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思政课是为国家与民族育人的关键课程,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回答好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效力的发挥受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思政课受重视程度不高、师生责任感较弱和教学模式单一等多维因素的制约。提升高校思政课效力应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着力解决高校思政课效力发挥的现实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丰富思政课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多管齐下,促进高校思政课效力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文章从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涵、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三方面进行探讨,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3.
杜宁宁 《成才之路》2023,(33):41-44
为了应对多元文化的碰撞、社会竞争的加剧和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影响,高校思政课的案例教学需要在新的层面进行改革,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获得感的目的。高校要选择带有全局性的案例,开发具有现实性的案例,设计具有科学性的案例,通过案例情景与学理提升相结合、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配合、知识构建与价值塑造相融汇、案例评估与教学反馈相促进、传统资源与信息手段相兼容等途径,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提供案例教学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教学要以“八个相统一”为引领,善用社会大课堂,充分运用社会教学资源,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讲好高职“大思政课”。文章以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专题教学组织实施为例,对在思政课教学中聚焦“以史明道”的教学主题,运用社会教学资源,实施“通·情·达·理”的教学策略,展开综合教学评价,把高职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展开探讨,以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达到育人成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本文着重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角度来阐述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同时,伟大建党精神对高校大学生具有筑牢其理想信念、提升其道德情操、强化其扎实学识及培育其仁爱之心等价值功能。因此,要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学融入模式,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高效融合。  相似文献   

7.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的研究和改革正是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有效措施.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探索行业类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  相似文献   

8.
“材料科学基础”作为材料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及任务紧密围绕立德树人。以河南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为例,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探索课程知识体系与课程思政理念的有机融合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同时,加强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全方位、多角度、生动有趣地开展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德育”及“智育”的协同培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这种变化,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找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文化自信的培育至关重要。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文化自信的培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身心的发展,更是直接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自信心。思政课堂作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要继续坚持文化自信的价值导向,不断探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者通过立足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阐述,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教学素材的合理运用等有效方法,教学中注重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培育,将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振兴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理工科人才的重要途径.从教学理念突出专业特点、教学方法讲究授课风格、教学资源打造课程品牌及教学管理固化教学成果等4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四步工作法".为计算机领域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效仿、可复制的样本,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君 《林区教学》2013,(6):53-54
课程项目化改革是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合一的有效途径之一。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基于项目化课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等方面的探索,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加强以思政课为核心和先导,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改革回应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在于育人目标与育人过程、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宏大叙事与启明心智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的实现,需重点促进管理协同、学科协同、创新协同。  相似文献   

15.
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金工实习已逐步向具有现代工业体系的综合实践方向转化,为充分发挥工程训练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结合中心实践教学改革大纲的修订,通过建设“多功能”的师资队伍,与课程思政的有效层级融合,进一步提升教学方法,师生考核模式的建立,探索了现代工程训练中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实施策略。实践表明,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开展,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大工程意识的同时,有效改进了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发挥了工程训练课程的思政育人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其重要部分。但目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仍然存在教学不规范、保障不健全和效果不佳等问题。分析了“微项目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建构原则,阐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微项目化”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教育只有受其所属时代"度"的限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那个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实现教育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教育,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游离于中国梦之外的其他实践活动,而是以中国梦为指引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社会政治性活动,能否落实好其政治导向功能,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自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定要受一定"度"的限定,才能确保其不变形、不走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宝贵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要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要立足中华民族话语体系,要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造高校思政课的金课.  相似文献   

19.
在专业课授课的过程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才能确保高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以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为例,简要分析了“分析化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经验。结果表明,通过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水平、扎实做好课程建设、完善思政育人元素的融入路径以及扩充课程的评价标准等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可培养和深化学生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等多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专业基础课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感召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根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影响力是其的内在表征,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直气壮的内生动力。要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理直气壮,就要增强其理论说服力、话语感染力和思想传播力,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有底气有生气有锐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