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梦嫄 《成才之路》2023,(32):133-136
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加快产教融合速度、促进校企协同发展、强化协同育人效果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走科学发展道路、迈向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职业院校可从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丰富教师学历提升路径、提升教师队伍运行效率、打造高质量兼职教师队伍、健全教师评价激励制度等方面着手,加快产教融合速度,促进职业院校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关键举措,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积极嵌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场域,担负着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建设人才队伍、加速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大使命。然而现阶段,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仍存在“知识本位”遮蔽“技能本位”“成功案例”固化“主体认同”“技术疏离”限制“技术应用”等现象,难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求。对此,职业院校应以突出“技能本位”为取向,重塑数字教学结构;以增强“主体认同”为导向,建设特色数字专业;以强化“技术应用”为靶向,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路。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是强化高职教师队伍的手段,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现阶段,职业院校教师评价存在目标功利化、指标体系欠缺、结果简单化、激励效应缺失等问题。构建彰显职业教育服务特色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职业院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目标,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林琳  肖琦 《江苏教育》2024,(11):86-89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改革创新教师评价方式。职业院校应通过教师评价,促进教师身份重塑、实践转型和意义再构,评价过程中需要凝聚共识、释放活力、深耕赋能,以多元化评价不断丰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无序”走向“规范”,国家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也成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通过系统剖析“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历程和国家标准,就如何贯彻落实好国家标准,引领“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提出四项有效举措,包括构建多元协同培养培训模式、搭载校企交流平台、拓展引育人才渠道、完善管理评价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6.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走深走实的重点和难点。科学评价“双师型”教师能力,可以引入层次分析法,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专业实践、应用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五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结合评价指标,促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党建引领,着力优化专兼职教师结构,完善分类分级培训体系,提高培训精准度,升级教师发展平台,深化考核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服务职业教育现代化,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与文化自信,是目前职业院校一项重大紧迫的工作。通过深入解构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四重内涵,剖析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师素质、教师品质、教师管理和教师教学四个维度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全面建设师德师风、完善职前职后培训制度一体化、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应对策略,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与技能强国的基础工程,是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中之重。技能强国建设离不开高技能人才培养,而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实施主体,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技能强国建设等方面又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推进技能强国建设中,要全面贯彻“以全体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既要遵循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律,又要遵循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以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完善普职同批次并行招生的职教高考、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保障职业院校学生平等机会权、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为依托,全面深化技能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2.0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表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与数智化特征,具有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契合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功能。但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相关评价标准仍存在评价框架亟需完善、评价标准缺失、评价指标体系尚未成型等障碍,导致教师群体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智能化教学方面存在巨大“数智鸿沟”,无法满足智能时代人才培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基于上述问题,依据全面化、客观化、过程化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赋权,构建了包含数据素养、信息素养、核心素养和AI伦理素养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马宽斌 《大学教育科学》2020,(1):122-124,127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推进高水平高职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将“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作为高职学校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2019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明确要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这在一定意义上为强化高水平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本文通过阐释“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中的作用,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理念,进而探索高水平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双师型”教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第一资源,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基础上,要以创新的理念和措施,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要深入研究职业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层面上存在的具体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建设“双师型”教师政策落实体系、资格认定体系、培训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对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三链”融合具有积极意义。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重塑质量评价和打破组织壁垒,为“三链”融合贡献力量。然而,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仍面临治理模式尚待完善、统筹规划总体松散、独立发展能级偏低等掣肘因素,应建立办学市场化运行模式、构建跨学科综合教育体系、优化院校内部管理机制、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联盟,强力驱动“三链”高质量融合。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大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所在。但当下“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高仍面临很多困境,本研究以徐州市H高职院校为例,从团队建设角度审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并从建设目标、成员结构、合作机制、评价激励四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供给质量长效评估机制既是技能型社会构建的基本前提,也是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全民技能习得迭代的重要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对初步梳理出的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27个因素进行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收回104份职业院校教师、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人员的调研结果,并邀请8名相关专家对调查数据进行评价。通过信效度分析,最终构建了包含社会主观满意度、客观教育产出、财政投入与产出、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质量保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普及、教师队伍建设7个一级指标的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建立质量与效率并存标准体系、加大政府与社会扶持力度、实现服务与供给数字化等建议,以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供给高质量发展,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为评价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适应性,从战略、产业、市场、技术四个维度,以政府部门或职业院校主动公开的可直接获得的数据为基础,设计包含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可根据评价对象扩展三级指标数量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科学确定各项指标权重,以期客观评价区域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水平,从而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深化办学模式和改革育人机制,最终推动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常爽 《职教通讯》2024,(2):107-111
为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进一步探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空间,以“集聚开放·合作创新”为主题的“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论坛内容集中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个板块,与会专家围绕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产教集聚融合、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等主题进行分享与交流,并对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未来还应不断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职业院校课程设计评价是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判断职业教育目标是否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构建职业院校课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政策性、系统性、独立性、可操作性原则,用指标、标准、量表和指标权重等要素构建其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工业4.0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亟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基于质性研究方法,对197所“双高计划”职业院校的中期自评报告及“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等文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形成以综合素质为导向的准入机制、激励与监管兼顾的保障机制、实践提升与培训进修并重的培养机制。基于此,高职院校应从规范准入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完善培养机制三个维度进一步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增值评价作为一种新型评价方法,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现代化、优质化培养提供了发展契机。面对增值评价提出的全新要求以及产业结构变革下人才结构的调整需求,将增值评价理念科学、合理、高效地融入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是职业院校适应新时代、新发展、新诉求,提升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职业院校要把明确技术技能人才增值评价目的、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增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增值评价全程发展数据库等作为关键着眼点,进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化与完善,切实为加快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研制中国特色职业院校建设标准,有助于构建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评价准则,为职业院校未来发展明确方向和路径。标准化理论的成熟和完善为我国职业院校建设标准研制提供了理念、原则、程序和方法遵循。在标准化视角下,我国职业院校建设标准需要以推动世界一流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为主旨主线,充分发挥“度量衡”和“指南针”的功能,坚持基本标准和特色标准相结合、立德树人和服务产业相结合、本土性与国际性相结合,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教师队伍、专业建设、制度体系、办学资源等方面设计标准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