程;最后写事情的结果———“我们”终于都成了说话算话的男子汉,改掉了坏习惯。本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描述真实具体,生动有趣,易引起学生共鸣。为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明白事情所蕴涵的道理,在教学时,教师应创设情境积极架设生活与教材相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所叙述的事件中,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  相似文献   

19.
[案例]《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浙教版教材六年级的一篇文章。在教学第八自然段时,一学生的“节外生枝”打断了原来的教学流程。他说:“老师,我有个问题,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为什么其他战士没有受到影响?”学生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是啊,文章前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进程中,我逐渐学会了思考和面对。一组说新也并不新的词——“圈养”与“放养”,让我这个与学生打了十几年交道的班主任,不禁产生了共鸣:我们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不也要“圈圈”、“放放”,因人、因时、因地而合理定夺吗?我想联系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和学习认识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